APP下载

基于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2018-05-14骆世佳

考试与评价 2018年3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班级管理小学

骆世佳

【摘 要】激励机制作为管理小学班级的有效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一种比较积极的环境下,不断提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更加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具备高度的自觉性和进取意识。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立足班级的实际情况,推进班级的管理体制趋向于科学化、合理化,从而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与成长。本文将班级管理与各种激励模式进行结合,分析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方面,为班级管理提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激励机制 小学 班级管理

从班级管理角度来看,其管理的主体和关键在于班级,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做到有效组织和协调班级内部资源,创造出可以实施包括激励机制在内的各种管理机制框架,从而更科学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合理地将激励机制运用在班级管理中,不仅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使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一、激励机制对于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管理是运用激励理论对学生进行管理,通过运用丰富的激励内容和各种各样的激励形式,最终对事物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促使人们具有正确的行为,面对事情能够积极并创新,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将激励机制合理的运用到小学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不仅有助于为班主任维护好班级秩序提供有效的方法,在班级内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在充分尊重了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推动各方面工作积极开展。

二、激励机制的运用原则

激励机制的最终目标在于如何使人积极向上,其核心理论认为工作态度则取决于需要的满足程度以及相应的激励因素。故而在使用时,应在结合了具体激励对象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合理的激励手段。运用激励机制进行小学班级管理,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1.内外结合原则

当前,激励具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内部激励,另外一种为外部激励。外部激励主要是与本职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激励,强调在工作完成之后,人们获得的满足感;内部激励是指人们完成某项工作后,任务所代来的个人喜好、关注点以及相应成就影响人们的各种行为方式。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将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相结合,更有利于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

2.正负结合原则

正向激励机制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正面鼓励,促使人们的心情保持愉快,从而调动人们做事的积极性。负向激励则是

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负面的批评、职责与处罚,从而使某种现象不再发生。例如:无人监督时应坚持以正向激励为主,以负向激励为辅,建立科学全面的形成机制,最终实现管理目标。

3.精神与物质结合原则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对于学习成绩优异或者家庭困难的学生,班主任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资助,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也可以对平时在班级内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或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或颁发证书等有形的精神奖励。将二者相结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实现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要认识到精神方面的激励是一个长久性的过程,所以长期坚持并实行精神激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4.适度原则

在实施激励机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并且在合适的时间使用才能达到最大效果,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或激进傲慢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掌握适度原则,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理解与信任,增加师生的沟通与交流。

三、激励管理的有效措施

1.竞争激励

竞争的环境下可以为竞争中的各方提供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建立竞争机制是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可以结合班级的有关事务如卫生、纪律、劳动等方面定期进行单项和综合评比,对成绩优异的个人或小组给予奖励,对其他个人和小组进行积极鼓励,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融入到班级内部的竞争环境中,使班级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应确保在竞争过程中实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确保每名学生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和全面健康的发展。

2.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计划来激励人们向着目标努力,引发人们的特定行为,使人们的目标与相应团体互相联系,从而人们会受到激励,能够积极向上。在班级内,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多元化的学籍计划和自身发展计划,确保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情切能够合理规划其实现目标的合理途径,从而在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努力方向指引下,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容易实现。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设置“校园之星”、“班级之星”等荣誉称号并且明确获得称号的条件,鼓励学生努力达成条件的目标而努力。

3.评价激励

由于孩子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较大,因此班主任适当的正确积极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极大的推动,反之如果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错误或过度的负面评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建立涵盖学生思想道德知识等方面的全面的评价激励系统,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在此基础上,也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及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身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印象更为深刻,从而推动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4.情感激励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既要立好规矩,强化刚性管理的权威,又要对不固定的因素加以控制,在激励中融入情感,注重师生间的沟通,从而将感情的激励作用进行发挥。使用情感激励不仅可以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而且在实现管理目标的同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可以多寻找机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从而更能增加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在采用情感激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认可,可以是诚恳的夸奖,也可以是鼓励的眼神,从而使小学生能够看到老师对他的鼓励与赞赏,情感激励不仅能使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加亲近,也能使学生更加自信、学习更加努力。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应对其进行劝解,鼓励并支持学生改正错误,使学生能够领会到老师的支持与关心。

5.榜样激励

人们常说,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榜样就像旗帜,为我们引领人生方向,榜样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榜样激励主要是采用现实中的人或事与同学们进行分享或对其进行表扬,鼓励大家向榜样学习,从而使集体具有积极奋斗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班主任应做到及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榜样,来为学生的努力提供目标。例如可以邀请知名校友或自己发展较好的弟子来到班级中传道授业,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还可以选择班级内成绩优异的同学作为榜样,积极引导其介绍学习方法,鼓励同学之间的交流,在增进感情的同时提高班级整体学习能力,实现共同发展。在实行榜样激励之前,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教师首先是学生的第一榜样,所以班主任在平时生活中应做到谨言慎行。

6.参与激励

参与激励是指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激励措施。通过科学的班级干部选任,培养班级干部的工作能力,从而实现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任务,也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和事务中,不仅使其在参与过程中工作能力得到锻炼,更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果开展效果好,更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从而带动身边其他学生,进一步推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在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3] 。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一个求知欲强、自控性差、“三观”尚未形成特殊群体,所以在班级管理方面,应立足学生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实行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能力,在榜样的带领下努力向前,从情感上培养价值认同,在目标上明确方向,通过评价看到差距,通過参与实现共同成长,以期培养出一个师生感情好,学习氛围浓,班级事务参与度高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简文.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探讨[J].考试周刊,2017(76):168.

[2]顾水林.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6(20):81-82.

[3]陈翠红.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4.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班级管理小学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