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对策
2018-05-14卢佳韩艳玲
卢佳 韩艳玲
摘 要:随着我国公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而基层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做了很大努力,但仍陷入了资金短缺、提供效率低等困境中,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笔者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列举了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条提升路径。
关键词: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其中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包括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由此可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乃基层政府的当务之急。
一、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内涵
我国的基层政府包括农村基层政府和城市基层政府。本文研究的基层政府仅指在农村中指乡、民族乡、镇一级,以丰富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生活要求,同时人们对于政府提供的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公民对于公共服务的大量需求,基层政府只会从惠及最广泛、需求最迫切的公共服务开始展开。在《“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确定了基本公共服务8大领域: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勞动就业创业、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基本服务,各领域都有一个完整的清单,清单中都给出了服务对象、服务指导标准、支出责任、牵头负责单位等,这给政府工作开展提供了方向。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指的是基层政府在自己职能的范围内,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满足公民需求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二、目前我国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政府自身有严重的官本位思想,服务意识弱
基层政府中一部分公务员存在官本位思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还存在,个人利益比较突出,这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在达州市达川区罐子乡党委书记在接待群众来访时称“威胁我就是威胁党”。这分明就是一种“官老爷”做派,抹黑政府的形象。再者,近几年来,基层政府的干部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公务员对自己没有严格要求,降低对自己的工作标准,淡薄服务意识,没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树立好的政府形象,严重影响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2.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总量不足且城乡分布不均
近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不断提升,但是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我国教育和医疗在GDP占比本来就不高,资源就更少地分配到基层政府了。在我国,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1.35%,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下图为2013年各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
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结构还一直存在,政府把公共服务的侧重点放在较发达的城市,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日益加大。2014―2015年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指出:我省优质教育资源还在不断向城市集中,县域以下的学校不断减少。2013年,全省县域以下小学为9270所,较2012年减少8.8%,但这数据与2003年的23751所相比,已经不到一半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农村的空心化有一部分关系,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城市资源集中化的结果。
3.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主体单一,效率偏低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基本公共服务都由基层政府提供,资金基本来自人民,但有的乡镇本身经济发展就薄弱,加重了经费的短缺,而公共服务垄断程度高,缺乏竞争。再者,基层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政府失灵”的现象。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决策的政府官员不是真正的公共服务的使用者。
4.基本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不足,难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第一,政府监管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现在的基层政府都是单一的行政管理手段,我国是一个多元化市场经济,但是现行的监管模式还没有成型,制度也不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管很难满足公众的需求。
第二,基层政府政务公开的透明度不高。近几年来,全国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很多都是做的表面文章,镇长信箱开通几天就不见了,镇长的电话也一直占线。所以其透明度还不高,很难有效监督政府的行为。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对策
1.树立公共服务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
基层政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新公共服务的服务于公民的原则,建立起以满足公民的需求为目标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与社会公众互动,贴近民众,了解他们最需要的公共服务,规避公共服务提供的盲目性和主观性,尽可能满足公众的期望和要求。全心全意解决民众最基本、最实际的问题。为人民大众身心发展、经济的增长提供美好的环境。基层政府履行好社会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为人民提供需要的产品,为人民提供品质高、价格低廉的公共产品,让人民真正感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增加供给总量,完善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运行机制
积极贯彻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打破之前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的局面,使所有的公众能够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基层政府不要只关注与“政绩”“利益”挂钩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总量应该要多考虑公众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且使需求与供给之间平衡。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要完善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为了达到公共服务供给的目标,基层政府应该将识别机制――决策机制――约束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追责机制进行完美的对接,尽量使每一环节做到更好,牢牢把握公共服务的每一步。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准确识别需求信息。这个环节主要是来解决应该提供什么公共服务和需要多少公共服务的问题,这需要基层公务员积极主动的融入百姓生活,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收集公众的需求信息。第二,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涉及决策、约束、考评和激励这些机制,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前期收集的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并且根据公共服务的需求紧急程度提供具体的方案。在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还需要约束、考评和激励等机制的参与,最大限度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3.培育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平台,促进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
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我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网络需要社会、市场、政府结合起来。在公共服务方面制定相应的机制,提高自身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意识,起到模范的作用。私人部门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应该承担起责任,真正提供物美价廉的公共产品。非政府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是作为市场和政府的补充机构,它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主要承担监督者的角色,同时也兼职着信息咨询的工作。建立这种多元化的供给网络能较大的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基本公共服务就是提供给公众的服务,是为了满足公众需求的服务,只有加强公民的参与度才能保证公共服务的有效性,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才具有现实意义。在促进社会公众有效参与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尽可能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以及提高公民积极性。因为公共服务本来就是提供给社会公众的,公众积极参与进来其实就是在争取自己的切身利益,让公民与基层政府有效互动,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第二,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基层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之前,要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民意调查等方式来广泛收集社会公众的诉求,听取他们的建议,了解他们的意愿偏好。真正做到提供的公共服务都是公民需要的,尽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第三,创新回应渠道。基层政府应尽快回应公众的诉求,完善应对机制,为促进公众的有效参与开辟新的途径,如设立接待中心、建立电子信箱等。经常与社会公众互动,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服务。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这直接影响了党和国家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基层政府应以服务型政府为核心,以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思想,大大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真正做到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共享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蒋云根.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路径思考.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3).
3.杨国栋.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行动逻辑.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3).
4.张康之.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论坛,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