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讨
2018-05-14高磊冯华
高磊 冯华
摘 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事业单位的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与突破。在事业单位规模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难以避免的内部管理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探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可行方法,希望有利于提高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国有资产
一、当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有资产损耗严重
资产的循环过程是购置――使用――处置三个环节。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的管理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1)购置。由于购置资产的资金多是国家财政拨款,基于资金来源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单位购置资产的预算往往无法详细而精确,预算过程也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甚至还存在部分官员以权谋私等问题,造成单位的资产浪费、资产流失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而对于以权谋私的问题,在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由于存在许多的漏洞,所以大大增加了不法行为发生的概率。
(2)使用。由于在資产购置过程中进行盲目预算,这样会导致使用的环节中很有可能出现购置资产的使用率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增加了国有资产损耗的程度。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许多人为的原因会导致资产流失现象不断出现,但目前来说由于处罚条款及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个人思想上的认知有误,许多人认为国有资产的损耗不涉及其自身利益,导致这部分人员对合理使用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并不上心,甚至存在私自冲减资产账户的情况。这样必然会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损耗。
(3)处置。在资产的循环过程中,处置这一环节,资产流失的方式则更是多种多样,资产处置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的单位并没有严格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相关条例对单位购置的资产进行处置,甚至视国有资产为私有的物品,随意处置,或将这些资产用于应付上级的检查而用来大搞面子工程,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特别的低下,而且对于使用财政经费购置的资产,监管也不严格,这样就会导致某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除此之外这部分单位大多会使用收付实现制来进行核算,这使得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存在脱节的问题,大量资产被重复购置或处于闲置状态。事业单位也没有对财政的资金进行合理的有计划地、更加有效率的利用,这样的管理方式会使得资产的使用率大大降低,这一情况往往出现在固定资产使用方面,比如单位房产、公务用车的使用率低下,许多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出租或干脆就处于闲置状态、公车办私事等。同时错误决策下置办的设备更是使用率低下,导致资产的极大浪费。
3.管理力度不强,有效约束力不足
(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现有的资产与资产管理条例实施过程中,相关法规和条例相对滞后,管理缺乏理论基础,加之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在不断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问题,这样会导致资产管理的职责不分明、具体岗位不能得到有效细化。管理工作混乱、无秩序,对于上级管理部门的主体职能不够清晰,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遇到相关问题时也总是相互推卸责任。在形成这种互相推诿的风气之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也没能有机地结合,几个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一种合作的体系,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监督不到位、人员不合作,都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会计人员在核算时对实际情况与账面情况不符的了解不够明确,也无法对资产进行准确的记录。
(2)在资产进行处置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存在未经相关部门审批,就私自处置国有资产或直接占为己有或以权谋私的现象。究其原因,这其中大多是由于没有强劲的约束力度和完善的监察管理体系,导致对违反管理的相关办法的情况无法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我国对于事业单位的经费往往需要层层审批,经费到账的过程复杂,这样冗长的环节使得其中产生无法避免的漏洞,而审计监督体系也无法发挥全部的作用。尤其是内部审计并未发挥作用,事业单位被审计监督和监察的力度越来越小,对于出现的这种状况,主管和财政部门也并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追究,而社会审计也没有权力和能力去进行监管,而监管单位也是有心无力的去管理这些事,最后就出现了不断地发现问题但不了了之的循环怪圈。
4.部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
由于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弱,所以相关部门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方面的考察力度往往不足,导致单位人才引进时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就只是很简单的财务收支记录等,也不会投入资源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提升。但管理的第一要素就是人,工作人员的业务范围不明确、业务简单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在基础上就有所不足。因此,对相关人员职业技能和政治素养的提升也是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1.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采购制度
制定事业单位采购的相关实施条例,将资产的采购程序规范化,重点推动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制定较为完善科学的预算,坚持先进行预算再向上级部门申请拨款,保证政府采购行为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特别是领导层在购置资产过程中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加强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同时在采购制度制定过程中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预算管理是对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方式的改革,它可以有效地制约国有资产被占为己有或不法处置的行为,也有利于解决资产使用环节随意性大、浪费严重等问题,为促使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行提供帮助。在事业单位中建立资产预算制度,按预算合理配置资产,严格按照预算审批去使用资金购置资产,能够有效地提高配置效率,避免盲目预算、资源浪费的现象。
2.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规范资产的配置和使用范围,将资产定义的界限明确,资产的配置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应落到实处,对新配置的资产应严格审查,建立相关资产卡片和相应的会计账目,不能只凭领导一个口头指示,就随意对资产进行配置,要做到随时能查出资产的来龙去脉、经办人等情况,最好是建立现代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档案来规范资产信息的存储和减少人为失误。这一做法在购置阶段就减少了资产重复购置的可能性,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除此之外,在处置环节中还应该完善资产处置程序、增加处置流程的透明度。按照我国政府部门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规定,事业单位在处置环节在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范围的明确要求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如:资产处置申报表、记账凭证复印件、固定资产明细账复印件、购置发票复印件、资产卡片账、资产处置申报表附件一等,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后才能进行处置,只有这样的处置才能被视为有效處置。
3.完善监督约束制度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很容易被审计部门忽视,而且审计制度的复杂性,导致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不足,很容易被有心人借机谋私。所以完善监督约束制度是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简化审计制度的流程使之成为真正可行且有效的手段,应着重从内部监督出发。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资产统计的年度核报制度,严格遵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实施资产管理责任人制度、绩效制度,将相关人员的升迁同资产管理情况的好坏相关联,这样的内部监督更有利于抑制不良风气的出现和增长。
4.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相关人员专业素质,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在人才选拔阶段,按要求设置门槛,力求引进具备财务预算、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其次是对相关人员的后续培训上做文章,例如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最后则是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实施动态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信息的网络化,从而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减少由于人为操作导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晓.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2.余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30(06).
3.陈艳利,张丽娜,孟悦.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财政研究,2014(06).
4.张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问题研究,2013(S1).
5.郑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商业会计,2013(06).
6.谭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7.李正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