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物资产界定与管理

2018-05-14张军民连彦青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11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高校

张军民 连彦青

摘 要:高校文物资产是社会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资产管理角度而言,目前高校文物资产管理还存在很多薄弱的环节。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文物资产管理研究,对高校文物资产管理工作适应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执行高校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文物藏品;资产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资产的规模不断增大, 一些文物藏品已经成为高校的教育资源和科学研究内容。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也随着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被高校逐渐重视起来。许多高校建设了博物馆等专门场所对文物藏品进行保存,还将文物藏品对学校师生展示,并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展陈,使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得到彰显,公共文化职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然而许多高校的管理部门囿于传统资产观念,对文物藏品资产属性认识不充分,对文物藏品的保护与管理不到位,没有完全将文物藏品纳入学校资产管理体系。教育部在2017年进行专项审计时,发现部分直属高校对文物藏品保护和管理缺失问题严重,管理存在漏洞,文物藏品的保护和管理区存在空白区。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文物藏品资产管理工作,对保护高校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摸清高校资产家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文物资产的界定

目前,对于文物资产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概念。一般而言,文物是指相关单位收藏的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从珍贵程度上区分,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从是否可移动上区分,文物分为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

从文义上理解,文物资产作为资产,应当符合现行会计制度及资产管理办法中的界定。在目前高校实施的资产管理办法中,文物藏品无论是在国标分类中还是教育分类中,都单独列为一类,即“文物和陈列品”。同时,按现有的分类也意味着它要具备能以货币计量的特性。作为文物,同时应当符合国家文物法规中的定义。《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并用列举的方法,将文物保护的范围进行了框定。从两者之间关系来看,如果一种文物资源不能用货币来计量,就难以确认和计量经济资源价值,这种不能确认和计量价值的经济资源也就不能确认为资产。因此,现行资产管理办法中,关于文物的界定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2017年以来,财政部连续两年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经管资产报告及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报告编制工作,单独将文物资产情况专表,对不可移动文物及可移动文物进行统计。2017年下半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文物文化资产单独列为一种资产类型,与固定资产并列,都为非流动资产的一种。这种分类的优点是可以将文物资产作为一种特殊资产,便于统一规划,科学管理。

二、高校文物藏品的特点

1.高校文物藏品数量大,品种多

高校的文物藏品既涉及甲骨、青铜器等历史遗存,也包括书画、玉器、织品等传统收藏。从藏品数量上看高校博物馆拥有的藏品数量并不亚于专业博物馆。据统计,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古籍22万余册,甲骨1700余片,青铜器1500余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收藏的竹简约2500余枚。艺术博物馆在整理原中央美院收藏的书画等艺术品工作也在进行中,约有3万余件。浙江大学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登录的文物有1.9万余件,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共登录古籍17万多册。高校定位不同,对文物藏品的品种侧重也不相同,有许多特色收藏。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药博物馆,专门有展示医药史相关文物资料等内容。

2.高校文物藏品管理情况复杂

高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有不少高校文物藏品是随着历史的沉淀与积累形成的。随着机构变更与沿革,这些文物藏品的管理单位也呈多样化的态势。如清华大学文物藏品保管单位就涉及图书馆、艺术博物馆、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及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等相关院系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涉及文博馆、档案馆、图书馆、出版集团以及部分院系。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不同的标的物有不同的规范,各单位会按照不同流程对所保管的文物藏品进行管理。

3.高校文物藏品属性表现多样

高校文物藏品根据标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属性。从文物的角度而言,其主要表现为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等方面;从应用领域的角度而言,其主要表现为教学、教育、科研等价值;从固定资产的角度而言,其要表现为经济和使用价值。文物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其价值也会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文物藏品的价值会随着社会发展和时间推移逐渐增值的。

4.高校作为文物藏品的收藏单位,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

《文物保护法》第36条规定了区分文物等级、设置藏品档案的义务;第38条规定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部门备案义务;第61条的文物出境许可制度等。这些法定义务与资产管理责任,都需要在高校文物藏品的日常管理中得到贯彻落实。

三、高校文物资产管理的问题

在实践中,高校文物资产管理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既和高校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相关,也和文物资产本身具有不同于其他资产的特点相关。

1.文物资产管理统筹意识不足

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开展要远远晚于文物藏品的管理。如在1948年4月,应梁思成等三位教授的提议,清华大学成立了文物陈列室。1950年文物陈列室改组为文物馆。虽然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文物馆停办,但仍有部分文物藏品保存于圖书馆、档案馆等单位。随着近几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落成,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成立,文物藏品的研究与管理更加专业化。从开展此项工作的初衷来讲,高校文物藏品管理更偏重于“在校内使一般学生同受中国艺术之熏陶,知所以保存与敬重固有之文物,对外则负宣扬与提倡中国文化之一部分之责任”。长期以来,高校文物藏品的经济价值并非是高校关注的重点,并没有完全按资产管理要求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如在登记上就表现为以文物藏品的登记目录来代替文物藏品的资产账目;重购置收藏、轻保管使用问题在高校比较突出;部分学校还存在着文物藏品不入账或是账实不符等现象。

2.文物资产管理单位分散

在高校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部门与文物藏品管理部门之间,也存在对文物陈列品概念认识不一致的情况。部分文物藏品等实物管理部门有排斥对文物藏品进行资产管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不认同文物藏品为资产,或是不愿意将实物纳入文物藏品资产管理中。有的高校文物资产管理部门的实物台账、资产台账过于形式化,不能准确反映资产管理要求的各项内容。部分管理部门没有严格按国家及学校规定开展相关工作,出现部分文物藏品成为账外资产等情况,从而出现高校文物资产管理脱离国家有关部门对国有资产的全面监督管理,影响高校资产管理决策的情况。

3.文物在账价值计量不易确定

文物藏品的来源多样,形成时间也不尽相同,这就使文物藏品在账价值的计量标准面临很大的问题。从文物藏品行业管理角度而言, 对文物藏品的登记偏重于体现文物藏品的数量以及品级等内容,对于文物藏品的经济价值没有明确的要求,并不能体现文物藏品资产管理的经济价值。即便通过资产评估等方法来确认文物藏品的资产价格,也会受到很多方面变量的影响。如不同领域专家根据当前市场拍卖价格、本身的质地、品相、材质等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这些评估的价格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另外,文物本身也可能会引出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方面的价值因素,如整理过程中清华竹简反映的内容形成的科研成果等,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物资产价值的计量。正因为实际操作中藏品价值评估的困难性, 因此从资产财务角度容易产生疏于对文物藏品进行资产管理的情况。

4.文物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信息化管理实质上是管理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一个管理过程。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单位管理缺乏流程化、规范化。文物藏品与仪器设备类资产不同,对信息化的管理要求也不同。仪器设备类资产的入账与处置基本是高校的日常基本工作,而且涉及人员多、环节多、部门多,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撑。而文物藏品的资产管理部门对信息化需求则没有那么迫切,只有相对专业的机构才有比较专业的系统对文物藏品进行信息化管理,许多单位还停留在纸质目录或是电子表格文档目录的阶段。资产管理信息化内容不能覆盖文物属性信息。

四、加强高校文物资产管理的对策

文物资产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文物资产的范畴。在高校资产管理方面,既要遵循高校资产管理的一般性的规则, 又要考虑文物资产的特殊性,以及高校文物资产管理的现状,研究加强高校文物资产管理的对策。

1.提高对文物资产属性的认识

加强文物藏品的管理,与传统文物保护的观点并不矛盾。这项措施有利于将文物藏品进一步纳入资产管理的范畴,多维度来做好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高校将文物藏品纳入资产管理范畴后,对文物资产价值管理会有提升作用。如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文物建筑资产化的过程 “即是不可移动文物内在价值提升、转化与外溢的过程,可以使不可移动文物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文化乃至生态效益,并最终实现不可移动文物的价值增殖。”另外,对文物进行资产化管理,有利于梳理文物资产在预算、购置(征集)、保护性利用(维护)、处置等各个环节的风险,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资产管理环节风险评估,从而有效建立文物资产管理的内部管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2.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在高校“统一领导,归口负责”的体制下,应当不断建立健全文物资产的管理体制,将文物资产逐步纳入国有资产的管理范围。针对具体情况,对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分类进行管理,需要明确文物资产的主责归口管理部门,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从制度建设的角度而言,应根据文物资产的特殊性,对所有的文物资产整体综合进行考虑,根据资产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从工作人员配备的角度来讲,文物资产量比较大的高校,应当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文物属性和资产管理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原则互通机制。资产部門负责完善资产属性,文物管理部门完善文物属性,构建日趋完整的管理机制。

3.统筹考虑文物资产的价值计量标准

基于2016年开展的资产清查工作,清华大学等高校在盘点相关文物资产时,在无法取得相关财务凭据,也不太可能进行大量的资产评估等工作来确认该资产价值的情况下,采用比较便利的方法,根据相关文件规定按名义金额入固定资产账。这种价值计量标准的不足之处是文物资产的账面价值没有真实反映出它本身所具有的实际价值。有学者提出,在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情况下的文物资产与一般固定资产加以区分,在报表中单独列报。可以考虑根据具体的情况对不同属性的文物资产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如用于营利的文物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价值较为适宜;如只有文化传承教育功能的文物资产则依据谨慎性原则,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在此基础上,引入重估值法作为文物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依据,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4.推进文物藏品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

在财政部门通用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并没有要求文物陈列品的卡片像仪器设备那样一物一卡,单台件进行管理。从高校实际管理情况来看,对文物藏品的卡片登记情况也不尽相同,多是在系统中批量进行登记。有效地建立资产卡片是进行资产信息化管理起点,也是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在高校文物藏品资源资产化的趋势下,不利于部门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因此,针对文物藏品的特殊性,特别是已经开展了定级的、具备定级条件的部分文物资产,应当参考文物藏品建档的要求,将适合以图片展示的文物藏品的相关图片、状态等相关管理信息补充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推进单台件进行管理。

5.加强文物资产管理的指导监督

文物资产有其不同于其他资产的特性,需要国家财政部门明确的引导以及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深度业务参与。全国高校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虽已结束,但是高校对可移动文物保管保护的工作任重道远。可以考虑将高校博物馆纳入文博系统,参加专业培训及专项资金支持。国家文物局及其专业博物馆拥有专业力量,可以通过业务的纵向及横向交流,对高校文物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并监督,按博物馆级别的标准,形成比较专业、详细资产信息,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的文物资产管理工作。

随着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文物资产的管理工作也必然成为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当然,高校文物资产的管理,无法脱离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对政府会计制度下文物文化资产的宏观要求。在国家有关政策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基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探索与实践,将是高校文物资产管理工作者的守土之责。

参考文献

1.刘栋. 从财务管理制度看文物资产的管理.中国文物报,2014-03-26..

2.朱颖隽,陈晓杰.文物资产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计量与列报――基于国际经验的研究..财务与会计,2015(15).

3.杜鹏飞.走出深闺 创新发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时代担当.群言,2017(02).

4.刘尚希. 不可移动文物――从资源到资产.中国文物报,2018-04-03(003).

5.白雪利.博物馆文物藏品财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思考.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1).

6.吴闽.如何强化博物馆的文物资产管理.中国经贸,2016(14).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高校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