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滋养生命成长
2018-05-14任群
任群
【摘要】“师生共读”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十分有益。本文结合自身的阅读实践,在发现童心、探索童趣、启发童思三个方面探讨研究“师生共读”的实施策略与反思。
【关键词】师生共读;阅读推荐;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规定:小学阶段阅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仅仅通过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外阅读尤为重要。“师生共读”作为课外阅读中的“一枝独秀”,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阅读整本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并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崇。
一、发现童心:师生共读抓契机
英国学者巴罗曾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热爱阅读的人是幸福的,爱上读书的儿童是快乐的,他的生命浸润在书香中,并不断成长。而作为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抓住生活中的一切契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童心的发现做一个有心人。“嗡嗡”,安静的教室里忽然传来了几声嘀咕声,两个前后座位的孩子突然一起伸出手,互相指着对方的鼻子。这可真让人哭笑不得。严肃批评吧,耽误课堂纪律;不置可否,又会带坏班风。笔者灵机一动,“‘黑旋风和‘小霸王本都是梁山好汉,怎么可以自家人就互相指责呢?!有什么话咱下课再说。”两个孩子红着脸低下了头。下课了,三五成群的孩子拥过来,“老师,梁山好汉里的‘黑旋风和‘小霸王是谁啊?”笔者故意卖关子:“下午的阅读课你就知道啦!”
阅读课前,孩子们早已整装待发,摘抄本和钢笔放在桌子上,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就等着集合整队了。“想知道答案吗?快去翻翻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吧。”果不其然,学校阅览室的《水浒传》借阅一空,借不到的同学正两两合作一起读呢,安静的阅览室里不时传来“沙沙”的笔记声和翻书声。我也拿起随身携带的《水浒传》读了起来……一起课堂的小插曲就此变成了促进师生共读的小引线。
二、探索童趣:阅读推荐多角度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代,可供儿童选择的书籍琳琅满目。但是究竟什么样的书适合“师生共读”?这需要教师在前期做好准备,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有梯度的阅读推荐,让“师生共读”变得不再乏味,童趣盎然。
美国图书馆学家姆亚(Moore Annie·E)认为,“儿童从图画和故事书中获得的印象是永恒不灭的”,而且“一个人对于艺术的认识、想象力的培养,对异国产生人类的共识、共感等胸怀,都是从阅读图画故事书萌芽的”。相对于文字,低学段的孩子对于图画的接受处理能力更加敏感,绘本阅读是不错的选择。因此从一年级时,笔者便向孩子们推荐了一系列经典绘本,如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妈妈》以及获得美国“凯迪克大奖”的《小猫咪追月亮》《树真好》等。除了绘本阅读,学校依据年级制定的推荐书目和必读书目也成了“师生共读”的源泉。如一年级的《小学生安全自救手册》《安徒生童话》,二年级的《会飞的教室》《木偶奇遇记》,三年级的《伊索寓言》《語文新天地》,四年级的《夏洛的网》《鲁滨孙漂流记》,高年级的《堂吉诃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论语》,等等。每天的晨读、午读和每周的阅读课,我都会跟着孩子一起读书,读后交流。每到下课,我都不急着回教室,等着“小书虫”跑过来跟我交流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班里的“好读乐读”氛围越来越浓厚。要问孩子们你最喜欢的格言是什么,十有八九和“书”有关:什么“饭可一日不吃,觉可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都是张口就来。学习于永正老师带着课外书进教室,我也会随身带着一本书籍进教室。每周表现好的同学得到的最高荣誉,就是拥有借阅老师图书的特权,班级中爱读书的氛围蔚然成风。
除了书籍的共读,笔者也会和学生一起共读其他形式的“书籍”,如共读电视节目、纪录片,甚至动画片。以三年级上学期为例,《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及奥斯卡提名动画片《会飞的书》《鹬》,都是我们一起共读的“杂书”。
三、启发童思:深度阅读讲方法
在发现童心、探索童趣的同时,笔者也注重在共读中启发童思。“师生共读”不能只注重阅读氛围的烘托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同时也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提升阅读的深度,提高阅读的效率。
以低年级为例,绘本阅读要讲究图画和文字的相得益彰,光看图画或者光看文字都是片面的,还要学会汲取其他信息,如看封面、扉页、作者、出版社、图画中隐藏的标志以及书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中年级,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可以用手指着读,但手指的速度要比眼的速度快;对于书中人物众多的书籍,可以利用图表或者思维导图进行梳理,并摘录关键词,帮助理解;“我手画我心”,将书中最爱的画面通过想象画出来展示。高年级的读书交流会每月两次,展示批注与心得,并募集学生主持读书交流会,大家畅所欲言,品评人物……
“师生共读”不仅让学生从中成长,努力充盈自身,朝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方向迈进,也让教师在师生的眼神交融与心灵感染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与教育品格。正如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子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当下,“师生共读”让阅读变得更加扎实、更加沉静。作为一名教师,笔者也愿意和自己的学生一道慢慢读书,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滋养彼此的生命成长,分享阅读的乐趣。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