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解析与写作摭谈
2018-05-14詹兴贵
詹兴贵
【摘要】任务驱动型作文行文思路:立足材料真实情景,落实任务指令。据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思考自己人生与国
家、民族的关系,从而强化了作文的教育功能,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达到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解析;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自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的《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语文学习》,2015年第7—8期)一文面世以来,高考全国卷作文进入了“任务驱动型作文”新时代。四年来,高考语文课标卷作文题命制,既落实了作文评价“六条标准”,又实现了“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的任务。让作文教学与写作走出原来的套作和宿构,导向现实生活,让考生思考与辨析作文材料情景中的现象,以自己的思考分析现象、解决问题。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不同,已有很多探索文章了。本文要阐述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应立足于情景材料完成任务指令。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防套作与宿构功能
2018年高考全国课标卷一作文题公布后,有人为“2018年湖南省六校联考模擬试题一模的作文题”叫好,有人为“2018年福建省永安一中最后押轴卷作文题”点赞。因为这两道题与今年全国课标卷一的高考题相似度太高了。请看:
1.2018年湖南省六校联考模拟试题一模的作文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
材料三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读了以上的话,我们会产生许多感想和联想。请你以“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2.2018年福建省永安一中最后押轴卷作文题:
我和2035有个约
我和2035有个约
约在欢呼雀跃那一天
我亲爱的祖国更加美丽和谐
昂扬屹立新世界
我和2035有个约
约在新征途的新起点
用真心去创领两个一百年
未来由我们主演
以上是歌曲《我和2035有个约》的歌词片断,你读了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根据歌词内容确定立意,以“我和2035有个约”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对照全国课标卷一,我们不难发现,引发狂欢的无非“2035年”几字。两道作文题与全国课标卷一有着本质区别:一是两道试题的情景材料与全国课标卷一截然不同;二是两道题的任务指令与全国课标卷一截然不同。如果脱离了情景材料和具体的任务指令,而仅围绕“2035年”就是离题。高考优秀作文给我们的启发是,全国课标卷一的作文情景材料是完成作文任务指令的根或本,如果离开了这根或本而作文,不免轮回到话题作文的尴尬。2015年来的全国课标卷一的作文试题就是给学生创造出一个情景,再针对情景提出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案。试题立足于学生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让考生分析说理有方向有依据,避免了试题内容导向的理念化和抽象化,彰显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防套作与宿构功能。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结构解析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所以有这么强大的防套作与宿构功能,在于它将作文材料情景化和写作内容任务化,由此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有了自己独特的结构,即由情景材料、任务指令、常规要求三部分构成。每部分承担角色不同,第一部分源于真实生活情景的作文材料,第二部分基于真实情景材料的分析或概述的任务指令,第三部分是常规的“角度、标题、文体”等作文要求。这三部分的功能各有不同,第一部分提供了作文内容核心,是考生在作文中应论述的内容,这部分是作文的根或本。若没了这些材料内容,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二部分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第三部分是作文的提示性功能。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立足情景材料作文
“使说理从传统的简单论证转向了入情入理的说服,从传统的粗糙表态或轻易否定转向了深入的理由阐述,从传统封闭式的自圆其说转向了开放的文明交流,从传统的代圣贤立言转向了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欧阳国胜)理要说得入情且深入,必须建立在生活经验之上,要做到开放交流且独立思考同样离不开生活经验,所以自2015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指向的是现实生活情景,任务指令指向的是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探索。想通过一两道作文题押题的做法是枉然的。在教学或备考过程中,应扎实地做好: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现实生活和完成任务指令能立足于情景材料。
(一)引导学生通过媒体杂志关注思考现实生活
考生实际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无法实现他对生活进行了解与思考,必须借助媒体杂志。在教学或备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杂文选刊文章,阅读人民网等社评或评论性文章,指定时间让学生观看电视新闻,注意以时评素材形式收集。整理人民网、人民论坛、《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对热点事件的时评文章,借助他人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思考来体悟生活。尽管有很多是负能量的事件,但社会的评判能引导学生反求诸己,思考辨析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合乎社会正能量的。如《更须重警示守规矩立德行》是对范冰冰的“阴阳合同”涉税问题的评价,让学生看到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问题;《面对霸座,一次法律行动胜过一万次舆论谴责》就是针对近期不断出现的霸座事件,让学生懂得这样损人利己的行为是要受到社会道德谴责,甚至于法律法规惩戒的。
(二)引导学生立足情景材料落实任务指令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情景材料是作文内容核心,考生在作文时应围绕它而落实任务指令,使考生在情景材料中辨析关键概念,在情景材料中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那么怎样立足情景材料落实任务指令呢?《18年与中国的一同成长》(广东考生)一文是典范。
文章的开头论述立足材料所列的年度,作概述而提出论点:“2000年至2018年,是一个十八年的跨度;2018年至2035年,同样是一个十八年的跨度。两个十八年,成长的是两代中国的未来;一个三十五年,成就的却是一个伟大、走向复兴的中国。”
而文章的第三段论述则立足于材料所列的前十八年的情景。“千禧之年来到这个世上,来到这个中国的我,见证了许多许多中国在新世纪写下的篇章,牙牙学语时,杨利伟乘神州探苍穹,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历程;总角之年,看到了电视屏幕上点起的奥运圣火,桌上的电脑,换了一台又一台,互联网的速度越来越快;量子通信的突破,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快捷支付的广泛普及,等等,至今仍在改变着我的生活。”这里综述材料内容,巧妙地再现了考生这一代人的真实生活情景,展示了他们的际遇与机缘,也落实“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的任务指令。
那么后十八年是个怎样的情景?考生写道:“我想着你的日常生活的情景,大约如此:早上起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为你端上早饭,打点细节,电视上播报的新闻中告诉你又多了好几位拿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文学家;上学校你坐的是早已广泛普及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走进便利店,里面空无一人,你不用掏出钱包,用语音指令挑好商品,在走出去的那一刻刷脸完成支付……”这样的联想与想象是来自于材料“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考生依任务指令畅想了2035年一代人的生活,是2035年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展示了2035年那一代人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情景。
通过分析得知,任务驱动型作文行文思路是:立足材料真实情景,落实任务指令。据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思考自己人生与国家、民族的关系,从而强化了作文的教育功能,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达到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任务驱动型作文名称是张开的杰作,而其命制形式不是我国独创,它的渊源是国外的作文。比如美国SAT试题,能力上,注重考查考生的提出观点与用逻辑或数据支撑观点和严密推理的能力;内容上,“都和公共问题息息相關,或与现实问题挂钩,或探讨基本理念问题”。(《难以套题的外国高考作文》,商群《南方周末》)2015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直面公众生活领域,在任务指令下完成对材料的思辨理解,使得它的作文思维区别于以前的作文。要在思辨中将情景材料涉及的事与理论清,这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独到之处。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