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对语文整体素养的促进作用
2018-05-14刘志荣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语文教师只要大胆尝试,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巧,领悟阅读的精髓,那么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就会得以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百科之基础,而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根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名言警句足以说明阅读是促进语文教学和学好语文的最佳途径。要想切实提升语文整体素养,还需要在小学高年级就开始重视阅读教学,培养阅读习惯,领悟阅读乐趣,提高语文的整体素养。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的必要性
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业量不多,学习任务不重,学生自由时间充足,可以有很多时间阅读。可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因为识字量不多,理解能力较弱,只能阅读一些简单的带拼音的童话故事,真正能大量阅读并能读懂文章内容,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的是小学高年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对课外阅读书籍特别感兴趣但已经不满足童话故事之类的书籍,他们渴望了解课堂以外的知识与生活,并愿意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或事件的看法且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加大阅读教学力度。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浅析
(一)偏颇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学方法的不恰当
一般家长、学生、社会以及学校对教师的评价都聚焦在表面的成绩上,不重视内在的阅读素养的培养,这就导致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反复强化训练。有的教师为了强化阅读训练,到现在还采用抄课文这种老套的办法,结果既没达到教学效果,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引起了学生对语文的反感。还有一些教师对阅读理解中的一些主观题答案标准化,唯一性,导致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失去对语文学习的自信。
(二)大部分学生周围缺乏阅读氛围
就以我们学校为例,一半是农村学生,由于家长忙或者经济原因,很少有家长陪孩子阅读课外书籍。如果有买,也只是给孩子买几本作文书让孩子自己看看,而大多数家长在忙自己的事,即使有时间也是在玩手机不愿陪孩子阅读。而学生在校的时间有限,又不能给大量时间去阅读,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很难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教学对语文整体素养的促进作用
(一)在阅读教学中抓基础知识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生字词识记量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在阅读中还是有个别生字词不认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要及时查阅字典,读准字音,识记字意,理解文意,从而保证学生可以流利阅读且准确地对文章整体进行感悟。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标点、修辞、描写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知不觉在阅读中强化了语文基础知识,解决了单一的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枯燥乏味。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由原来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由易到难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三)在阅读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阅读教学中把课内阅读与相关的课外阅读相结合学习或者比较学习,让学生探讨两篇文章在语言、内容、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开始可能学生不会,但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信学生一定可以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可与《夜莺的歌声》对比阅读,找出两文在内容、结构、写法上的异同。
(四)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阅读有课内读物与课外读物之分,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指导学生通过背诵、摘录、做卡片、写心得等方式进行阅读积累,但这远远不够。真正提升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是课外读物的大量阅读。可是一部分學生也不清楚读什么课外作品好,那就寻求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联的作品来读。例如学习《三国演义》中的节选片段《武松打虎》,那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情节,《林冲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等,从中了解108好汉的性格特征。
(五)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形象爱憎分明,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可以起到一个正确得的导向作用。而这种导向会影响每个学生的一生。例如《桂林山水》的学习,会让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坚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活学活用,勇于创新,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汤春安.浅谈小学生有效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作者简介:刘志荣,1962年生,甘肃天水人,大专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