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2018-05-14孙爱莲
孙爱莲
【摘要】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过的词语,积累丰富的词汇,将优美的语言文字储存在大脑中,变成自己的语言,从而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和素养,增强语感,为写作奠定基础。作为母语学习,语文教学肩负着语言传播的重要任务,因此课堂上应该书声琅琅。
【关键词】强调朗读;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就是在课堂上应该书声琅琅,放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诵读文本,积累语言,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为什么要强调朗读呢?朗读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只有把课文读熟了,才能够理解文章的精妙之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千法读为本”,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力是一步一步慢慢培养起来的,读得多了,想得多了,感悟得多了,阅读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日久天长,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逐渐养成。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情感感染。朗读时,脑海里能出现形象生动的画面,能展现情景,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创下了收视率新高,究其原因,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与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观众与主人公同欢喜、共忧思,这就是朗读的力量和魅力。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语感,将优美的语言文字储存在大脑中,变成自己的语言,从而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和素养,增强语感,为写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朗读训练:
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朗读之前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目标可循,做到心中有数。例如进行一篇阅读课的教学,给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大家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课文围绕哪几句话写的?课文分几层围绕中心句写的?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与同桌讨论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二、要求读书时做到“三到”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并不例外,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三到”:心到,口到,眼到。诵读课文,读熟了,读流畅了,课文大意自然而然就了然于胸,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范读
在众多的朗读方式中,范读最能吸引学生,而又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是表情朗读。通过师生的表情朗读,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起到激烈的艺术感染作用。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在老师肢体语言的影响下,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
四、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一堂课40分钟,读书时间,加起来不能少于20分钟,使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课堂上力求做到书声琅琅。大家可能会产生疑问:一节课一半时间用来读书了,哪来的时间讲解课文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年段教学目标,深钻教材,洞悉教材的深刻内涵,掌握重难点。其次,要精讲课文,摒弃那些繁琐的内容分析,避免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模式,把时间“挤”出来,还给学生,让他们反复充分地读书。
五、激趣读书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因此,简单、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产生疲劳感,老师应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如领读、范读、个别读、小组读、竞赛读、表演读等,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率,使读书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肩负着语言传播的重要任务,因此课堂上应该书声琅琅。
参考文獻
[1]郑如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解决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5(4).
[2]张子静.简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
[3]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5).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