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控到放于,变假游戏为真游戏

2018-05-14欧阳爱华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9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创设资源

欧阳爱华

我园在贯彻落实《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过程中,全体教职工不断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经历了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以“自由、自主、创造、愉悦”游戏精神为准绳,以“区域”“环境”“资源”等为要点,在实践中践行,努力做到给幼儿真正的游戏。不断创新,做到了“五大转变”:

教师理念的更新—一从迷茫到明朗

研究之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高结构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内容的设定和环境创设基本由教师包办代替,户外活动内容玩什么,怎么玩由教师规定,甚至连器械的提供场景的创设教师都是亲力亲为。老师们习惯于用经验主观评价幼儿。总是以“教”的角度去发现幼儿的不足之处等做法。

一开始我们要求老师将紧握着孩子的手放开,把自主权还给孩子,大家顾虑重重,质疑颇多:老师不管能行吗?发生安全事故怎么办?孩子们自己会玩吗?孩子能学到东西吗?家长有意见吗?

我们审视、分析和批判自己的惯常做法,在新旧的碰撞中,不断反思、研讨,不断调整。老师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性,逐渐明晰什么样的游戏才是真游戏、孩子们在怎样的游戏活动中才能获得真发展、老师们在孩子游戏活动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做到了“管住手、管住嘴”,把时间、空间、主动权还给孩子:我们积极给孩子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孩子们的游戏。在向着“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幼儿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游戏为中心”努力实践着。

园所环境的改变——从闲置到高效

户外环境的创设

为了让环境更好地为孩子们成长服务,我们进行了户外环境的局部改造。1.快乐小树林:幼儿园大楼北边是一片密密麻麻的绿化林,属于纯绿化,孩子们是不能进入的。我们对小树林进行了休整,在地面铺上草坪。整个绿化林内设有“秘密小屋”“游戏亭”“玩泥区”等,既保留了绿化,又成为孩子们欢笑嬉戏的的乐园。2.空中小菜园:我们在三楼改造了空中种植园,增加活动面积,分隔成若干块种植区,并分给不同的班级去种植,栽种不同的瓜果蔬菜,孩子们全程参与蔬果的种植、管理和采摘,并进行观察、记录。3.趣味小山坡:增设了趣味小山坡,山坡下面铺设了可以钻爬的管道。

内部环境的优化

本着“自由、开放、自主、创造”的原则,对班级格局重新划分,改变活动室内小学化的课桌椅摆布方式,全面调整桌椅摆放、空间格局,使之更有利于幼儿分散与集中活动、有利于幼儿取放材料、有利于幼儿操作体验,减少等待时间和无效时间。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拥有活动室控制权,增强自主意识。

课程结构的调整—一从单一到多元

着眼幼儿的兴趣、需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我们做到生活游戏化、活动游戏化、运动游戏化,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我园改变以往每天两节集体活动为每天一节,增加了自主游戏的时间。课程内容也是一改以往省编教材照搬照抄、拿来就用的现象,调整成省编教材+园本教材+班本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省编教材: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需要,选择适合我们孩子的内容为我所用。

园本教材:充分挖掘本地区教育资源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一些列的活动,师幼共同创设游戏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材料、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使得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游戏,和谐发展。如老师带着小朋友走进西门老街,孩子们带着画板和笔,变走边画,把自己疑问的、感兴趣的东西都画在了纸上。这样实地的调查资源,便于我们老师了解西门老街中哪些资源是可利用的,孩子们对古老的街道的兴趣所在,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历史、品味古文化的传承。

班本活动:幼儿的想法和创意都是奇思妙想的。当孩子的行为和老师的预设“背道而驰”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双能够“发现”的慧眼.欣赏、发现、研究儿童的行为,客观分析行为背后的智慧,以支持者的身份,结合幼儿的兴趣,将偶发行为着色完善,开展各具特色的班级个性活动,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助推剂”。

活动组织的转变—一从高控到自主

作息时间之改变

我们原先的一日活动组织严格按照晨锻、早操、集体教学、区域游戏等步骤进行,从时间到内容,各班都必须严格执行,这项还作为我们日常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课程游戏化研究以来,为体现尊重差异,我们将自主权还给老师和孩子,实行弹性作息时间安排,做到了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老师根据孩子活动情况,灵活调配。

户外活动之改变

我园户外活动场地小。幼儿人数多,活动场地受限制.为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一改惯常所用的晨间锻炼时间,尝试将户外活动分解成三个板块,三个年龄段轮流进行户外活动。我们的户外活动安排进行了3次调整:

全园同时户外阶段。此时的我们严格按照常规的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安排进行活动。全园600多名孩子在晨间8:00-8:40。全部分步在操场的每个角落同时进行活动.而其他时间段操场几乎是闲置无人使用的。由于人多场地小,我们发现孩子们玩得不够尽兴,很多活动因场地限制而无法开展。

隔天轮换户外阶段。将全园15个班级分成两组,隔天轮换,以保证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有足够的空间和材料。不参加户外晨锻的班级就在室内进行自主游戏,下午进行户外活动。我们做了户外活动告知牌,提醒陆陆续续来园的孩子们及时到户外场地进行活动。这样一来空间和材料有了保证,但我们又发现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又得不到保证。

每天自主户外阶段。怎样才能既保证幼儿活动的场地和材料,又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将上午时间分成三个时间段。分别安排三个年龄段轮流进行户外活动,做到“歇人不歇场地”。

生活环节之改变

我们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课程资源,一日活动各环节都要把自主权还给孩子。我们从餐点入手,尝试了生活活动游戏化:实行自主一餐两点,让孩子们主动地习得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进行自我管理。

区域游戏之改变

之前的区域全部是老师认为孩子喜欢而创设出来的,虽然漂亮,但孩子们像是在表演而非真正的游戏,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区域有偏好,有一些区域是非常受亲睐的,而还有一些却门庭冷落;于是我们不断调整区域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以满足孩子的需求,让他们在自由、自主、愉悦的氛围下获得新的经验。

课程资源的拓展——从平面到立体

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载体和实现条件,只有丰富适宜的资源才能带来综合、有效的學习。鉴于此,我们对园内外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梳理。

园内资源。创设了“资源区”和专用资源室,孩子们和老师、家长共同收集资源,满足幼儿感知、体验、操作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方便教师查找资源,还编写了资源室目录索引,做到有效管理。我们还对园内所有教职工进行了特长爱好的调查分类,将园内人力资源作用发挥至最大化。

周边资源。我们对幼儿园周边的资源进行了调查,形成了我园特有而丰富的课程资源库。这些资源的利用形成了我园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凝聚着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可以在活动中促进幼儿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孩子们走进可亲可感的课程中,主动学习,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家庭资源。家长对幼儿园来说是一项重要而特殊的资源,他们不仅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而且是幼儿园重要的“动态资产”。深入发掘家长教育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可以使我们的课程更加丰富,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组建了家长团队、建立了家长资源库,根据家长的不同职业和性格特征,挖掘家长中的人力资源,使他们成为幼儿园的家长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学习成长。

教师要相信儿童是自信而有能力的学习者,能够识别儿童的创造、敬畏儿童的创造、支持儿童的创造,用丰富的游戏,回应童年的呼唤,让儿童在多样化的游戏中。可以自主选择、自主游戏、获得发展。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创设资源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创设未来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我给资源分分类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资源回收
户外活动开始啦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