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负,我们该做些什么?
2018-05-14严必友
严必友
当下,关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从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到广大社会,都在痛斥其对学生的成长、对教育的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在:课业责任意识淡薄致使自身学习内驱力不足;学习品质不良导致学习效能低下: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加重了家庭对孩子正常的教育成本:破坏了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对学校的教学管理造成了严重冲击。
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校外培训机构的。也有来自学校的。过重课业负担的具体表现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學生学习内容过多。有些学校教师迫于考试的压力,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学习内容和课外训练越来越多,导致学生课余时间减少。有很多数据表明,目前中小学生作业量比国家规定的作业量要超标很多。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作业上面,特别是临近考试阶段。
其次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过难。由于考试的压力。有些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外,还要求学生掌握更高层次的知识。超前现象已经日趋普遍,幼儿园阶段就学小学的内容,小学阶段就学初中的内容,初中阶段学高中的内容。我邻居家的小孙子才读幼儿园中班,可英语学习已经两年了。暑假里我看他每天冒着高温酷暑接送,晚上还要督促孩子复习巩固。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智力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是一步一步发展的,让孩子在先前的阶段就接受以后要接受的教育,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透支学习潜能。我们已经看到大量的研究和案例,说明了顺应人的自然成长规律的重要性。这种“抢跑式”的学习不仅未必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且极有可能牺牲他们的未来。
再次是学生学习时间过长,这主要体现在中小学生补课现象上面。现在的学生除了完成在学校应该完成的课业之外,家长还会自我加压,要求孩子参与各种培训班,学校有时也会组织一些课后补习,使得孩子的学习时间变长。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不放心、不自信,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都认为“熟能生巧”,多做总比少做强。其实,在人的学习中也存在着“过犹不及”的道理,凡事有度,过必成灾,尤其是那些简单重复的机械训练。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还会引起心理上的逆反、抵触和学习兴趣的淡化。这应当是教育的大忌。
曾经看过一份材料,在德国,幼儿园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中小学只需教授基本的教学内容,社会上也没有什么培训班。他们认定,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度开发智力并非好事。当今我们总在钦佩德国人的严谨性和创造力。却不知这背后蕴含着的闲暇精神。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德裔)获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原因之一就在于高度崇尚自由和闲暇精神。明智的教育就要这样,因为没有闲暇,就少有自主时空。就难有个性灵性。我们在抱怨学生没有读书看报、独立思考的习惯时,要认真反思我们给了他们多少自由时间。
其实,我们现在的社会并不缺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缺的是理性、淡定,不跟风、不盲从。从学校、教师到家长都觉得,我不超前、不加量、不延时,就会比别人差,就会落伍。在这种普遍心理的驱使下,就形成了一股汹涌的社会潮流,裹挟着每一个人随波逐流。因此,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们应当使自己并通过自己的影响带动更多的人保持冷静、理性的头脑,认识、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还他们一片充满阳光、自由、灵性的天地。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学情,深入研究大纲、教材、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写道:“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人的培养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摈弃功利,着眼长远,才能不被眼前的藤蔓所羁绊,给孩子更多的闲暇和空间。那么,在不远的前方。我们定然会看到满园的硕果和耀眼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