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2018-05-14曹永华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困惑例子试卷

曹永华

摘要 从一份八年级语文试卷,折射出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当摒弃浮躁之气,坚定操守,遵循语文教育本质规律,以中考为引领,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走出一条“新常态”的语文教学之路。

关键词 试卷 困惑 教材 基础年级

阮班莲老师在《对语文阅读教学某些现状的忧思》一文中指出:“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仍然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大量的机械训练代替了文本的品味感悟。” 笔者近日认真分析了一份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对此深有感触。这份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题型设计上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部分。细细阅读试卷的7-10题,这是一段出自课内的语段阅读,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名篇《孔乙己》。对这一题的学生答卷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便可以看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考什么”与“教什么”的困惑

中考语文试卷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风向标。该阅读试题的选文出自课内,是鲁迅先生小说的典范之作。“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此题一出,便打破了任教七、八年级教师的思维定势:以为初中阶段语文试卷命制向中考看齐,阅读材料均来源于课外。因而,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着“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错误倾向。课内阅读考试从不涉及,教师课堂教学浮光掠影,带领学生长文短教,于是课堂上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跑。有的教师甚至大胆取舍,重点突击,只选取课文一部分名段来教学。如修改病句今年中考没考,那这一块今年就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今年中考新考了“文言断句”,许多教师就临阵磨枪,将提升学生断句能力作为突击训练的内容。部分教师想走语文教学的“终南捷径”,于是走上了所谓“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功利化教学之路,这种浮躁教学之风像一颗毒瘤,严重损害了语文教学健康的肌理,破坏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仔细研究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部分省市中考试卷在考查形式上已经有了不少的变化。阅读材料不再单纯朝向课外,已经有部分省市开始回归课内名家名作,赋予经典名篇以鲜活的时代解读。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 “用好教材”“用足教材”,把教材这一优秀的范例发挥好、琢磨透、研究深。

二、“能力提升”与“知识本位”的纠缠

现在的语文教学主流提倡提升学生的能力,方向确实是对的。但许多教师打着“能力语文”的旗号,却扎实进行着“伪语文”的做法。学生的基础知识都学得不牢固,提升能力又将落实在哪一层面呢?考题选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贵在用多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作为小说教学,教师的要务是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知识,如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些知识要素都需要教師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扎实的训练来巩固,形成学生文学阅读的知识体系。

这份试卷的第7题:“‘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文中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意在渲染气氛,突出酒客们的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反衬出孔乙己遭遇的悲惨。从调研试卷情况来看,这一题的得分率很低,许多学生过多地将此句与修辞手法联系起来,甚至部分学生将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论证方式混为一谈。可见目前语文教学重追求形式,重追求所谓的文本探究,美其名曰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实际上轻视了语文本体知识教学。学生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基本方法都没有学到家,概念混淆,分不清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式的区别,搞不清小说的三要素和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还奢谈什么语文素养的提升、三维目标的实现呢?当前基础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夯实语文文体知识教学,让学生澄清对各种文体的模糊认识,辨清各种文体的知识要素。

三、教师文本解读的浮华与轻浅

许多阅完此卷的教师生发感叹:现在的语文真是越来越难教了,原来学生怕考课外的阅读,现在回过头来考课内的经典名篇阅读,学生得分率又是如此之低。据样本调查分析,这道阅读试题的分值为11分,绝大部分学生丢失5~6分。

这样高的失分率,反映出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弊病依然严重,教师投入多,学生产出少。具体表现为,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拘泥于传统的知识灌输体系;学生有限的知识在命题者独特的设计角度前变得苍白,变得束手无策。

如这份试卷的第10题:“文中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是要通过对“站着喝酒”与“穿长衫”和“唯一”诸词语的剖析,揭示孔乙己性格矛盾的一面。许多学生死搬教条,全盘套上“迂腐不堪”“自命清高”“麻木不仁”等表现孔乙己性格特征的词语,没有深入选文实际,结合词、句、篇章深入剖析,全用教师灌输的“大帽子”来扣,就像一个小孩穿上成年人肥大的外衣,显得滑稽可笑。“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目前的语文名篇教学,教师还是在死抠教参,戴“大帽子”,用“广角镜”讲授文本。由于教材内容讲得过于笼统,囫囵吞枣,学生无法消化吸收。甚至于学生学完文章,印象只是停留于几个空洞的人物性格特征词语之上。所以,语文教学既要兼顾到课内知识,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面对课内名篇教学,教师要对它们进行二次研读,找出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所在,带领学生潜心研读文本,梳理文本的脉络,解读文本的精髓,创新教学设计,赋予文本独特的时代内涵。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从一份八年级语文试卷,便可以折射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深思。作为语文人,需要坚定操守,遵循语文教育的本质规律,充分重视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工作,既要以中考为引领,又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新常态”的语文教学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困惑例子试卷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如此乐观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猴哥来了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