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觉:课堂教学的价值诉求
2018-05-14吕水庚
吕水庚
主持人语
“今天,你被‘推门了吗?”某段时间,这句问候逐渐成为一线教师间的流行语。“推门”,指的就是各级教学主管部门轰轰烈烈开展的“推门听课”活动。对于“推门听课”这一课堂监管策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在教学与管理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学监控的价值和意义,优化学校管理,发挥“推门听课”的正向效能。
摘要 实施包括“推门听课”在内的教学监控应该以激发教师成长为基础,以促进学校健康协调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达到上述要求,学校应以构建“自觉课堂”为目标,以尊重人为前提,关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监控与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教学质量 教学监控 “推门听课” 自觉课堂
课堂始终存在着诸多的辩证关系。如,它既要强调“规范”,指向课堂的规则的建立,又要推崇“自由”,指向对课堂规则的再打破。课堂正是在不断建立规则、不断打破规则中走向“自觉”的。让课堂规则诞生在学习现象的拐角处,诞生在学生需要处,如此,课堂才会从“规范”走向“自由”,才会走向理想那方。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对课堂的观察,从“推门听课”说起,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内涵作些思辨,与同仁分享与探讨。
一、诊释:“推门听课”的无奈和尴尬
在基层教学常规管理经验交流中,诸多学校都会把“推门听课”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手段。笔者认为这种手段在某个特殊时段,为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对特殊的人进行考核或促进其改变,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把“推门听课”作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主要手段,并且广泛应用,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
1.“推门听课”弊大于利。
首先,“推门听课”是对课堂的不尊重。当下我们虽然要开放课堂,但是开放课堂的前提是对课堂的尊重,而不是随意地去“打扰”师生们按照既定计划正在进行着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既学文化也学文明,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对他一生的修养和性情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学校的管理者采用“推门听课”的方式,当着学生的面去查教师的教学常规、查教师的教学水平,着实缺乏对课堂的敬畏。
其次,“推门听课”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在学校的常态课中,我认为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的场所,不是随便可以进出的自由区域。在学校的常态课中,教室突然有人“推门听课”,怎么可能让學生面对一个“推门”而入的人视若无睹并保持安静?一定会引起学生种种猜想和疑惑,最终必然妨碍了学生的学习,更不要说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和深度学习了。所以说“推门听课”虽是查教师,其实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再次,“推门听课”是对教师的不尊重。管理者如果因为工作或者回应家长与学生诉求的需要,要了解某位教师的课堂状态,即使用“推门听课”的方式听了教师一节课,也不能说出什么有价值的意见,更不要说了解这位老师的真实的常态课堂了。就算“推门听课”可以给某些教师带来一时的触动与改变,但是如果不从思想上进行引导,就起不到长久的效果。有智慧的管理者应该以尊重教师为前提,用更多的方法来深入细致地了解教师的业务修养和工作状态,并在沟通的基础上引领教师,激发他们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追求。
2.“推门听课”无长效性。
“推门听课”就是管理者随时随班走进教室听课,以此检验教师备课、上课的情况,是学校抽查教师常态课教学质量,了解教师上课情况的一种方法。“推门听课”本意是杜绝教师不做准备就进教室授课的做法,是教学管理中的一种抽样调查行为。然而,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许多教师却并不欢迎这种令人毫无准备的抽查行为,甚至有的学校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本来教师按计划上单元小结课,或者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上作业讲评课,但是当学校领导“推门听课”时,教师为了得到更好的评价,会临时改变授课内容与授课方式。这样的现象,不但让“推门听课”的意义大打折扣,扰乱了日常教学的正常开展,而且影响了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关系。
另外,一些教师的教学态度会随着“推门听课”而发生变化。比如,一些教师听说学校要“推门听课”,便会硬着头皮端正教学态度,但是一旦“推门听课”过去了,就意味着进入了“安全期”,依然我行我素,回归常态,教学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推门听课”对课堂教学监控缺乏长效性。
3.“推门听课”无科学性。
“推门听课”是建立在监督与被监督的基础上的一种不恰当的管理方法。而学校作为一个育人场所,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应该是一种信任与被信任的关系。校长一要尊重、信任教师。要相信教师是在为一个高尚的事业而工作,他们会尽自己所能,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二要关心教师,了解教师工作的辛劳。相信每个教师都满怀对学生的爱,从不懈怠。“推门听课”缺乏心理支持,无科学性。作为校长,应该在建设优良校风上下功夫,以文化引领教师成长,建立科学、长效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明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
质量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针对“推门听课”表现出的无奈和尴尬,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要实施科学、规范、有效的教学监控。
1.建立科学规范的监控体系。
对学校来说,一套科学、规范、有序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根据校情出台《学校课堂教学常规实施办法》,该文本要经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广泛讨论,使所有教师熟悉并认可。这样教师就能依照常规要求,上好每节常态课。其次是建立课堂教学常规考核制度,该制度除了包括通常的基本要求以外,还需要具有校本化的特点。最后是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从不同层面及时跟进反馈。如通过检查评比,对常规执行得好的教师进行表彰展示,对常规执行不到位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促进教师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2.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通过调查发现,每个经久不衰的学校,都非常重视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有教育思想的校长会把校园打造成书香校园,处处洋溢着学习、阅读、交流和研究的氛围:教师在办公室里钻研教材,批阅作业,与同事交流讨论;在教室里精心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有效教学;在课外为学生倾心进行补偿性辅导……有了好的教风和学风,当然就有了好的校风,校风好了,教学质量自然会持续提升。
3.增强教师教学的责任意识。
教师的责任意识,是质量的基础。马卡连科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一个教师的责任意识,是他工作的动力。责任意识支配着教师的行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我认为,教师的质量意识是规范意识的延伸。对学校来说,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存。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着眼于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质量意识的教師会根据每一个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最大潜能。
教师的爱岗敬业,是质量意识的保证。没有教师的爱岗敬业,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教师还需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敬畏感。
当然,教师增强高质量意识,还需要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授课艺术水平;读书学习,善于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三、笃行:“自觉课堂”的实践与追寻
教育的最高境界当是“自觉”。它既是对人的灵魂的尊重,也是对人的灵性的激活,更是对教育尊严的呵护。作为一所以华罗庚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我们始终秉承着华罗庚“精勤不倦、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探索“自觉教育”的文化内涵,践行“自觉教育”的办学思想,努力达成“让教育成为一种自觉”的办学愿景。
1.“自觉教育”的内涵解读。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外在文化基石。“自觉教育”就是源于我校独有的大师引领和文化渊源,结合我校师生结构、特点而生发的办学思想。“自觉教育”是一种“心”的教育,就是自我要求、自我检讨、自我反省、自我发觉问题、自我矫正问题,继而要懂得自己解决问题。恩格斯说:“人类的特征是自由自觉活动。”“自觉教育”就是校长引领教师、教师带领学生,以“设计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抓手,共同完成一段学习生活的旅程,进而完善师生人格、提升综合素养的一种教育方式。
2.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
我们着重强调教师的道德修养,培养教师内在于心的浩然之气,充分激发教师的自觉和自信的品格。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深造自得”为基本追求,独立思考,形成有思想、有个性、有特色的课堂。多年来,我校通过尊重教师、激励教师、引领教师,在“自觉教育”文化的气场中,教师的课堂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光芒,绽放着生命的活力与生机。
3.走向“自觉”的课堂教学。
在“自觉教育”理念下打造的“自觉课堂”,一定是有效的课堂。一是“自觉课堂”来自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必然是以学生的思维为起点,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最近发展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引导、启发、探究与合作中,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素养得到提升。二是“自觉课堂”来自教师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学。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学,一定不是板着面孔进行说教。在知识生成、方法传导、能力锤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适时渗透人文素养,借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从而引领他们的人格成长。
(作者为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