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俗文化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

2018-05-14贾澎卢保琅

山西农经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文化功能新农村建设民俗文化

贾澎 卢保琅

摘 要: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如何重塑新时代下的乡村文化、加强农村的软实力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一些积极因素凝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体现了特定地域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从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角度入手,探讨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一些浅薄建议。

关键词:民俗文化;新农村建设;文化功能;文化振兴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3-0118-01 中国图书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民俗文化活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乡村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同时,民俗文化体现着整个民族的哲学观念、文化意识、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精神,其文化内涵体现着作为人类基本文化意识的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1]。北定打醮活动包含了北定人民勤劳朴实的民风,更体现着他们敬畏天地、感恩自然、祈求团圆的朴素心愿,这些心理文化特质构成了维护当地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下面以任县打醮民俗文化为例谈一下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意义。

1 民俗文化活动的认知功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水平,首先就要培养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精神凝聚力,而民俗文化活动往往见证了一个地域人们独有的历史文化过程,其共有的文化认知基因早已植根于当地每个人们的心中。任县天口乡的北定玉皇庙打醮活动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该打醮活动反应和记录了北定村的由来和特殊历史状况,据《任县志》记载,北定村始建于唐初,北定村原名“平定”,金天会年间(1123—1135年),金兵大举南侵,南宋大部分山河被金兵占领,唯有此地没有失守,故名平定。后来经长期的演变,成为现在的“北定”[2]。因为长期处于动乱当中,人们生活苦不堪言,所以就期望能过上太平的生活,来年风调雨顺。由此衍生出了每年开春道教的打醮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不仅可以反应出北定村历史渊源,更让生活在当地的村民找到了精神上的归属感和情感认同。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升了村民的思想凝聚力。

2 民俗文化活动的道德规范功能

民俗文化中渗透着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道德规范基因,民俗文化活动总是以当地的传统道德文化为基础,贯穿着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形成在特定地域内独具特色的社会准则。当前,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村原有的并已维系数千年的赖以沟通人的感情、慰藉人的心灵的传统价值体系面临着崩溃边缘,维系村民的血缘家族观念正逐渐淡化、世俗化,而这是阻挠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目标的最大障碍。要想实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村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和谐农村社会氛围,就要重构农民自己所需的民俗文化秩序。任县北定打醮民俗活动中就蕴含了孝悌之义、感恩之心及敬畏之意等传统道德理念,这些观念早已植根于北定人的心目中,并时刻规范和约束着人们做人处事的行为方式。而这些观念和思想行为是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原动力。

3 民俗文化活动的文化娱乐性

民俗文化活动是民俗文化固有的基本功能,自产生之日起就渗透在当地村民乡土民俗活动中,成为特定地域人们的主要文化娱乐方式。当前,许多农村的文化活动形式单一,而传统的舞龙舞狮、扭秧歌、拉柳州等民俗活动渐渐从村民活动中消失了。民俗文化反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追求,满足了人们达到心情愉悦的需求,对解决当前许多农村文化形式单一、丰富村民文化活动,提升村民文化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如任县北定打醮活动除本身的娱乐性外,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有“任县新农民才艺大赛”活动和任县北定玉皇庙庙会文艺汇演、河南豫剧团下乡演出等活动,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村民的文化需求。而这些正是当前许多村民需要的文化形式,也是振兴乡村文化的基石。

总而言之,民俗文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对当前农村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也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据着显著位置,它对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展现乡风文明、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宏伟目标都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永林.民俗文化发展理论与生态规律阐释及其实践运用[J].民俗研究,2015(2):15.

[2]任县地方志编纂文员会编.任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95.

猜你喜欢

文化功能新农村建设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闻学的人文学科基础研究
服装广告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功能研究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