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

2018-05-14艾甫日旦·麦麦提

财讯 2018年16期
关键词:渐进式非公有制经济体制

艾甫日旦·麦麦提

中国之所以选择渐进武改革模式,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的,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因此,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具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和国情基础。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经济改革

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的形成基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是渐进式改革,“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特点。

具体来说,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先易后难的基础上,选择的是体制外先行的路径,即先体制外改革,后体制内改革;先增量改革,后存量改革。在国有经济体制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植市场经济主体,以市场经济“增量”来加速推动市场主体的形成和市场机制的发育,在体制外形成一个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力量从外向内渗透,然后“倒逼”体制内加快改革,最终形成国有企业、民有企业、外资企业多元化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而带动市场化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来了,这使国有经济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对国有企业形成了竞争压力,使得国有经济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不能像前苏联和东欧各国那样,为走向市场经济而采取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激进式改革。这就决定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只能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在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中摸着石头过河,由点到面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因此,任何一种具体模式都难以完全适应全国各地的需要,只能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逐步深化改革。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中又存在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等诸多矛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不能采取统一的方法和模式;也不能制定统一的时间表在短期内完成,只能根据中国的国情,采取先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堡垒中打开一个突破口,发展新型的经济关系,然后通过新型经济关系的发展壮大,逐步推动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例如,我国首先在特区进行改革开放的试点,然后再推广到沿海、沿江,最后是全国对外开放。

渐进式改革模式的中国特色

一方面,在市场主体培育途径上,先培育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使之充当市场经济的排头兵,然后推动公有制经济改革,促进公有制企业逐渐走向市场,向市场主体转变;另一方面,公有制经济企业向市场经济主体的转变也经历了放权让利、责任制、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等多个阶段。实践证明,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的主要根基,在短期内把它改造成为市场主体是不现实的。因此,首先通过培育非公有制市场主体,再对公有制企业进行改革,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主体培育方法,与新自由主义的“全盘私有化”理论主张以及其他国家的激进私有化进程形成鲜明对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个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等多个方面的过程,在经济领域,涉及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区域。中国在改革领域的推进上开辟了一条渐进式道路。例如,在改革的推进方式上,每一项改革都是在“经济特区”、“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特定区域内先行试点,再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

实践证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这种改革领域的渐进式推进方法不仅有利于经济社会与政治格局的整体稳定,而且有利于改革本身的稳定有序推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的利弊得失

中国30多年的改革,走的是一条有步骤、有层次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改革者们只能选择这样一条在当时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路径。我们知道,人的思维不可能超越历史条件的局限,中国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如果否定这种路径选择,那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这种改革模式的最大好处是减轻了改革过程中的摩擦和震荡,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保证了改革的平稳推进。中国的快速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中国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都得到好处、得到了实惠,这是中国模式的最根本所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深层次矛盾被积累下来,推进改革的难度加大。因为这种改革不是立即取消旧体制,而是在暂时不触动旧体制的情况下,先发展新体制,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再逐步改革旧体制。这种改革模式不仅使累积成本或后摊成本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阻力,而且还出现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例如,我们的政府干预过多,造成某些市场的发育不足;我们的贫富差距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等,都引起了不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正视和面对,就是“政府悖论”。中国的改革,不是像俄罗斯那样由一个新建立的政府来领导,也不是像东德那样由外来的西德政府来推动,而是由一直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共产党和各级政府来领导和推动。中国的政府,一方面要领导各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还要改革自身,否則,改革就难以推进。而政府改革其实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是一种权力和利益的大调整,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对某些人来说,改革意味着失掉权力,损害个人利益。还有些人还会利用新旧体制交替中出现的空隙牟取私利。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阻碍改革的进程。中国政府是一直致力于反腐败的政府,但在改革中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使部分政府官员又成了腐败的制造者。这说明政府在改革中的地位多么重要。为此,它既要领导改革,又必须在改革中自觉进行自我革命。当改革者容易,当改革对象难。“政府悖论”的存在也反映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内在摩擦。能否解开这一悖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改革的命运。

因此,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矛盾和问题。如双重体制磨擦、腐败加剧、国有经济改革滞后等,这些问题都是对渐进式改革的挑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中国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1]刘洋.前苏东国家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汪强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12.

[3]段彬.浅析中俄经济转轨及其对外关系[D].河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渐进式非公有制经济体制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作文“渐进式”教学法初探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高职院校“渐进式+导师制”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模式的探讨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
考选领导干部案例分析题
以思想观念大转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