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发展生态产业 铸就美丽丝绸之路
2018-05-14何惠芳
何惠芳
摘 要:十八大以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涉及的价值理念、目标导向、生产和消费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全方位的发展转型。武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相互促进
工业革命以来,以技术引领、效用为先、财富积累、改造并征服自然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迅速统治世界,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实现工业文明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追求,最近30多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但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在这一背景下,东方哲学“天人合一”的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认知,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成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导,促进形成了生态文明发展的中国范式,改造和提升着工业文明。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涉及的价值理念、目标导向、生产和消费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全方位的发展转型。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是武威的基本市情,如何破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是一个重大课题。“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武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产业升级的基础
1.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以提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资源与环境如果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有序地开发,将会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良好的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为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服务。
2.有利于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产业的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要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保证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和维护好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将建设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资源,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意识。只有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融合,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新常态下,为了解决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无疑是有效措施举措,也是新常态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要求。同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现的途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新常态期间乃至今后更长的时期内,武威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提高地区竞争力的内在需要和重要机遇和必要手段。实践证明,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把生态资源作为宝贵财富来看待、作为经济要素来谋划、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完全可以走出“守着青山绿水、戴着贫困帽子”的窘境。一是扩大优质增量促进结构调整。抓住“一带一路”发展的历史机遇,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把环境准入作为项目引进取舍的重要依据,实现产业项目的好中选优。二是以环保倒逼机制促进产业升级。综合运用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认真实施新建减排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产业关联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抓手发展循环经济。秉持“用物之长则无不用之物”的理念,把资源深度开发与循环经济结合起来,建设更多循环发展型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清洁生产示范园区。
三、生态文明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齐头并进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武威又是甘肃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武威人的努力。武威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革发展都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决不要“肮脏”的GDP,不要“带血”的GDP,不要“注水”的GDP,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近几年,武威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产业发展、城乡发展的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创造性的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同时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创造更多绿色财富惠泽于民,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小康社会普惠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
1.生态+休闲农业
武威市凉州区依托农业和农村资源,大力发展农旅结合、以农为主、强农兴旅的新业态产业,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绿色有机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和出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通过休闲农业在生产、生态、旅游、创收、教育、辐射、文化传承等功能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合力推动”的发展格局,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使休闲农业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
2.生态+工业
武威市积极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实现企业增税、财政增收、就业增加。培育循环工业体系,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合循环,实现资源利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要运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绿色贷款等激励政策,推动循环链条上下游企业间结合,形成循环工业战略合作共同体。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延伸循环链。
3.生态+旅游业
旅游是实践反复证明的朝阳产业,无烟的GDP,特别是在当前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局中,丝路沿线节点城市文化旅游越来越火,河西走廊正在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武威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生动的历史故事、众多的文物遗迹、浩瀚的大漠风貌、独特的丝路地位,理应把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来优先发展,特别是紧扣全域旅游,从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品牌塑造、项目策划、景区打造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综合施策、改革推进,全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更好地带动和推进城市整体发展。武威市提出了“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新战略新思路,确定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着力打造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和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4.生态+服务业
培育生态服务业,包括生态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把武威的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使之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擎和龙头,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让服务业层次高起来、环境质量好起来。生态旅游业、服务业同时成为武威经济发展和扶贫脱贫的重要抓手,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后发优势,这既是当前治贫之举,也是长远固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