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
2018-05-14高露
【摘要】通过互联网的信息连接和发布功能,促进大学生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吸取传统教育中的许多缺点和不足。“互联网+”的功效可定位于:应对“职业自觉”“职业自主”等步骤。在此基础上的实践包括界定“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的功能,设计符合学校要求的互动界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估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创业就业教育;大学生;功能定位;实践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是否可以应用于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以下简称“大学生职业教育”)是一个值得考虑的课题。当前大学生职业教育既是高校公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单纯依靠讲道进行职业意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显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此,利用互联网信息链接和发布功能促进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将能够更好地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
一、对“互联网+”的概念界定
互联网+的背景和思想与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理念相似。北京大学高级工程师,超图软件先进技术实验室主任黄谦认为,“互联网+”希望以相对较高的质量和国际领先的互联网力量,加快中国相对落后的制造业的效率、质量、创新、合作和营销能力的提升,它还将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本文中的“互联网+”专指互联网+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即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搜索功能和信息互动特点,鼓励大学生自主完成自己的职业教育。
二、“互联网+”应对时代要求的功能定位
(一)应对“职业自觉”的功能定位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95后”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根据作者的问卷调查,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存在梯度渐进关系,即在大一到大四的阶段,大学生的职业意识逐渐提高。这意味着“互联网+”应针对新生以应对专业意识。
(二)应对“职业自主”的功能定位
上文己经指出了“职业自主”所包含的意思,即根据自己的特长实现多元化的就业目标。那么此时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自己的特长是什么;二是多元化的就业目标又是什么。不难发现大学生很难自发地思考这两个问题。然而,借助“互联网+”的模式便可以在第三方的推动下,来引导大学生认真去思考这两个问题。
三、功能实现下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行为偏好所带来的影响因素
虽然他们在“95后”大学生群体中打上了时代潮流,但是当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时,他们仍然有这三种共性:首先,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但缺少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其次,习惯根据自身兴趣来参与新鲜的活动,但随着兴趣消失注意力也将发生转移;最后,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往往会有很高的期望等缺点。以上三个因素将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互联网+”功能。不难理解“互联网+”作为一种新事物可能会引起大学生早期的兴趣,但当它们缺乏持续的耐力时很容易导致应用模式的崩溃。
(二)互联网交互界而所带来的影响因素
商业模式下的“互联网+”将与运营和生产的内容相关,同时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应用系统。通过这种方式,“互联网+”可以使应用程序获得核心竞争力而不会重复。然而,作为一所教育机构,高校很难获得核心竞争力,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来建立自己的“互联网+”职业教育。这导致了影响Internet接口的因素。“互联网+”的几个功能需要建立在校本要求的基础上。因此,涵盖几大功能的应用模块必须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但实际上,它们可能会遇到技术和观念上的限制。
四、分析基础上的实践途径构建
(一)界定“互联网+”职教模式的功能
“互联网+大学生职业教育”可能是高校职业教育的新生事物,但它永远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毕竟,“互联网+”模式相对宽松,不可能为大学生建立创业和就业观念体系。因此,界定“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功能是实践这一模式的第一步。笔者认为,这种创新模式可以应用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活动,注重学生在毕业班的应用,使“互联网+”模式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在线简历的制作和定置。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
将互联网和大学生的职业教育纳入创业和就业教育,必然会带来教育评价。具体而言,大学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估机制,以确认“互联网+”模式的有效性。对此,笔者建议大学生可以要求提交“商业计划书”进行评估,计划在编写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类似案例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舒长兴.以创业教育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12):34~35.
[2]张妍妍.构建创业就业教育体系破解大学生创业难题[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02):44~45.
作者简介:高露(1981.10—),女,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教育、大学生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