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异性情感问题及相关措施研究

2018-05-14李晨

丝路视野 2018年3期
关键词:早恋中职生引导

李晨

【摘要】当学生进入青春期,老师和家长就开始额外关注一个问题——“早恋”,尤其在中职校园,这更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面对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青春期,如何正确利用这一特殊时期的懵懂情愫,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恋爱观,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点。笔者结合工作中实际案例,就如何处理中职生的异性情感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生;早恋;异性交往;引导

面对早恋问题,笔者向来不主张围追堵截,而是從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的心理,帮他们解决困扰,可能是这个原因,许多学生愿意与我分享他们的情感话题,也让我积累了不少相关案例。

一、他们为什么会恋爱

学生的任何错误,要想真正解决,一定要去探究深层的原因,面对早恋问题也是如此。早恋的原因不同,处理方式也需要差异化。

(一)外貌主义

青春期少男少女进入第二性征发育,他们越来越开始关注自己以及异性身上发生的变化。因为外在美而产生倾慕之情,是大部分学生的早恋原因。在一部电视剧里,一名家长用电脑软件展现出一个男生在成年后会变成的模样,让女儿看了后打消了对这个男生的倾慕之情。由此可见,外貌主义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小米(化名)是副班长,平时上课很认真,但有一阵子课堂表现明显不佳,心不在焉,甚至影响到了成绩。作为班主任,我知道多愁善感的她一定是受情感方面的困扰,就决定采用QQ的方式询问她。果然她很坦诚地告诉我自己失恋了。通过聊天后我了解到,小米之所以迷恋这个男生,是因为对方高大帅气,篮球打得很好。后因初中毕业,两人不在一所学校,男生提出了分手。其实这样的男生每个校园里都有,这种“外貌协会”的感情是最不牢固的,时间会分散小米的注意力,让她淡忘这份感情,但是当时的她十分珍视这份感情。于是我教她选择“珍藏”这份感情,高中三年不见面,等毕业后以更美的姿态出现在他面前。不强求她去忘记这个男生,但不要纠缠其中。在之后的观察中,小米的状态逐渐恢复,这份感情没再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二)友达以上

异性之间的“红颜”“蓝颜”不只存在于成年人的社会。但这种异性间的友情,即使发乎情,止乎礼,在青春期也会被家长、老师当作是“早恋”,如临大敌。而家长老师的这种“危机意识”,让学生常常把一些正常的异性交往与早恋行为混淆。对于友达以上的异性朋友间交往,家长、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走正确的友谊之路。友情应该是开放的,不保密的,所以基于友情的异性交往也应该是公开的。过度干预,只会让学生开始排斥异性间的任何交往,或者将这些交往偷偷摸摸进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虚荣心理

这一原因在中职校园比较常见,集中在男生。有些男生很好面子,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觉得与朋友聚会时带着女友显得自己很有魅力。这类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还会存在频繁更换女友的现象,更加不会处理后续产生的情感矛盾。问题一旦恶化,还会发展为群架事件。对于这类学生,需要偏重灌输他的责任意识,能正确划分爱情与友情,爱情相较友情是更加成熟稳定的情感,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而不是拿来撑面子的工具。

(四)归属需求

中职校园里不少学生有复杂的家庭背景,单亲家庭、离异家庭不在少数,还有些学生家长忙于事业,对孩子的关注度少。这些学生因为缺乏亲情,就会通过异性交往来满足需求,获得精神上的寄托。对于这些学生,不能一味地打击他们的早恋行为,而是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与家长沟通,发动身边的学生,通过班会活动等方式,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二、为什么不能谈恋爱

“老师,你说我要不要找个男友谈恋爱?”这是一次闲聊时一名高二班的女生向我提的问题,让我感到很诧异。这是一名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女生,自然知道早恋行为是违反校纪校规的,会这么问也表示目前她没有一个明确的心仪对象。询问后了解到,原来是该女生周围有早恋现象的朋友跟她分享了“恋爱”经历,还告诉她高中时的恋爱跟大学以及工作后的恋爱不一样,让她对这种情感经历很向往,想要抓住这段“青春的尾巴”,体验一下。

面对她的问题,所有老师都会回答“不可以!”学生也会追问“为什么?”为什么青春期的他们不能谈恋爱?

因为这是校纪校规。——这是最简单的回答。可是对于一群正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而言,这是最无力的答案。

因为他们还未成年,还是高中生。——这是最常见的回答。可是18岁生日那天的前后,高中毕业典礼的前后,学生又有多少区别?将这些时间点作为爱情许可证的有效期合理吗?很难想象,一个在青春期与异性没有充分、自然交往的青年人,到了20多岁会突然懂得物色对象和建立幸福婚姻。

因为会影响成绩。——这个冠冕堂皇的回答,是会遭到最多反对的。那在不影响成绩的前提下是否就可以谈恋爱了?早恋岂不成了优等生的特权?

显然,我们对学生缺乏一个合理的解释。

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激发双方进取向上的力量,双方因为有爱情的激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完美。但是这种爱情是需要巨大的投入的,时间、精力、智慧以及经济。而青春期正是这些爱情资本的积累期,是投入爱情前的准备期。青春期的学生虽有了懵懂的爱情观,但对这些资本积累是不足的,过早进入爱情阶段,只会提前消耗爱情的美好,并不能发挥爱情最大的力量。甚至有些青少年由于缺乏教导,恋爱后不思进取,甚至做出亵渎爱情伤害彼此的荒唐事,这种爱情,无论发生在什么年龄,都是被唾弃的。

三、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中职生正处于16-18岁的青春期,他们需要学习跟异性交往,但往往因把握不好“度”而陷入“拍拖”的泥潭,将异性友谊与早恋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另外,很多家长老师也不能正确对待异性交往,一看到男女生单独在一起就怀疑是“早恋”,甚至将他们当作“问题学生”看待。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青春期对异性的向往大多并不是表现为对爱的渴求,而主要是求得心理和情绪的接近。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育变化,产生与异性交往的想法,是正常现象,并不等于早恋。而且正常的异性交往对学生青春期的健康成长有益无害。

所以,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异性间的正当交往,并在旁起到帮助和督促作用。过度干预,则会引起部分学生叛逆心理,躲避家长老师,反而容易产生不良后果,也会造成部分学生对异性的排斥心理,影响之后的身心发展。以下举例几则笔者身边的案例。

案例一:过度防微杜渐不可取

小玲(化名)是我班里一名比较漂亮的女生,文静秀气,朋友缘很好。一日放学一名外校男子在校门外等她,与其一起回家,路上举止亲密。这被当时在校门口执勤的一名中层男领导留意到,他将小玲带回学校询问。询问期间小玲表现得很不配合,甚至之后不顾阻止私自逃出校外。之后学校相关部门通过我联系了小玲的家长,并要求学生写下检讨。整个处理过程中,小玲的表现很强硬,一反她平日的常态,显然没有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事后我再找小玲聊天,了解到,她当时之所以会有不配合的态度,是因为对方是一名男性老师。小玲告诉我那名男子是她的邻居,男子对她是有好感,但她只把对方当成较好的异性朋友,这一点小玲的家长是知晓的。但男老师在与小玲的沟通中,一度隐射两人可能会出现进一步亲密的不当行为,这让小玲感觉很尴尬,这才逃开。她没想到校方之后还联系了家长,觉得有些小题大做,所以一直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这起风波中,显然老师没有把握好教育时机,采用合理的方式。处理女生的早恋问题,男教师往往会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说得轻了没效果,说得重了,更遭反感,而女性教师反而能通过沟通更了解学生内心。从女生已经向父母告知了这一追求者情况的行为上可见,她是愿意与家长沟通她的情感问题的。此时需要家长注意平时对该女生多灌输如何与异性朋友之间进行正常交往,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此时家庭教育的效果会好于学校教育)。而老师需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了解学生动向,及时反馈。当然若遇到对学生不管不顾的家长,或学生不愿意与家长沟通,老师则需要增加干预程度。

案例二:發挥“爱情”的正能量

小静(化名)是一名比较内向的女生,各方面都很普通。有一次她偷偷告诉我她喜欢上了另一个班的一名体育生。这个男生高个、帅气,又是运动场上的佼佼者,平时爱慕他的女生就多,校运动后这男生就更出名了。而小静觉得自己太平凡,根本不能吸引那名男生的注意,只在心里默默暗恋,很是苦恼。

如果从校纪校规的角度出发,作为老师我需要教育她放下这份爱慕之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是青春期的这种爱慕之心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无法杜绝,况且这份爱慕之心是可以通过引导变成一种正能量的。我告诉小静,想引起那个男生的注意绝不是经常在他身边晃悠,而是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在各种公众场合漂亮地亮相。小静喜欢放学后拉着朋友去看那个男生训练,我鼓励她去,还告诉她可以在对方训练完后送上一瓶水。小静也许是没有想到我会教她这么详细的“恋爱宝典”,如获至宝,那份苦恼劲儿没了,之后无论班级还是学校社团的活动都积极参与,QQ空间里晒得自拍照都多了,整个人显得自信了不少,成绩也提升了。

案例三:借机培养责任心

小周(化名)是我班男生里少有的优等生,但偶有些小毛病。高二时我发现他与其他班一名女生关系比较密切,经常在校园里同进同出,当时我并没有立马找他谈话,而是一直在等时机。有次小周的手机在课堂上被没收了,放学后他到我办公室来取手机。我留意到那名女生就偷躲在门外,觉得这是个时机,我开始就手机问题先对小周进行教育,故意谈了很久。看差不多快过了学校晚饭饭点的时间,我说:“你看因为你犯错,让人家在门口等了那么久,陪你一起受罪,还不让人家先去吃饭!”等小周让那女生离去后,我继续跟他讲:“我听说那女生是班长,本来人缘也很好,现在需要老跟你一块儿吃饭,撇下她的朋友,岂不是置她于不义?你的那些兄弟最近也没少埋怨你重色轻友吧?”看着小周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继续说:“你之前已经被部里没收去一个手机,这个手机是那个女生的吧?”小周点头默认。“人家借给你的手机,你都不好好保管,依旧被没收,你怎么跟人家交代?你作为一个男人,别人给你东西都保管不好,你的责任心在哪里?没有人会找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做男友的。老师知道你们俩现在的关系,现在要提醒你的是,在你决定进入一段感情之前得先让自己成为一个能为这份感情负责的人。可别到时候人家的父母和班主任说原本一个好好的女生就是因为跟你谈恋爱之后现在成绩也下滑了!”

整个谈话过程气氛轻松,小周之后表示会减少与她单独相处的时间,同时也会注重两人在学习上的相互帮助和促进。我之后也有一直留意他们的表现,的确如他所允诺的。对于这种有“早恋”苗头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减少单独相处,旁边多增加彼此的朋友,甚至长辈,将所有交往行为公开化,另一方面对他们提出要求,两人的交往必须要对彼此有正面的影响,否则这种交往就是不利的,就是要被制止的。坚守这两条,就能减少“早恋”的负面影响,也从一定程度上将学生引导到了正常的青少年异性交往行为上。

四、结语

在与时俱进的年代,面对已经家常便饭一样的早恋事件,教师应该理解学生对爱情的渴望,同时做好对学生的情感疏导。让学生可以把对异性的好感变成学习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互相学习,优势互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猜你喜欢

早恋中职生引导
浅谈几种早恋类型的疏导方法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星女郎林允独家专访选秀招黑绯闻一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