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背景资料
2018-05-14王开美
王开美
【摘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解读文本、感知人物、把握中心、理解主题,我们会经常性地根据需要补充一些背景资料。但背景资料如果运用不当,将适得其反。如何让背景资料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可以说如果运用好背景资料且秉持呈现适时、内容适合、文字精简、形式多样、学生自主、迁移延伸的原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素养是颇为有益的。
【关键词】背景资料 合理运用 阅读教学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解读文本、感知人物、理解主题、拓展知识,我们会经常性地根据需要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如作者介绍、写作目的、创作背景、作品评价、与作品类似的文章等。但是,背景资料如果运用得不合适,反而会喧宾夺主,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如何让背景资料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科学、合理运用呢?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几个关键点。
一、呈现适时
“呈现适时”,指背景资料呈现的时机要恰当,可在新授之前,新授之时,也可在新授之后。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背景资料的出示往往千篇一律地成为一篇文章教学时的开场白,“程式化”地占据着每堂新课开启时的前几分钟。其实“背景资料”的介绍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巧妙地穿插于教学流程的每一个恰当的环节,可以达到化平淡为神奇、化沉闷为活跃、化冗长为精炼的效果,做到 “该出手时才出手”。
如上《陈毅探母》一课时,除了在导入时简介陈毅元帅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本人在教学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陈毅母亲说的话时,讲述了有关她的一个小故事:因瘫痪生病在床,不能生活自理,她在陈毅进门前刚刚换下了自己尿湿的裤子,却怕被儿子发现,连忙把衣服塞在床底下,却没料到,陈毅找到后毫不迟疑地将裤子洗了,我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觉得陈毅的母亲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领悟到,母亲简单的一句话,却透露出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学生很容易感悟到课文的内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二、内容适合
“内容适合”,指背景资料的选择、运用一定要更利于教学过程的实施,更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更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要与学生的思维、情感合拍,与教学内容紧密、有机结合,能为目标的有效达成服务。否则就是不合适,就是资源的浪费。教师备课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学情的需要对背景资料有机整合,有的放矢,正确取舍。
如上《大禹治水》一课时,为了突破阅读难点,本人用鲧治水的方法进行对比阅读,并启发学生去思考:大禹治水和他父亲治水的方法一样吗?他是怎么做的?至此,学生会领悟到课文中的“引导洪水流入大海”方法是可行的,为此,大禹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指导学生抓住“下决心”“吃尽”“走遍”“带领”“挖通”“劈开”等词语,体会治理洪水的艰难。通过合适的对比阅读,学生很容易感悟到大禹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合理地、科学的方法治理洪水的。
三、文字精简
“文字精简”,指背景资料一定要精当、简练,易于小学生接受。篇幅不宜过长,一定要掌握好“量”和“度”。网络为我们搜寻资料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大量的文字、图片影音资料应有尽有。面对海量的资料,我们必须学会在“海选”之后,提炼、加工整理出精炼的、简洁的、儿童化的、适合于我们教学的语言文字,千万不能简单、机械地阅读冗长生僻的文字。
上《孔繁森》一课时,要引导学生了解他的生活丰富、厚重。课文只讲述了孔繁森的一个事例,如果再叙述孔繁森其他感人事迹,不仅内容多,学生也无法进入故事中的情境。本人抓住低年级学生擅于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图片展示并配上音乐的形式,声情并茂地介绍故事,让学生一步步走近孔繁森的生活,让孔繁森的人物形象更加的饱满,对孔繁森的“优秀”品质有更深地感受,学生对孔繁森的情感也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形式多样
“形式多样”,包括搜集手段的多样性和资料呈现形式的多样性。第一,搜集手段的多样性。除了常见的摘录文字、剪辑文字、剪辑图片、网络下载,还可以有问卷、调查、访问等等。第二,搜集手段的多样性也决定了资料呈现的形式的多样。有些老师可能已经习惯了以文字介绍的形式来介绍背景资料,自己从网络、杂志中下载、摘抄相关文字,课堂上草草读一遍了事。学生不但不感兴趣,也不一定能听懂。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针对性地选取一些新颖的形式呈现资料,就更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灵活性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文字提炼加工成别的形式,如诗歌、小品、朗诵、图片、视频解说等。
如上《孔繁森》一课时,不仅通过图、音乐与教师动情地简要介绍故事,还让学生观看了孔繁森去世时的视频,学生受到强烈的思想、感情冲击,达到教学的高潮。
五、学生自主
“学生自主”,指背景资料的获取或呈现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让学生动手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也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充分利用课文背景资料,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渠道,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教学参考书提供更多的背景材料,学生没有发挥主体作用,背景材料获取均由教师完成,因而获取的角色是唯一的。结果是,教师课前备参考,学生课上听介绍,学生的参与不能体现,背景资料的诸多功能发挥不了。
如上《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并让家长讲述一些有关毛主席的故事。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简单介绍毛主席,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再出示毛主席的画像,这些材料营造了上课的氛围,这样很快切入到文本主题,让学生自己简单介绍毛主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急于将准备的材料展示出来。课文导入和课前阅读相结合,既有助于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语感的培养。
六、迁移延伸
“迁移延伸”,指背景资料的展示应调动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实践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本书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窗口。”叶圣陶先生也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受篇幅的限制,教材提供的好作品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篇文章”所介入的内容,也不能只囿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之中,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学校向社会生发,以课文为媒介,到更为广阔的课程资源中,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到图书馆醉心阅读,去展览馆感同身受,上因特网自主探究,看名著评头品足,赏自然风光撰写美文……
比如,上《我叫黑脸琵鹭》《美丽的丹顶鹤》等课程时,老师就可以在课后结合文本内容,布置学生阅读关于小動物的书籍《奇妙的小动物系列》《彼得兔的故事》等。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的课外拓展阅读。
总之,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背景材料的运用研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素养是颇为有益的 。重视背景材料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会使我们的低年级阅读教学更为精彩、更有魅力,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具活力,在更大的范围内用好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程资源中学习语文,形成厚实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