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欣赏的浅思考
2018-05-14彭小艳
彭小艳
朱自强教授曾结合自身研究说过:得阅读者得语文,得儿童文学者得阅读。怎么“得”儿童文学呢?儿童文学作品再好,文学形象再美,如果学生本身不愿触摸,没有兴趣,视阅读为苦差事,就无法和作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也就无法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更无法完成新课标规定的小学阶段的阅读量,自然地谈不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了。
结合这次培训班学习,特别是梅子涵、张学青等专家、特级教师的讲座和报告,再去仔细翻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其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句话就是提醒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我觉得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能力特别值得关注与提升。因而,进一步挖掘阅读欣赏课,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和兴趣,使学生从读得通、读得懂,到读到真、读到善、读到美,进而读懂感动、读懂苦难、读懂奋斗……引领学生变苦读书为精神上的欣赏与享受。借欣赏这座桥架起学生对一切文学知识的习得并从中获得美好情感体验,从而,真正激发起学生热爱阅读、喜欢文学的兴趣,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为人做事的人生修养。
让阅读变成欣赏,课堂教学离不开朗读、猜想、再现、联想等。但文章是作者生活和情感体验感悟后的精神产品,是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领悟作品、与作者对话的方式也应当是各种多样的,我们试图围绕“欣赏”作品的角度,去积极探讨更多更有效的途径。
一、开发、利用课内的阅读欣赏资源
对学生而言,校内生活、课堂学习是其学习的主渠道,因而开发与利用课文的阅读欣赏资源显得特别重要。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艾滋病小斗士》课后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他竟然一直挺(坚持)到了上学的年龄。可以将带点的词换成括号里的词吗?谈谈你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找到与“挺”相近的词:“熬”,然后去进行“挺”与“熬”的辨析,“熬”字表达了面对艾滋病是“被动的”艰难忍受,比较中,学生就容易体会到“挺”是主动的、积极的,是指小恩科西顽强、坚强、勇敢、热爱生活、坚韧……这对学生真正认识并理解这位艾滋病小斗士提供了生动的抓手,背后渗透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诗文古国,文学展示的是一幅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选入教材的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形象生动、优美动人,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适机引导学生鉴赏自然美、人的灵魂美、语言的艺术美,让学生获得文学情感的陶冶和审美情趣的熏陶,并为学生完美的人格塑造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阅读欣赏重在赏析,教师少布置学生仿写的作业。
二、遵循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路径,慎用多媒体
“读”是一个载体,在阅读课堂中,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辩、引导感悟、熏陶情感、完善知识建构的使命。“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为本,读的教学就是“品味”的过程,让学生通过阅读、背诵,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情感世界。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魅力,它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通过读,学生联系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感悟。对于小学生来说,感悟往往比理性的逻辑分析更加重要,更加管用。学生潜心于文学作品的世界中,对作品进行反复的体味观察,咀嚼品味,进而渐渐洞悉作品的深层审美韵味,读中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才能达到文学欣赏“体验玩味”的境界。
对文学作品的体味观察并非通过简单的观察就能把握文本内涵,而是通过不断的咀嚼品味、反复涵咏,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路径,才能把握文本的深层蕴含。因而,绝不能速成,依靠影视、图片和音像等多媒体代替学生的理解、感受和涵咏,切记语文教学的媒体是语言,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在进行欣赏时,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的“美点”,通过咀嚼揣摩、细细品味,品出文学语言之美,嚼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感悟出作品的意蕴神髓,领略出言辞之外隽永深长的情思意趣。
三、用鼓励与赞赏助推阅读欣赏的感染力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每个阅读者的阅读经历、人生感悟、价值取向都不相同,对文学人物形像的理解、感悟和思考更是不尽相同。同理,阅读、欣赏同一篇文章,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自然都会有不同的思考与看法。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家庭生活、阅读背景、价值取向不同,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不同,因而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与认识会不同,具有多元特征。学生会尽可能地以自己的理解去体味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美,不大可能有相对统一或者标准的答案,教师也不可能有权威性意见,教师一切的活动是为学生的理解欣赏感悟活动服务。基于此,阅读教学中的文学欣赏,教学氛围要尽可能相对宽松,师生关系应尽可能民主、融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也多赞赏、鼓励性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阅读欣赏中能常常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学习的乐趣。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与收获,赞赏出思考个性与特点。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 激发了创造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教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文学欣赏的潜力,教师只是在挖掘、引导这种潜力。这样,鼓励每个孩子都有能力和信心,去理解、感悟、体会到作者所表达、营造和创设的情感意境等。一言以蔽之,阅读教学中的文学欣赏活动的氛围应自始至终徜徉在真诚、和谐、愉悦与鼓励的氛围中,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四、增加知识储备厚实底蕴,提升文化品位
宗白华说:“文学是如何地经过艺术家的匠心而完成,借着如何微妙的形式而表现出来,这不是‘常人所注意,也不是‘常人所能了解的。”观摩了丁云、周益民两位教师的示范课,笔者大开眼界,有如醍醐灌顶。成功的课堂总是离不开以下三个过程:首先教者要作为一般读者去阅读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其次,要转换成学生的视角,深入浅出,思考学生欣赏到什么、欣赏不到什么,疑点、難点、兴奋点与欣赏的困惑是什么……最后从组织教学的角度,确定目标、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等。
教者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文学审美情趣。我们语文教师更要静下心来,博览群书,品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出神入化,培养出好读书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