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的减与加

2018-05-14朱军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等待简约赏识

朱军

【摘要】本文从当下语文教学的常见问题入手,从“加”“减”两个角度审视语文课堂,提出先做“减法思维”,给语文课“减负”;再做“加法练习”,给语文课“增效”的观点。

【关键词】赏识 尊重 简约 等待

笔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各学科中,学生们最“怕”的是语文。面对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扼腕长叹:我们的语文课怎么了?

我跟学生倾心长谈:语文有什么好怕的?孩子们几乎众口一词:语文要学的太多了!学语文太累了!

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喜欢上语文课,首先要做好“加减法”。

一、语文课要减一些斥责,加一些赏识

有人说:“孩子是为了赏识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啊,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是,作为孩子们最信任的人,我们又给了学生多少肯定呢?

曾几何时,我眼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纯洁无暇、天真烂漫的小天使。对他们,初为人师的我倾注了全部的爱,每一天都在憧憬和美好中度过。匆匆那些年,成为我教育青春最美的记忆。每每回忆起那时、那景、那些可爱的学生以及那一串串刻骨铭心的故事,我心中总是充满甜蜜。

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的工作消磨了我几乎所有的激情与梦想。淡忘了“海誓山盟”,对这份工作花前月下的浪漫情怀也已成了过往。不知从何时起,我变得脆弱敏感和牢骚满腹。我已记不清曾经有多少次抱怨学生的难教、“顽劣”、行为反复,又有多少次为孩子们的犯错哪怕是一丁点小错而大发雷霆。可是,在孩子们心里,他们从没给过我一丝抱怨,再怎么批评他们,我依然是他们最亲最近最可爱的人。

静下心来想想,孩子就是孩子。我们有责任把最美好的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没有恐惧的教室里度过。没有斥责,就没有伤害!

二、语文课要减一些灌输,加一些疏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究者,儿童尤为强烈。”孩子们的自尊心尤为强烈。新课程提倡构建对话式语文教学,不仅体现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更体现在学生与教师之间。

对话式语文教学认为,真诚和信任是展开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面对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要求教学双方表达真实、具体的观念或想法,只有在这种稳定情感基础上的交流与对话,才能促进教学顺利进行。传统教学中的标准答案、教师一言堂,实际是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缺乏尊重的表现。对待课文,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元解读、个性解读,要多听一听学生是怎么想的,要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摆脱权威、独立思考。课堂上,让师与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在尊重的旋律中,实现心灵的碰撞、精彩的生成。

就如同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少一些牵强附会,多一些水到渠成。

三、语文课要减一些限制,加一些自由

泰戈尔说:“瀑布因为有了自由,才唱出欢快的歌。” 每接到一个新班级,我都会从作业开始“革命”——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老师绝不布置额外的作业。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给自己布置作业;而且,欢迎创新型、实践型作业。

在我的大力倡导下,五花八门的作业出现了:读书笔记、周记、资料卡片、调查报告……当然,限制太少,也有的学生会钻“政策的空子”。此时,我就会通过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来激励他们,并告诉他们有空子也不要鉆,不然,老师还让你做以前的那些作业。这是我们的“君子协定”。时间一长,偷懒的孩子就越来越少了。

四、语文课要减一些急躁,加一些等待

经常想起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导学生读书的细节:当时许多学生举手争着要读,可于老师偏偏找了一个不敢举手的小女孩。结果在于老师的“我相信你能读好”的鼓励下,她用精彩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事实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春华秋实,春种秋收;织丝化蛹,破茧成蝶……美好的东西,哪个不需要等待?单纯地追求快,往往会扼杀事物的天性,扭曲其本性。语文不是洋快餐,几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需要有“熏锅底”的耐心和恒心。

我们时常为后进生的“刀枪不入”而长吁短叹,可是,我们又给他们多少等待的机会呢?学生个体的差异就注定班级中有尖子生的同时也存在学困生、后进生。当爱的天平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时,或许会使我们少一些“恨铁不成钢”的烦躁,多一些“付出总有回报”的等待。

五、语文课要减一些刻意,加一些率性。

前段时间,一位学校领导和我沟通时说到准备发动全体老师的智慧,创造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然后推广到各科教学中去。这样,老师就能有章可依,学校也有标可评了。我听了以后,赶紧劝阻他。学校不是工厂,教学也不是流水线。别说没有什么样的“模式”能够适应所有学科,就算是有,它能适合每个老师,每个学生吗?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为什么非要要求他们千篇一律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的生命在于“活”,它是开放而具有有活力的。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是大自然。闭关自守,只会害了语文,害了学生。

时下,不少老师上课前(特别是公开课),对课堂设计精雕细凿、千锤百炼。课堂上,老师在生拉硬拽地拖着学生往前赶,完全是在“走教案”。整节课下来,师生好像经历了一场大型义务劳动,叫苦叫累,更不用说快乐了。这里我无意批评公开课,也并非倡导不备课,只是提议改变一下“备”的方式。小语姓“小”,完全没有必要把课设计得天衣无缝,笔者以为备课时倒是应该心中多想着学生,想着这是一节上给学生听的课。也许这样,语文课会少一些预设的尴尬,多一分生成的精彩。“万类霜天竞自由”,把握住基本规律,尽可能率性而为吧!

总之,做好语文课的“加减法”,是洗尽铅华的“万古新”,是返璞归真的“见真淳”!做好语文课的“加减法”,更是对语文“初心”的回归与守望!

猜你喜欢

等待简约赏识
冰山理论视角下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读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浅析服装中“少即是多”原则的应用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赏识”催开作文花
在希望与绝望的旋律中交织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