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技师学院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018-05-14蔡立锋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日益紧缺。当前,技师学院产教融合逐渐深化,培养并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产教融合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从学校、教师与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了产教融合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技师学院;职业核心能力
作者简介:蔡立锋,浙江交通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2-0013-02
早在2014年,國务院就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倡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核心能力通常被理解为在职业人的能力体系中除了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全部职业素质能力的总和,是影响职业人发展的最重要的能力,往往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特别重要。技师学院作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培养工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当前产教融合高呼的背景下,抓好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工作,不仅是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技师学院毕业生与未来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重要保障。此外,技师学院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以五年或六年为主,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人才培养的周期也比较长,这就非常有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规划的设计与实施。
一、产教融合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技师学院正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恰恰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现代职业人,而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是技工教育与产业需求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技师学院不论是在教学课堂还是实习实践中都应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现全方位育人。同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与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相吻合,而且与企业行业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此外,不少技师学院深入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形成了产教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如浙江交通技师学院2017年开办了中德诺浩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是由德国F+U职业培训学院、中德诺浩公司与学院三方联合打造的一种新型的、高素质、高技能汽车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环境下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核心能力的技能人才,既让技工教育更接地气,也更突出了技工教育的实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真正体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职教特色。
二、产教融合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策略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各行各业的专家、技术骨干人员以及学生自身的多方参与。当前,由于各类主客观原因,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难以时时为学生手把手传授经验,学校应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激励教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同时也要讲究培养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自觉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1. 学校层面
首先,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以产教融合为契机,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明确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培养目标,搭建颇具技工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优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如推行订单式培养,加强顶岗实习与校外学校结合,形成教学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当然,在推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应全程跟踪培养效果,及时总结经验,对遇到的实际问题采用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不断完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再次,不妨以专业实际应用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秉承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相融合的双核心育人理念,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鼓励教师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进行精炼并渗透于教学中,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提升。最后,还可引导教师建立企业环境的模拟环境,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将职业核心能力与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一同传授给学生,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技师学院应与企业行业强强联合,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企业冠名举办技能比武等活动,共同参与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考评。
2. 教师层面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包含着许多应该掌握的知识,但这并不是目标,而是手段。因此,核心能力的养成不是知识的获取,而是行为的改变,也是一种行为能力的训练。此外,核心能力本身没有专门的技术,往往是在学习某种专业或技术时不知不觉形成的,可以说,核心能力的养成不在于其结果,而重在学习的过程。当然,职业核心能力是可以设置专门的训练辅导课进行强化的,但是,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技能实训课中有意识地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此,教师要理顺专业课程特点、学校育人原则与行业人才需求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所教专业最新行业标准、岗位要求,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瞄准行业人才发展趋势,设计有导向性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并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另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教育过程。教师要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贯穿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设计核心能力培训项目,编制核心能力培养方案,探索更新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式与实施策略,把专业技能教育与核心能力培养融合起来,构建科学高效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最后,学校参与产教研发的关键主力是教师,倘若教师参与企业研发与职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会直接影响能力开发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
3. 学生层面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自主培养核心能力的切入点,明确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目标,指出了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职业核心能力。因此,学生应客观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针对地培养自身核心能力。其次,从结构上看,职业核心能力主要由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与外语能力等显性能力组成,而支持这些显性能力发展的则是职业态度、职业意识甚至是职业价值观。从其所承载的职业生涯意义和价值期待来看,职业核心能力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积累形成的知识、技能、经验、情感、价值观的复合体。这就要求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与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特别是要在不断追求精湛技艺的大道上践行工匠精神,提升自我职业素养,以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技工教育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技艺,更在于锤炼技工院校学生的人品,而对技工院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恰恰是在培养其道德品质。2016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了《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课教学大纲(试行)》,要求各技工院校从2017年起将工匠精神教育课作为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德育必修课程予以开设。在这种背景下,技师学院学生更应注重自身工匠精神的养成。
在产教融合气息渐浓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仅是提高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水平、体现技工教育特色的关键,而且是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满足社会对大国工匠需求的保证。当然,要切实培养好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必须依靠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学校乃至学生个人的多方参与。
参考文献:
[1] 邱东晓,刘楚佳.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分析及培养[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5):70-72.
[2] 韩玉,王雅文.职业核心能力全面开发模式的运行机制[J].职教论坛,2016,(34):66-70.
[3] 盛树东.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新解及其结构审析[J].教育与职业,2013,(24):18-20.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