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8-05-14于鸿丽杨渭清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考教学能力师范生

于鸿丽 杨渭清

摘 要: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是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一个新课题。为此,在“数学教育学”课程中,从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并进行了实践研究,为带动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做出了示范。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国考;师范生;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于鸿丽,西安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学系教授;杨渭清,西安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学系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2-0015-02

从2011年起,教育部开始在中小学进行教师资格考试的试点改革,2015年起,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这一点从考试科目以及试题设置方面能充分体现。考试科目主要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试题设置上,以实践能力题为主,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等特色题型,重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对教师准入制度作了全新的要求与规定。今后不再区别对待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即使是高师院校的学生也要经过全国统一考试才有机会获取教师资格证。

一、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若干策略

1. 读、写、悟螺旋上升,整合理论学习内容,创新理论学习方式

教师资格证考试,无论是笔试中的案例分析,或是面试中的问答环节,考查的是被试者是否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及学科知识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师范生而言,理论知识尤其匮乏,并且由于其实践知识的缺失,学生往往更不重视理论的学习。《数学教育学》教材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在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有关数学教育理论内容的更新未必能在教材中体现,如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有关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问题等。因此,对于“数学教育学”课程中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基础教育发展态势,精选理论学习内容,将改革中出现的新理念、新思路整合到原有理论体系中,通过一定的案例解读理论,使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理论落在实处。另一方面,我们创新性地采取“读、写、悟”的方式,实现理论学习的螺旋上升。下文将详细阐述具体做法。

(1)“每周共读”,摘抄感悟,积淀理论素养。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注重于讲课技能一招一式的训练,而实际上,理论素养及学科素养的缺失往往影响技能的形成及发展。基于此,我们设置“每周共读”环节,每周给学生提供1~2篇精心挑选的文章,文献来源主要是《数学教育学报》《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数学通报》等核心期刊,内容既有专家对教育理论的解读及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建议,如马云鹏教授的“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郑毓信教授的“从三项基本功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又有一线教师的个人感悟,如“宁静致远——我的成长感悟”“一名新手教师对教学风格的摸索”等。一学期共30篇左右,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将其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的同时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摘抄,同时结合实际对摘抄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解读,并在学期中和学期末集中进行一次阅读交流活动。摘抄首先是对别人观点的认同,对自己思想的启迪,解读是个人对相关理念的理解。久而久之,必将内化为其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对其教育能力的形成真正发挥作用并产生持续的影响。这种方式也为学生的自我成长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使得有进一步学习愿望的学生能够以此为线索,搜索相关文献学习阅读。

(2)“每课一问”,探究实际问题,提升学科素养。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及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養,我们搜集了近几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的试题,主要是面试环节中的问答题,经过整理建立电子化“试题库”,每节课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开设“每课一问”,问题既有数学学科教学方面的知识,又有教育理念问题。诸如“直线前进与螺旋上升是数学课程内容组织的两种形式。以中学数学函数概念为例,阐述其是如何体现螺旋上升的?”“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请谈谈你的看法。”“有人说:教学就是教学生掌握知识,也有人说,教学是要教学生学会创造。对此,你怎么看?”要求学生随机抽取一个问题并准备3分钟后回答。课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回答重新梳理、思考,感悟自己回答中不完善的地方,并写出对这一问题的最终回答。实践证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从最初的无话可说、蜻蜓点水,到最后的条理清晰、层层深入,充分显示了“每课一问”对构建学生教育理念及学科素养的影响。

“每周共读”“每课一问”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通过“读、写、悟”螺旋上升,实现理论学习的高效性,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理解教育教学理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引入工作坊模式,提升技能训练效率

提高学生的讲课技能是“数学教育学”课程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重要一环。以西安市为例,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面试环节包括随机问答和讲课两部分,淘汰率在35%左右。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技能训练的效率,我们在技能训练环节将学生按5~6人分为一组,实行工作坊模式,同时将微课、同课异构等引入课堂,重在激发每个人的潜在能力,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能力。

长期以来,微格教学是师范生技能训练的主要方式。微格教学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由于其包含试讲(录像)、再播放、研讨等环节,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受到一定影响。教师资格证面试环节的讲课类似于目前较为流行的微课。基于此,我们将二者相结合,将微课与微格教学进行整合应用。在“数学教育学”实践篇的教学中,我们分两阶段进行,首先是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等分技能训练阶段,教师指定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余制作好微视频,上课时大家直接观看研讨,提出修改意见。试讲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修改并提交视频作业。实践证明,与学生直接在课堂上讲课相比,录制微视频学生会自觉提升对自己的要求,会在小组内充分合作研讨,不断修改,反复录制,这无疑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技能训练,提升了技能训练效率,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锻炼与发展。

3. 创新评价方式,全方位综合评价学生

新课程改革倡导过程性评价,其实高校的教与学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在“数学教育学”课程中,我们采用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的评价体系,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由每周共读、每课一问、微课制作三项构成,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是平时学习过程的集中体现,考虑到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要性及微课制作的复杂,微课制作占20%。考试成绩中,笔试即为传统的卷面考试,口试类似于教师资格证面试的随机问答环节,既可检验学生对数学教育中基本问题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对其今后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及就业面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样的评价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与肯定。首先,“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的模式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日的学习与锻炼,也体现了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评价理念。其次,考试成绩中的口试虽然只占10%,但由于采取“随机抽题,现场回答”这种全新的考试方式,得到学生的高度重视,并且正是由于这一环节的实施,使学生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从而激发其日后更加有目的、有方向地锻炼与学习,这也正是我们将口试引入评级体系的初衷。

在两年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在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改革举措并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采取对比研究法,针对每一个具体举措,提取数据,做出细致全面的分析,为进一步的改革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从教师资格考试到教师专业成长[J].数学教育学报,2015,(6):7-12.

[2] 付兰.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教育实习对策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5,(4):22-25.

[3] 胡启宙,孙庆括.高师数学教学论课程中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长[J].数学教育学报,2013,(3):77-79.

[4] 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J].课程·教材·教法.2015,(3):3-16.

[5] 侯冬青.高校转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的实证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09-114.

(编辑:秦俊嫄)

猜你喜欢

国考教学能力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