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2018-05-11汤永标
汤永标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畏缩。不过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是最好的老师,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只有“乐之”,才能“乐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43-01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一堂课的开始对整堂课而言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又可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习动力。教师备课时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置不同的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时,学生感觉似会又不会,心中生疑。这样,学生在旧知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就能很好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探索并获得新知。如在进行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中“二次根式性质”的教学时,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①x2-2在实数范围内是否可以分解因式?
②如何分解?
学生有平方差公式的基础,知道x2-2在有理数范围内不可以分解因式,带着疑问学习了二次根式性质(■)2=a(a≥0)后,回过头来纷纷跃跃欲试地尝试分解。这样做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从而巩固了新知识二次根式性质的学习。
(2)新颖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授完盲区概念时,提问“我们在所学过的哪些古诗词中涉及了盲区知识”?学生不见得立刻想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这种提问方式马上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讨论后他们踊跃发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马上有人补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气氛之热烈,出乎我的意料,可想而知这节课的效果是不错的。
(3)数学活动已成为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授课中应鼓励学生大膽尝试,参与操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4)直观形象的教具有时也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在讲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可事先准备一个活动的四边形架ABCD,可以通过改变夹角变成“矩形”,或只改变边的长短使其变成“菱形”,还可以同时改变边和角使其变成“正方形”。整个的操作过程都让学生来完成,这样学生轻松直观地弄懂了正方形、菱形、矩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5)利用熟悉的实例引入新知。如八年级学生将学到函数的概念,单纯从函数的定义来看,学生觉得抽象难懂,但教学中从行程问题开始,先让学生感受到两个变量的变化,再用大量的实例体会其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举例说明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的关系。如此一来,学生学以致用,也逐步理解函数关系。学懂了,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知才能感兴趣。
2.在展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思维,在较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并不是一件易事。 单调的呈现书本上的知识很容易使学生厌倦。那如何使我们的教学利于启发学生,引起学生兴趣呢?
(1)根据授课内容适时适量设计几个问题,需要通过讨论才可能有完整的回答。此环节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互相交流,互相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学习环境宽松和谐,教师可随时参与小组讨论,和学生平等对话。此过程也是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
(2)过程性的小结尽量让学生归纳。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适时的总结有时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归纳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这点对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3)选择典型例题时,课本上提供的例题有的学生因为课前预习,往往上课时并不能激发起思考的兴趣,有时稍作变化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简捷的解法、计算的技巧,也能给学生以快感,有利于兴趣的培养。
(4)个性化的小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时,在归纳小结时,设置“你更喜欢哪种方法?”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不知不觉地作小结,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经之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优化自己的教与学,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