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广西三江侗族未来建筑保护与发展研究

2018-05-11董阮建宁培锋李希文潘新蓉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董阮建 宁培锋 李希文 潘新蓉

【摘要】通过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古建筑群进行实地考察和长期调查,对三江侗族建筑进行比对研究,为三江侗族建筑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以促进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特色 侗族建筑 传承发展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成果(项目编号:201713639043)。

【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08-01

侗族建筑是三江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三江侗族木构造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国的传统建造技艺之一,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传统侗族建筑已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导致侗族人民开始大规模修建现代化建筑,呈现出传统建筑逐步被现代建筑取代的趋势。因此对侗族传统建筑进行研究,使其与时俱进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一、广西三江侗族建筑的构造特点

(一)建筑结构形式

三江传统建筑采用木质框架结构,其具有建造快速易行、耐久性好、隔热性能好以及高能源效率等特点。属于当代所倡导的绿色节能建筑。三江侗族木构造建筑营造技艺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木柱与木梁构成房屋骨架,起承重作用,木板拼接构成墙,起隔断作用,但不能承重。通过实地考察和与当地居民沟通,发现侗族人民友爱团结,喜欢依山傍水聚居在一起,所以通常将房屋挨着紧凑建造。

(二)建材来源

三江侗族自治县多山地丘陵,林木资源丰富,能够满足三江人民在建筑上的材料需求同时不破坏三江原有的生态环境。建筑依山而建,就地取材,能够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大大降低建造房屋的时间与成本。还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耕地面积,间接的提高了侗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其合理利用地形,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当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二、三江侗族建筑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统侗族建筑的居住环境及其功能无法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求,传统侗族建筑中没有给排水设备、卫生间等现代生活设施,使用起来存在困扰。二是建筑成本提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森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市场上木材价格不断上涨,再加上未经处理加工过的木材防火性较差,易于损毁等,传统建筑的建筑成本不断上涨。而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其成本不断降低,并且现代建筑的舒适度和信息化程度优于传统建筑,导致越来越多的侗族居民选择现代建筑。三是侗族人民对侗族建筑技艺不够重视使其面临失传的危险,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习传统的侗族建造技艺,导致侗族传统建筑的传承困难重重。

三、三江侗族建筑现状

以程阳八寨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程阳八寨依山傍水而建,寨子周围林木资源丰富,并且拥有侗族历史最为悠久的风雨桥同时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风雨桥,虽然交通不太便利,但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基于这样的背景下程阳八寨的传统侗族建筑还在日益减少,目前程阳八寨的居民们正在大规模的兴建钢筋混凝土建筑,为了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居民们以一块块的木板代替现代建筑所使用的瓷砖贴在建筑的外墙上,并在建筑的顶部用木材加盖和侗族传统建筑一样的屋顶,完全缺失侗族传统建筑的特色。其中能体现出三江侗族木构造建筑营造技艺的建筑屈指可数。进一步反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侗族木构造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四、对策与建议

(一)对传统侗族建筑进行升级改造

传统侗族建筑的不足在于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想要侗族人民选择传统侗族建筑需要对传统建筑进行改造,但又不能让侗族建筑失去民族特色,因此要坚持核心要素,在木材、结构、外形、传统色彩等方面不可动摇,而非核心要素方面我们则可以进行改造升级,如:目前传统建筑的墙是单层木板,仅起阻隔作用,我们可以改成双层木板,这两层之间空出3-5cm的距离,我们可以在这空出的部分铺设电线以及给排水系统,而剩余的空出部分可以起到更好的隔音和保暖效果,增强了传统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将改造部分隐藏在墙中,不对传统建筑产生不良影响。

(二)加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旅游建设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建设旅游设施,可以有效的保护当地的民族特色,进而有效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三江侗族传统建筑,三江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加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旅游开发建设,提高三江侗族建筑及其营造技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三江旅游,带动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让当地居民感受到侗族传统建筑为他们带来的生活上的改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到三江侗族建筑的悠久历史,促使三江侗族人民喜欢上他们的传统建筑并继续建造和使用侗族建筑,形成良性循环,让侗族建筑处于良好的传承与发展环境当中。

(三)推广三江文化

三江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侗族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项——三江侗族木构造建筑营造技艺、侗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器乐、侗族百家宴、侗族刺绣等九项。其文化底蕴深厚,推广这些文化不仅能够弘扬其文化本身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能推动三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间接改善三江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三江文化在三江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为三江人民保护侗族建筑及传承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動力。

五、结论

三江侗族建筑所蕴含的传统民族文化不仅具有继承性,同时也具有可创性,侗族建筑不仅蕴含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保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及其先进的健康、节能、环保的生态建筑理念,不仅具有历史学、设计美学和经济价值,更富含绿色生态意义。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对三江侗族建筑进行有效和合理的开发,坚持生态环保的理念,必能让三江侗族建筑保留与散发出独属于它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董阮建.信息化背景下广西高校设计专业基础实践课教学的课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2.

[2]瞿然,董阮建.广西三江侗族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发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7(13).

[3]杨晓,董阮建.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高校设计艺术实践课程研究[J].卷宗, 2015, 5(12).

作者简介:

董阮建(1987-),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设计教育、创新设计。

宁培锋(1998-),男,汉族,广西玉林人,大二本科在读。

李希文(1995-),女,汉族,江西吉安人,大三本科在读。

潘新蓉(1996-),女,壮族,广西崇左人,大二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