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悟
2018-05-10梁明菊
梁明菊
摘 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这是广大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数学教学的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都感到十分困惑。下面,就数学教学问题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看法;感悟;观念
一、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树立新的数学教学观
要积极有效和高效推进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是前提。数学新课程标准表明,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且要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新的教育理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要突破传统,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使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思、议、读等几个方面给以指导。
(一)引导学生勤“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二)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培养信心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面对工作、学习时,信心的拥有都是成功及进步的前提。现在有部分学生选择了回避数学学习,由此导致了他们在初中数学上的落后。造成这样的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们缺乏对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信心。而其中小学数学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因素。经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及感受,学生们进入了初中学习阶段,他们将小学数学学习时留下的阴影直接带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这让他们在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失败了。或者是初中数学知识层次的提高,或者是其他同学的优秀,这些原因都无不在打击着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在数学教学开始之前,我们的有效作为就是整合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我们要告知学生们初中数学的特点,及时提高他们的知识、思想水平,只要学生们掌握了思维逻辑方法,充满信心,在学习的途中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整合信心不仅是学生们的需要,也是教师们的需要。重新开始一段教学旅程,面对新的学生面孔,教师们同样要以信心满满的态度去迎接、面对。或许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教学难题,但是信心的保持能让教师们从态度上战胜问题,从而引导他们征服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好的开始决定了成功的一半,所以初中生们及数学教师们整合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五、让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動,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