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的思路探索
2018-05-10丁悦
丁悦
摘 要:随着国际商务贸易、文化交流等往来的日趋频繁,大量文化、观念、思潮相互交融,不同程度上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产生了影响。因此,基于社会发展大环境下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也成为高等教育体系改革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客观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文化修养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与教育目标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的可行方法,以期有益于大学生道德品行、人格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文化思潮;大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素养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修养层面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文化修养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审美意识、艺术修养和文化认识三方面。具体地说,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审美意识,主要体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事物、人物等外界因素的“美与不美”,完全凭借个人的喜好来评定和判断,缺乏具体化的概念和全面化的认知。其次,缺乏基本的艺术修养,主要体现在很多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并没有对自身艺术修养、内涵给予应有的重视,不仅是艺术通识类知识相当贫乏,艺术修养意识亦相当淡薄。再者,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这主要体现在长期应试教育体制下,不仅是学生,包括学校、家长都过度追求高分,而忽略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即便升至大学,都不曾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也不清楚国家历史发展进程,极易受到外来思潮的不良影响,出现各种消极倾向,整体文化素养呈现出不稳定性和不全面性。
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的可行思路
现代社会经济历经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区域经济、全球化经济多个阶段,社会结构也从工业化转向信息化发展,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亦需皆具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与素养。至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强化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审美素质是文化修养的基础,而审美素质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人文教育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对此,高校要在现有教育教学架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文教育教学规划。即,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人文學科,例如哲学、历史、文学等学科的知识,同时要将更多与人文艺术相关的学科纳入教学计划;不仅要学习我国传统文化,还要糅合世界各国文化传承与历史发展轨迹。其次,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引导。“审美趣味”能够反映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是一种外在的“审美倾向”,有着显性的“高下之分”与“文野之别”。换言之,高尚、优雅的审美趣味是需要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故,不论是校方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参与或开展一系列审美鉴赏活动来实现审美趣味、品位的提升,并在活动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正确审美观指导,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同时锻炼审美鉴赏能力。
(二)重视艺术修养的培养与提升。心理学结论表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缺乏精神信仰、价值观念畸形等问题,很大原因在于其艺术修养的缺失。因此,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人才支撑,大学生当加以重视,加强自身艺术修养培养和提升,积极参与融合了教育功能、学术功能的文学艺术类讲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同时,各高校也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形势,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学生艺术文化需求的辅修课程。例如,开设兼具哲理性与社会性的音乐艺术课程,让学生由衷感受音乐艺术沁入心灵的美感,感悟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开设兼具人文气质与美学气质的书法绘画课程,指引学生通过对构图、色彩、线条的学习来感知生活中的“瞬间美感”,感知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打开心怀,提升气质。
(三)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识。传统文化积累了华夏文化千年文明精华,彰显了华夏民族优良的人格品质和文化底蕴,因而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每一位成员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也是培养和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修养的必然之举。对此,各高校可通过开设文化经典课程来进行传统文化专题讲座,通过不同主题来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品行培养。同时,还可定期开展以宣扬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将活动从校园延伸至校外,利用更多元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例如,组织开展优秀古诗词朗诵、古典名著文化章节演绎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丰盈自身,实现人格品质的有效提升。
大学时期是养成优良道德品行、提升个人艺术文化修养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立足于全球化文化语境的当下,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社会经济增长的人才支撑,务必确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华夏民族身份的文化价值观念,重视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的有机结合,力争成为技能完备、人格健全,且兼具丰富人文内涵和审美底蕴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蕾.《大学人文基础》教学改革中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路径与机制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3(3):98-101.
[2]谭德礼.培育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3):101-106.
[3]曲佳慧.浅析“微时代”下大学生文化素养及提升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4):45-46.
[4]孟凡春,黄明子.“以文化人”——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12):26-27.
[5]常星.关于大学生文化修养与创造力缺失的思考[J].读书文摘,2017(1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