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改善智障儿童动手能力的策略

2018-05-10卓巧珠

新一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智障儿童

卓巧珠

摘 要:依据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如何有效改善智障儿童的动手能力?在培智学校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采取多方位的有效策略,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多方位的进行训练:借助律动唱游,提高智障儿童思维的灵活性、动作协调性;游戏手工,促进智障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再到自我服务,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学生通过实践与操作活动亲身体验,锻炼动手能力,掌握了生存的基础技能。

关键词:智障儿童;动手能力有效;律动唱游;手工游戏

智力障碍儿童是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也就是我们常说智力商数为70分以下的人,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障碍的儿童。智障儿童整体身心发展迟缓,表现为晚、慢、差。由于生活和学习长期遭受挫折,所以智障儿童的求知欲不旺盛,较难有主动的学习兴趣,表现为懒惰、不愿动手操作学习。所以,如何有效改善智障儿童动手能力?成为培智学校教师长期关注的问题。

一、从培智学校课程标准中体现了改善智障儿童动手能力的必要性

课标设置目的在于提高智障儿童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其平等参与社会,使他们拥有尊严、获得幸福、实现人生价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课标的三个学段要求中,我们可以解读到:依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点、速度及水平,并与学生实际的生活需求相结合。注重功能与实用性的原则,教学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情景,要将教学从学校课堂扩展到家庭和社区。所以,围绕“学科”、“生活”对智障儿童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是刻不容缓的。这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融入社会,成为一名独立的社会公民。

二、多方位培养智障儿童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兴趣入手,培养智障儿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不一样,根据孩子兴趣入手,兴趣促进学习主动性。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收集五颜六色的卡片,教师可以把它作为诱惑物强化孩子的学习活动;有的孩子喜欢动物图片,教师可以用配对强化,培养孩子的动手拼图欲望;运用游戏角色扮演,促进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去。只有从兴趣入手,智障儿童主动性才能有效提高,从而促进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律动唱游,提高智障儿童思维的灵活性、动作协调性

智障儿童因为大脑受损,个性受到先天条件制约,所以各种能力发展相对正常儿童表现迟滞、落后,但是音乐的感染性,在智障儿童的身上表现极为明显,他们喜欢音乐带来的快乐,随着节奏用身体表现自己的感情。

律动唱游课,教师采用奥尔音乐教学,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乐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内容很适合智障儿童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借助各种打击乐打出的声响,感受节奏的美妙,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情感。奥尔音乐教学对情绪管理、身体动作协调、思维灵活性有不可替代的康复效果。例如:教学《小花猫学本领》,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学习猫叫、猫走路,配上歌詞,用简单的乐器敲打进行伴奏,孩子们学起来乐此不疲,表现方式形象灵活。智障儿童运用“人体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的声响进行音乐训练,这是儿童能驾驭的,而且形象生活化,身体的接触和交往是开发思维的灵活性的第一步,为智障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游戏手工,促进智障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

游戏活动可以提高智障儿童参与的兴趣。例如,通过捡豆子游戏来培养手指灵巧能力,通过玩家家酒游戏来揉捏、拉扯、拍、压等能力,通过扮演“快乐的小画家”来进行手握笔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在玩具、游戏、音乐、创设的情景中轻松的进行。这个过程都是愉悦、有效的,儿童能从中获得成功感。

手工活动可以让粗细动作和感知结合起来一起训练,通过特定情景的创设,让智障儿童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实用性的技能训练学习,比如:潮汕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各式粿品”作为手工内容,通过泥工造型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练习,做出“酥饺”、“红粿”等潮汕粿品。

(四)自我服务,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是智障儿童学习独立生存的基础学习内容,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缓慢,学习技能比正常儿童需要的时间长,而且需要反复训练。训练内容要由浅入深、分步渐进。训练活动小步进行,比如说孩子洗手中的搓手要分步教,搓手分搓手心、搓手背、搓指缝,分步细微教导,多循环,多反复。如脱衣服,分为以下步骤进行训练:①帮孩子把衣服脱到肘下,让孩子把衣服脱掉;②帮孩子脱掉一只袖子,让孩子脱掉另一只;③帮孩子解开扣子,让孩子脱掉上衣;④孩子自己解开扣子并脱掉上衣。自我服务劳动以刷牙、梳头、洗头、洗澡、穿脱衣服等。还可以让智障儿童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扫地、收拾碗筷、洗刷餐具、做简单饭菜、整理房间等。学生通过实践与操作活动亲身体验,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掌握了生存的基础技能。

总之,有效改善智障儿童的动手能力,必须在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前提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创设教学情景;多方位的进行训练。教师应关注孩子的表现和进步,适时的给予表扬,孩子得到肯定,会继续表现自我,提高了动手操作的兴趣,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文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P266.

[2] 张文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P167.

[3]《现代特殊教育》2014(3),P54.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家政教育促进智障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2015YQJK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智障儿童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和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
谈智障儿童绘本阅读的重要性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不同主题情感类抒情歌曲对智障儿童的影响与应用
下颌打开度受限智障儿童矫治的个案研究
智障儿童的有效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浅析如何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