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2017-01-03李晓庆
李晓庆
【摘要】智障儿童的亲子沟通能力是智障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起步较早,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研究中涉及的智障儿童的种类有:唐氏综合症和X脆性染色体异常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沟通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从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较晚,而且侧重唐氏综合症儿童言语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
【关键词】亲子沟通 评估 智障儿童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55-02
目前,智障儿童的教育研究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智障儿童的亲子沟通能力是智障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关于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的评估问题是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的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从而促进智障沟通能力的发展。
一、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模式
1.心理计量模式
心理计量模式是最传统的语言评量方法,强调的是使用标准化,常模参照的语言评量工具,了解儿童语言能力在常模中所占的位置。心理计量模式的优点为可以根据常模资料初步决定儿童是否有语言问题,并依据不同类型的标准化语言评量工具,了解其困难所在。然而,语言的本质毕竟是复杂、多面向的,而且也无法明确地从沟通情境中切割开来,因此标准化常模参照的测验常常也只能触及儿童语言能力的某些层面而已。
2.描述模式
描述模式是强调儿童语言行为的描述或结果,其目标是指认出儿童语言表现的问题并详列儿童语言表现类型特征及其尚未发展出来的部分。根据Miller(1983年)的观点,语言治疗师在决定语言教学策略时,应该由评量获得这些讯息;除此之外,语言治疗师也可根据这些讯息假设造成儿童语言问题的语言原因。
3.因果模式
因果模式则是属于医药或医疗的诊断评量,其目标是为找出儿童语言障碍的成因,并隐含着医疗人员即根据病因决定的治疗计划之假设。然而,在语言障碍领域,这却是常常无法达成的。例如:特定型语言障碍或学习障碍儿童的语言问题,虽然可由大脑神经的某些细微层面找出其语言学习困难的可能致因,但即使是如此,也很难根据这些大脑神经细微问题的讯息拟定疗育计划或策略。又例如:虽然医学上可以诊断出大脑症与并存的脑伤问题。但是语言问题也只是其智能障碍的一部分而已,也因此知道病因对语言疗育计划并不一定具有显著的影响效果,毕竟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语言问题本身。然而,有些时候知道病因也可以帮助治疗师了解儿童的学习特性,并根据此提供适当的治疗策略。例如:听障儿童的听觉问题、自闭症儿童的人际沟通特征。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模式可以分为心理计量模式、描述模式与因果模式三种。各有优缺点,Owens(1999年)建议一个完整的沟通能力评估应整合各种模式,包括:(1)个案史的搜集与照顾者访谈,(2)观察儿童在不同自然情境中的沟通行为,(3)使用标准化常模参照的测验工具直接测试儿童,(4)交谈对话的语言样本或是叙事样本的搜集与分析。
二、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实施者
1.家长
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了解学生沟通的常用方式、沟通的内容、如何表达选择和偏好、如何满足需要、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和别人沟通、讨厌或喜欢某事物的时候如何表达情绪、采用什么方法使家长注意到他等等。亲友对于和学生沟通的方式各有偏好,有些人不喜欢使用沟通辅具,但是有些人重要有效,什么方法都会采用;有些人喜欢使用科技辅具,但是其他人喜欢比较简易的装置;有些家庭想用视觉的沟通辅具,如手势符号,不过有些人对这种方式感到不安。每个家庭不同,他们的期望都应该得到尊重。在收集亲友的资料时应该尊重其文化,对文化差异保持敏感性。
2.语言治疗师
语言治疗师主要是评估智障儿童各种接受性和表达性技能,找出沟通失败的原因以及替代沟通方式的选择。具体包括:智障儿童的沟通模式、沟通方式和方法、沟通对象、沟通的环境以及沟通的功能。
3.特殊教育教师
特殊教育教师主要是评估智障儿童在学校环境的的沟通方式、智障儿童对老师或同学话语的反应能力、沟通的主要对象、沟通的时机,以及智障儿童对沟通环境的选择情况等。
三、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工具
1.学前儿童语言能力测验
学前儿童语言能力测验主要是以评估学前儿童的词汇和语法为主,张欣戊在民国80年编制的,适用于2岁半至5岁的普通儿童使用,以及心理年龄较低的智障儿童使用,包括6个分测验,包括儿童对包括身体部分在内的一些常见事物的名称的熟悉程度、量词的使用、方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形容词以及近反义词的比较等。
2.皮博迪图画词汇测验
皮博迪图画词汇测验是由邓恩夫妇于1959年编制出版PPVT,适用范围是2.5岁至40岁人群,由175张图板构成,共有350个对应的词汇,组成了L型和M型两个系列(各有175个词汇)。由于受“图片与词汇匹配”测试方式的限制,这些词汇主要为名词、动词和描述性词汇。施测方法非常简单,主试口头说出要测的一个词汇,并出示一张画有4幅图画的图板,让受测者指出与该词汇意义相一致的那幅图画来。受测者的回答若与答案相符的就得1分,反之得0分。所有题目得分的总和即为原始分数。
3.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估表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估表是用于测量学前儿童的口语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构音、声音、语言流畅性等情况,可用来筛选沟通障碍或语言障碍儿童,台湾的林宝贵和林美秀于1993年编制出版。该量表适用范围3—5岁11月的学前儿童。
四、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方法
1.访谈法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需要搜集关于智障儿童沟通能力的所有资料,包括个案史资料、生理检查资料、情绪适应等三个方面的资料。第一,个案史资料,即收集智障儿童的成长过程、家族史、健康史、学业成就、社会能力、情绪稳定性、语言环境等等有关的资料,以便充分掌握导致儿童语言障碍原因的有关资料,为未来进行矫治提供有用的依据;第二,生理检查资料,即检查智障儿童的听力、发音器官、呼吸器官等的发育情况。必要时还可以做脑神经生理检查,以确定语言障碍的生理原因;第三,情绪适应方面的资料,智障儿童的情绪障碍或行为异常容易造成功能性说话异常,应该采用心理测验、访谈、咨询或行为观察分析的方法来诊断语言障碍是否和情绪障碍有关。
2.观察法
观察法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最直接的方法,即在智障儿童亲子沟通中,观察和记录智障儿童的行为,智障儿童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包括动机与情绪、注意力、认知行为、性格、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记录观察过程可以使用持续观察记录法和时距记录法。
3.测验法
语言和智力发育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界认为语言能力是智力的反映,语言障碍的程度与智力轻、中、重度成正相关的关系。所以智障儿童的智力评定对语言障碍的诊断是很重要的工作。但需注意,许多智力量表的语言部分对真正有语言障碍的智障儿童却无法施测。目前在欧美国家应用十分广泛的非言语测试是Leiter-R。在美国,应用最广泛的3岁前语言评估量表是Rossetti婴幼儿语言量表和学龄前语言量表(PLS)。非正式评量是相对于正式的评量而言的,并非通过标准化的评量工具对智障儿童的沟通能力进行评估,而是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手段进行评估,包括建立语言样本、看图说故事、填空测验、面谈。
五、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未来发展
从国内外关于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智障儿童的沟通能力的发展和教育受到了各界的关注,研究主要以智障儿童口语的沟通能力评估、书写语言的沟通能力为主,没有考虑到智障儿童非语言的沟通能力的评估,实际上,智障儿童的沟通障碍会根据自身智力障碍的程度而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大多数的智障儿童都是先学会非语言的沟通,而口语和书写语言的沟通仍然是智障儿童沟通的难点,而要提高智障儿童的沟通能力,要兼顾每个方面。
关于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模式,各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把几种模式综合起来运用,并且要根据我国大陆地区智障儿童沟通的特点以及沟通障碍的现状,发展适合我国大陆地区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模式。
现有的关于智障儿童沟通能力评估的工具基本上是国外和台湾地区的学者编制的,在语言的使用上和我国大陆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开发编制适合我国大陆地区智障儿童沟通能力的评估工具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王辉.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M].南京大学出版社,45-46.
[2]Logan K. Conture , E. Length , grammatical com2plexity and rate differences in stuttered and fluentconversational utterances of children who stutter.Journal of Fluency Disorder,1995:35 -61.
[3]Bernstein Ratner ,N. Language complexity and stut2tering in children. Topics in Language Disorders ,1995:32-47.
[4]于萍.语言病理学概述[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 (1):11-16.
[5]刘春玲.中重度弱智儿童词汇表达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6):41-43.
[6]佟子芬.智力落后学生掌握量词特点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1998(2):57-59.
[7]华红琴,朱曼殊.学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3(3):87-90.
[8]刘春玲,马红英.弱智儿童对词汇理解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6).
本研究为2015年省高校哲社科基金项目“智障儿童亲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015SJB300;2015年江苏高校品牌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建设项目,ppzy2015b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