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露中芳樟醇含量

2018-05-10张枫源丁兰草

中国酿造 2018年4期
关键词:辛醇芳樟醇定容

马 力,张枫源,向 福,2*,丁兰草,吴 慧,何 峰,2

(1.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黄冈 438000;2.大别山特色资源开发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黄冈 438000)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也称忍冬,药食两用的名贵中药材,用药历史悠久,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活血化瘀之功效[1-3],其绿原酸、木犀草素、芳樟醇等药用成分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4],是养生保健佳品,广泛用于食品行业[5]。大别山地区金银花资源丰富,“罗田金银花”香气浓郁、挥发油含量高,2011年获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推动了地方以金银花露加工为代表的金银花产业发展。

金银花露是一种传统的消暑解热饮品[6],由金银花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其挥发性成分制得,为无色至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味微甜,气芳香,清热解毒、散热疏风[1,7]。芳樟醇是天然挥发油中分布最重要和最广泛的萜烯香料之一,有百合花或铃兰花香,是金银花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挥发性成分[6,8-9],不仅抗菌活性明显[10-12],同时具有抗炎、抗焦虑、镇静催眠等保健医疗作用[13-16],因此中国药典2015版将其作为金银花露产品质量规范控制的指标性成分,但并无其含量测定项[7,17]。

目前大别山地区金银花露产品较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中芳樟醇含量等指标有待进一步规范。近年来,金银花露产品质量逐渐引起人们关注,但产品中芳樟醇含量的报道仅限于两家企业的3批金银花露样品和一种自制山银花露样品[17-18],缺乏代表性。因此,本研究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建立了测定芳樟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并利用该方法测定了5个厂家市售不同批次的24种金银花露产品中芳樟醇含量,旨在为金银花露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罗田金银花干花原料:由湖北楚天舒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乙酸乙酯、正辛醇(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芳樟醇对照品(CAS:78-70-6):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和B两家企业的金银花露不同批次样品购于当地药店和超市,C、D、E三家企业的金银花露不同批次样品由企业提供,共52个样品。

1.2 仪器与设备

Agilent GC7890A气相色谱仪配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FA2104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细天平有限公司;DZTW调温电热套:北京市永光明医药仪器有限公司;玻璃标准口油水分离器:科学教研玻璃仪器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样品溶液制备

(1)内标物溶液的配制

精密量取0.5mL正辛醇至50mL容量瓶,用乙酸乙酯定容混匀后,取出1 mL溶液置于100 mL容量瓶,用乙酸乙酯定容,混匀,制得质量浓度83.0μg/mL的内标物溶液,备用。

(2)芳樟醇对照液的配制

精密量取0.6mL芳樟醇于25mL容量瓶,用乙酸乙酯定容混匀后,取出1 mL于100 mL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定容,混匀,制得质量浓度202.51μg/mL的芳樟醇溶液,取该溶液1 mL于10 mL容量瓶,乙酸乙酯定容,摇匀制得质量浓度为20.3μg/mL的芳樟醇对照液,备用。

(3)金银花露及金银花供试液的制备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鉴别方法[7],取金银花露饮料100 mL,置于圆底烧瓶,加氯化钠20 g和适量沸石,连接油水分离器,自分离器上端加水至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为止,再加入乙酸乙酯2~5 mL,电热套加热至沸腾,保持微沸2 h,放冷后吸出乙酸乙酯层,并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静置分层后,吸取上清液置于10 mL容量瓶,加入0.5 mL内标物(正辛醇)溶液,乙酸乙酯定容,摇匀即为金银花露供试液,备用。

称取干金银花样品10g置于圆底烧瓶,加氯化钠20g,连接油水分离器,按上述操作,脱水后吸取上清液置于10mL容量瓶,加入0.5 mL内标物(正辛醇)溶液,乙酸乙酯定容,摇匀即为金银花供试液,备用。

1.3.2 气相色谱法检测

对芳樟醇对照液和供试液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所得结果用内标法计算样品中芳樟醇的含量。气相色谱条件:Agilent HP-5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70℃,保持1 min,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130℃,再以50℃/min的速率升温到250℃,维持8 min;汽化室温度:260 ℃;载气:氮气(N2),柱流速:3 mL/min;进样量1.0 μL;分流比为1∶1。

1.3.3 方法验证

(1)最小检出限浓度试验

精密量取芳樟醇对照液0.02 mL、0.05 mL、0.10 mL、0.20 mL,分别加入10 mL容量瓶,各精密加入内标物溶液0.5 mL,用乙酸乙酯稀释定容,制得芳樟醇质量浓度分别为0.04μg/mL、0.10μg/mL、0.20μg/mL、0.41μg/mL的对照品溶液。按照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对比内标物正辛醇和芳樟醇的出峰情况和保留时间。

(2)线性关系试验

精密量取芳樟醇对照液0.05 mL、0.10 mL、1.00 mL、2.00 mL和5.00 mL,分别加入10 mL容量瓶,各精密量加入内标物溶液0.50 mL,用乙酸乙酯稀释定容,制备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照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记录峰面积。

(3)精密度试验

取芳樟醇対照液5.0 mL,置于10 mL容量瓶,精密加入0.5 mL内标物溶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定容。按照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重复进样6次,记录内标物和芳樟醇峰面积。

(4)重复性试验

精密量取芳樟醇対照液1.5 mL,置于10 mL容量瓶,精密加入0.5 mL内标物溶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定容,平行制备7份。按照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记录内标物和芳樟醇峰面积。

(5)稳定性试验

精密量取2 mL芳樟醇对照液,置于10 mL容量瓶,精密加入0.5 mL内标物溶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定容,分别在1 h、2 h、4 h、8 h、12 h时间区段按照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记录内标物和芳樟醇峰面积。

(6)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已知芳樟醇质量浓度(17.64μg/100mL)的金银花露饮料样品100mL,加入1mL芳樟醇对照液(20.3μg/mL),混匀,平行制备7份。按照1.3.1节方法提取制备供试液,并按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记录内标物和芳樟醇峰面积,计算加样回收率。

1.3.4 样品芳樟醇含量测定

取不同批次的52个金银花露样品(样品制备3个平行样,少数产品由于样品量不足,制备2个平行样或无平行样)和干金银花样品,按照1.3.1节方法提取制备供试液,并按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记录内标物和芳樟醇峰面积,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样品的芳樟醇含量。

1.3.5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2003和SPSS22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法验证

2.1.1 最小检出限浓度

根据图1所示气相色谱图,芳樟醇质量浓度为0.04μg/mL时,内标物正辛醇独立出峰,保留时间为5.423 min,对照品芳樟醇无信号;质量浓度0.10μg/mL时,内标物和对照品均独立出峰,且正辛醇和芳樟醇保留时间分别为5.422 min和6.175 min,分离度大于2。因此,本试验中芳樟醇最小检出限为0.10μg/mL。

图1 不同质量浓度芳樟醇的气相色谱图Fig.1 Gas chromatogram of linalool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2.1.2 线性关系

确定线性关系的最低浓度不低于最小检出限,并以对照品芳樟醇与内标物正辛醇的质量浓度比(x)为横坐标,峰面积比(y)为纵坐标,拟合标准曲线(见图2),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0.7004x-0.0089,相关系数R2=0.999 4,表明芳樟醇含量在0.1013~10.125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图2 芳樟醇标准曲线Fig.2 Standard curve of linalool

2.2 方法学考察

2.2.1 精密度试验

同一质量浓度的芳樟醇对照液重复进样6次,测定芳樟醇峰面积和内标物正辛醇的峰面积,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芳樟醇与内标物峰面积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05%,表明该方法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表1 精密度试验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precision tests

2.2.2 重复性试验

平行制备同一浓度的芳樟醇对照液7份,测定芳樟醇峰面积和内标物正辛醇的峰面积,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芳樟醇与内标物峰面积比值的RSD为0.65%<2.0%,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表2 重复性试验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repeatability tests

2.2.3 稳定性试验

供试液配制后不同时间进样,测试稳定性,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芳樟醇与内标物正辛醇的峰面积比值RSD=1.20%<2.00%,表明样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表明该方法稳定性良好。

表3 稳定性试验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stability tests

2.2.4 加样回收率试验

平行制备已知芳樟醇质量浓度(17.64μg/100 mL)的金银花露样品7份,精密加入1mL芳樟醇对照液(20.3μg/mL),加样回收率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芳樟醇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7%(n=7),RSD为1.62%<2.0%,表明本试验方法准确可靠。

表4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7)Table 4 Results of adding sample recovery rate test

2.3 样品芳樟醇含量测定

内标法计算24种金银花露产品共52个批号样品中芳樟醇含量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A、B、C三家生产企业的16种产品共35个样品均检测到芳樟醇,D、E两家生产企业的8种产品共17个批号样品未检出芳樟醇信号,其芳樟醇含量可能低于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10μg/mL。

检测出芳樟醇信号的16种金银花露产品含量比较如图3所示。由表5和图3可知,芳樟醇含量最高和最低的产品均来自A企业,A1产品芳樟醇含量最低,为(12.30±0.72)μg/100mL,A2(国药准字)产品芳樟醇含量最高,达到(31.47±4.52)μg/100 mL,且与其他产品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次是C企业的C7和C10两种产品芳樟醇含量较高,分别为(22.75±1.66)μg/100 mL和(22.12±2.26)μg/100 mL,且与其他产品含量差异显著(P<0.05);C企业8种产品和B企业4种产品的芳樟醇含量基本平稳,在14.90~18.62μg/100 mL之间。从生产企业自身看,A企业的两种金银花露产品芳樟醇含量差异极其明显,反映了两种产品作为药品和食品饮料的不同定位,但在质量控制上,两个批号的A1产品芳樟醇含量稳定,三个批号A2产品中一个批号的芳樟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B企业的B4产品也出现一个批号的芳樟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C企业的10种产品中,C6、C7、C8三种产品的不同批号均存在芳樟醇含量的显著差异(P<0.05),其他7种产品不同批次间的芳樟醇含量则无差异(P>0.05),质量稳定。根据表5和图3,所检测的52个批号样品中,芳樟醇含量在12.30~31.47μg/100 mL范围变动,部分企业的产品甚至未检测到芳樟醇信号,且同一产品的不同批次间芳樟醇含量指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金银花露样品中芳樟醇含量测定结果(n=3)Table 5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linalool contents of L.japonica distillate samples

图3 16种金银花露样品的芳樟醇含量对比Fig.3 Comparison of linalool contents among 16 kinds of L.japonica distillate samples

2.4 讨论

为深入比较金银花原料与金银花露产品中芳樟醇含量,从本地企业实地取样,测的罗田金银花干花中芳樟醇含量为(22.12±1.45)μg/g,该结果虽较万琴等[19]测定的河南、山东、江苏等产地金银花药材中芳樟醇含量低,但与何俊婷等[9]测定的山东平邑金银花芳樟醇含量相当。按大别山的罗田金银花1 g干花加工成100 mL金银花露折算(金银花原料成本低至0.1元/100 mL),该类产品芳樟醇含量应该≥22.12μg/100 mL,达到该指标值的只有A2、C7和C10三种金银花露产品。

3 结论

以正辛醇为内标物,建立了金银花露中芳樟醇含量指标测定的气相色谱法。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芳樟醇最小检出限为0.10μg/mL。利用该方法检测了大别山地区24种金银花露产品的52个批号样品,8种产品未检出芳樟醇信号,16种产品的芳樟醇含量在12.30~31.47μg/100 mL范围变化,仅3种产品100 mL剂量达到罗田金银花1 g干花的芳樟醇含量,且部分批次产品间芳樟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质量不稳定。测定结果说明金银花露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并能以芳樟醇含量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指标,从而为金银花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试验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卫东,郝霄波.研究分析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及中药药理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269-270.

[2]钟晓风.金银花药用成分及现代临床药理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6):887-888.

[3]禹勇军.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4):131,150.

[4]李 娜,阮文辉,杨莹莹,等.金银花成分分析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导刊,2011,21(18):178-181.

[5]李建学,樊祥富,王鹏君.金银花药用成分分析及保健饮品开发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16(6):40-42.

[6]周才碧,张敏星,陈文品.金银花功能成分及饮料开发的研究进展[J].饮料工业,2014,17(1):44-47.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086.

[8]宋亚玲,倪付勇,赵祎武,等.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4,45(24):3656-3664.

[9]何俊婷,王晓博,曹爱兰,等.芳樟醇为指标对金银花药材质量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70-72.

[10]曹 阳,汪保祥.金银花露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5):55-56.

[11]阮之阳,王兆梅,黎嘉嘉,等.金银花挥发油及残渣浸膏的抗菌活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7,33(10):77-82.

[12]TIAN H L,ZHANG H Y.Comparison of dissolution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flos Lonicerae japonicae[J].Med Plant,2012,37(9):48-50.

[13]黄战鏖,侯 峰.芳樟醇合成的研究进展及绿色评估[J].应用技术学报,2017,17(2):136-145150.

[14]姜冬梅,朱 源,余江南,等.芳樟醇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8):3530-3533.

[15]陈尚钘,赵玲华,徐小军.天然芳樟醇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2013,27(2):13-17.

[16]BRADLEY B,STARKEY N S,LEA R.Anxiolytic effectsof Lavandula angustifolia,odour onthe Mongoliangerbil elevated plus[J].J Ethnopharmacol,2007,111(3):517-525.

[17]李 奇,田 静.GC法测定金银花露中芳樟醇的含量[J].临床合理用药,2014,7(9B):89-90.

[18]唐富山,覃 飞,吴 庆,等.气相色谱法测定自制山银花露中芳樟醇的含量[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6,39(4):423-426.

[19]万 琴,萧 伟,王振中,等.气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芳樟醇的含量[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317-318.

猜你喜欢

辛醇芳樟醇定容
芳樟醇体外抗红色毛癣菌活性及机理研究
石菖蒲抗癫痫活性成分α-细辛醇鼻腔给药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6种邻苯二甲酸酯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提取率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关系
辛醇—水分配系数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理化所等在食品定容冷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丁辛醇残液回收技术现状与展望
微生物菌剂对芳樟枝精油主成分芳樟醇的影响
芫荽籽精油成分解析及其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和运动的影响
全自动石墨消解仪中自动定容的分析与研究
刍议智能电网建设中分布式电源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