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露中芳樟醇含量
2018-05-10张枫源丁兰草
马 力,张枫源,向 福,2*,丁兰草,吴 慧,何 峰,2
(1.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黄冈 438000;2.大别山特色资源开发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黄冈 438000)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也称忍冬,药食两用的名贵中药材,用药历史悠久,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活血化瘀之功效[1-3],其绿原酸、木犀草素、芳樟醇等药用成分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4],是养生保健佳品,广泛用于食品行业[5]。大别山地区金银花资源丰富,“罗田金银花”香气浓郁、挥发油含量高,2011年获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推动了地方以金银花露加工为代表的金银花产业发展。
金银花露是一种传统的消暑解热饮品[6],由金银花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其挥发性成分制得,为无色至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味微甜,气芳香,清热解毒、散热疏风[1,7]。芳樟醇是天然挥发油中分布最重要和最广泛的萜烯香料之一,有百合花或铃兰花香,是金银花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挥发性成分[6,8-9],不仅抗菌活性明显[10-12],同时具有抗炎、抗焦虑、镇静催眠等保健医疗作用[13-16],因此中国药典2015版将其作为金银花露产品质量规范控制的指标性成分,但并无其含量测定项[7,17]。
目前大别山地区金银花露产品较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中芳樟醇含量等指标有待进一步规范。近年来,金银花露产品质量逐渐引起人们关注,但产品中芳樟醇含量的报道仅限于两家企业的3批金银花露样品和一种自制山银花露样品[17-18],缺乏代表性。因此,本研究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建立了测定芳樟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并利用该方法测定了5个厂家市售不同批次的24种金银花露产品中芳樟醇含量,旨在为金银花露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罗田金银花干花原料:由湖北楚天舒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乙酸乙酯、正辛醇(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芳樟醇对照品(CAS:78-70-6):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和B两家企业的金银花露不同批次样品购于当地药店和超市,C、D、E三家企业的金银花露不同批次样品由企业提供,共52个样品。
1.2 仪器与设备
Agilent GC7890A气相色谱仪配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FA2104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细天平有限公司;DZTW调温电热套:北京市永光明医药仪器有限公司;玻璃标准口油水分离器:科学教研玻璃仪器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样品溶液制备
(1)内标物溶液的配制
精密量取0.5mL正辛醇至50mL容量瓶,用乙酸乙酯定容混匀后,取出1 mL溶液置于100 mL容量瓶,用乙酸乙酯定容,混匀,制得质量浓度83.0μg/mL的内标物溶液,备用。
(2)芳樟醇对照液的配制
精密量取0.6mL芳樟醇于25mL容量瓶,用乙酸乙酯定容混匀后,取出1 mL于100 mL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定容,混匀,制得质量浓度202.51μg/mL的芳樟醇溶液,取该溶液1 mL于10 mL容量瓶,乙酸乙酯定容,摇匀制得质量浓度为20.3μg/mL的芳樟醇对照液,备用。
(3)金银花露及金银花供试液的制备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鉴别方法[7],取金银花露饮料100 mL,置于圆底烧瓶,加氯化钠20 g和适量沸石,连接油水分离器,自分离器上端加水至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为止,再加入乙酸乙酯2~5 mL,电热套加热至沸腾,保持微沸2 h,放冷后吸出乙酸乙酯层,并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静置分层后,吸取上清液置于10 mL容量瓶,加入0.5 mL内标物(正辛醇)溶液,乙酸乙酯定容,摇匀即为金银花露供试液,备用。
称取干金银花样品10g置于圆底烧瓶,加氯化钠20g,连接油水分离器,按上述操作,脱水后吸取上清液置于10mL容量瓶,加入0.5 mL内标物(正辛醇)溶液,乙酸乙酯定容,摇匀即为金银花供试液,备用。
1.3.2 气相色谱法检测
对芳樟醇对照液和供试液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所得结果用内标法计算样品中芳樟醇的含量。气相色谱条件:Agilent HP-5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70℃,保持1 min,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130℃,再以50℃/min的速率升温到250℃,维持8 min;汽化室温度:260 ℃;载气:氮气(N2),柱流速:3 mL/min;进样量1.0 μL;分流比为1∶1。
1.3.3 方法验证
(1)最小检出限浓度试验
精密量取芳樟醇对照液0.02 mL、0.05 mL、0.10 mL、0.20 mL,分别加入10 mL容量瓶,各精密加入内标物溶液0.5 mL,用乙酸乙酯稀释定容,制得芳樟醇质量浓度分别为0.04μg/mL、0.10μg/mL、0.20μg/mL、0.41μg/mL的对照品溶液。按照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对比内标物正辛醇和芳樟醇的出峰情况和保留时间。
(2)线性关系试验
精密量取芳樟醇对照液0.05 mL、0.10 mL、1.00 mL、2.00 mL和5.00 mL,分别加入10 mL容量瓶,各精密量加入内标物溶液0.50 mL,用乙酸乙酯稀释定容,制备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照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记录峰面积。
(3)精密度试验
取芳樟醇対照液5.0 mL,置于10 mL容量瓶,精密加入0.5 mL内标物溶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定容。按照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重复进样6次,记录内标物和芳樟醇峰面积。
(4)重复性试验
精密量取芳樟醇対照液1.5 mL,置于10 mL容量瓶,精密加入0.5 mL内标物溶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定容,平行制备7份。按照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记录内标物和芳樟醇峰面积。
(5)稳定性试验
精密量取2 mL芳樟醇对照液,置于10 mL容量瓶,精密加入0.5 mL内标物溶液,用乙酸乙酯稀释定容,分别在1 h、2 h、4 h、8 h、12 h时间区段按照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记录内标物和芳樟醇峰面积。
(6)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已知芳樟醇质量浓度(17.64μg/100mL)的金银花露饮料样品100mL,加入1mL芳樟醇对照液(20.3μg/mL),混匀,平行制备7份。按照1.3.1节方法提取制备供试液,并按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记录内标物和芳樟醇峰面积,计算加样回收率。
1.3.4 样品芳樟醇含量测定
取不同批次的52个金银花露样品(样品制备3个平行样,少数产品由于样品量不足,制备2个平行样或无平行样)和干金银花样品,按照1.3.1节方法提取制备供试液,并按1.3.2节条件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记录内标物和芳樟醇峰面积,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样品的芳樟醇含量。
1.3.5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2003和SPSS22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法验证
2.1.1 最小检出限浓度
根据图1所示气相色谱图,芳樟醇质量浓度为0.04μg/mL时,内标物正辛醇独立出峰,保留时间为5.423 min,对照品芳樟醇无信号;质量浓度0.10μg/mL时,内标物和对照品均独立出峰,且正辛醇和芳樟醇保留时间分别为5.422 min和6.175 min,分离度大于2。因此,本试验中芳樟醇最小检出限为0.10μg/mL。
图1 不同质量浓度芳樟醇的气相色谱图Fig.1 Gas chromatogram of linalool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2.1.2 线性关系
确定线性关系的最低浓度不低于最小检出限,并以对照品芳樟醇与内标物正辛醇的质量浓度比(x)为横坐标,峰面积比(y)为纵坐标,拟合标准曲线(见图2),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0.7004x-0.0089,相关系数R2=0.999 4,表明芳樟醇含量在0.1013~10.125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图2 芳樟醇标准曲线Fig.2 Standard curve of linalool
2.2 方法学考察
2.2.1 精密度试验
同一质量浓度的芳樟醇对照液重复进样6次,测定芳樟醇峰面积和内标物正辛醇的峰面积,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芳樟醇与内标物峰面积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05%,表明该方法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表1 精密度试验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precision tests
2.2.2 重复性试验
平行制备同一浓度的芳樟醇对照液7份,测定芳樟醇峰面积和内标物正辛醇的峰面积,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芳樟醇与内标物峰面积比值的RSD为0.65%<2.0%,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表2 重复性试验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repeatability tests
2.2.3 稳定性试验
供试液配制后不同时间进样,测试稳定性,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芳樟醇与内标物正辛醇的峰面积比值RSD=1.20%<2.00%,表明样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表明该方法稳定性良好。
表3 稳定性试验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stability tests
2.2.4 加样回收率试验
平行制备已知芳樟醇质量浓度(17.64μg/100 mL)的金银花露样品7份,精密加入1mL芳樟醇对照液(20.3μg/mL),加样回收率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芳樟醇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7%(n=7),RSD为1.62%<2.0%,表明本试验方法准确可靠。
表4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7)Table 4 Results of adding sample recovery rate test
2.3 样品芳樟醇含量测定
内标法计算24种金银花露产品共52个批号样品中芳樟醇含量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A、B、C三家生产企业的16种产品共35个样品均检测到芳樟醇,D、E两家生产企业的8种产品共17个批号样品未检出芳樟醇信号,其芳樟醇含量可能低于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10μg/mL。
检测出芳樟醇信号的16种金银花露产品含量比较如图3所示。由表5和图3可知,芳樟醇含量最高和最低的产品均来自A企业,A1产品芳樟醇含量最低,为(12.30±0.72)μg/100mL,A2(国药准字)产品芳樟醇含量最高,达到(31.47±4.52)μg/100 mL,且与其他产品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次是C企业的C7和C10两种产品芳樟醇含量较高,分别为(22.75±1.66)μg/100 mL和(22.12±2.26)μg/100 mL,且与其他产品含量差异显著(P<0.05);C企业8种产品和B企业4种产品的芳樟醇含量基本平稳,在14.90~18.62μg/100 mL之间。从生产企业自身看,A企业的两种金银花露产品芳樟醇含量差异极其明显,反映了两种产品作为药品和食品饮料的不同定位,但在质量控制上,两个批号的A1产品芳樟醇含量稳定,三个批号A2产品中一个批号的芳樟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B企业的B4产品也出现一个批号的芳樟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C企业的10种产品中,C6、C7、C8三种产品的不同批号均存在芳樟醇含量的显著差异(P<0.05),其他7种产品不同批次间的芳樟醇含量则无差异(P>0.05),质量稳定。根据表5和图3,所检测的52个批号样品中,芳樟醇含量在12.30~31.47μg/100 mL范围变动,部分企业的产品甚至未检测到芳樟醇信号,且同一产品的不同批次间芳樟醇含量指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金银花露样品中芳樟醇含量测定结果(n=3)Table 5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linalool contents of L.japonica distillate samples
图3 16种金银花露样品的芳樟醇含量对比Fig.3 Comparison of linalool contents among 16 kinds of L.japonica distillate samples
2.4 讨论
为深入比较金银花原料与金银花露产品中芳樟醇含量,从本地企业实地取样,测的罗田金银花干花中芳樟醇含量为(22.12±1.45)μg/g,该结果虽较万琴等[19]测定的河南、山东、江苏等产地金银花药材中芳樟醇含量低,但与何俊婷等[9]测定的山东平邑金银花芳樟醇含量相当。按大别山的罗田金银花1 g干花加工成100 mL金银花露折算(金银花原料成本低至0.1元/100 mL),该类产品芳樟醇含量应该≥22.12μg/100 mL,达到该指标值的只有A2、C7和C10三种金银花露产品。
3 结论
以正辛醇为内标物,建立了金银花露中芳樟醇含量指标测定的气相色谱法。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芳樟醇最小检出限为0.10μg/mL。利用该方法检测了大别山地区24种金银花露产品的52个批号样品,8种产品未检出芳樟醇信号,16种产品的芳樟醇含量在12.30~31.47μg/100 mL范围变化,仅3种产品100 mL剂量达到罗田金银花1 g干花的芳樟醇含量,且部分批次产品间芳樟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质量不稳定。测定结果说明金银花露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并能以芳樟醇含量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指标,从而为金银花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试验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卫东,郝霄波.研究分析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及中药药理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269-270.
[2]钟晓风.金银花药用成分及现代临床药理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6):887-888.
[3]禹勇军.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4):131,150.
[4]李 娜,阮文辉,杨莹莹,等.金银花成分分析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导刊,2011,21(18):178-181.
[5]李建学,樊祥富,王鹏君.金银花药用成分分析及保健饮品开发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16(6):40-42.
[6]周才碧,张敏星,陈文品.金银花功能成分及饮料开发的研究进展[J].饮料工业,2014,17(1):44-47.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086.
[8]宋亚玲,倪付勇,赵祎武,等.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4,45(24):3656-3664.
[9]何俊婷,王晓博,曹爱兰,等.芳樟醇为指标对金银花药材质量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70-72.
[10]曹 阳,汪保祥.金银花露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5):55-56.
[11]阮之阳,王兆梅,黎嘉嘉,等.金银花挥发油及残渣浸膏的抗菌活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7,33(10):77-82.
[12]TIAN H L,ZHANG H Y.Comparison of dissolution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flos Lonicerae japonicae[J].Med Plant,2012,37(9):48-50.
[13]黄战鏖,侯 峰.芳樟醇合成的研究进展及绿色评估[J].应用技术学报,2017,17(2):136-145150.
[14]姜冬梅,朱 源,余江南,等.芳樟醇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8):3530-3533.
[15]陈尚钘,赵玲华,徐小军.天然芳樟醇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2013,27(2):13-17.
[16]BRADLEY B,STARKEY N S,LEA R.Anxiolytic effectsof Lavandula angustifolia,odour onthe Mongoliangerbil elevated plus[J].J Ethnopharmacol,2007,111(3):517-525.
[17]李 奇,田 静.GC法测定金银花露中芳樟醇的含量[J].临床合理用药,2014,7(9B):89-90.
[18]唐富山,覃 飞,吴 庆,等.气相色谱法测定自制山银花露中芳樟醇的含量[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6,39(4):423-426.
[19]万 琴,萧 伟,王振中,等.气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芳樟醇的含量[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