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对房颤复律及其安全性的比较观察

2018-05-07王小林杨国华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复律医治胺碘酮

王小林 杨国华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武汉 43007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为常见性心律失常,目前医治房颤的方法主要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导管消融,但是多数患者采取抗心律失常药物医治,而避免房颤复发及转复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医治的主要目的[1]。为此本院将近期收治的100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分析索他洛尔与胺碘酮的医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心房颤动患者资料。其中研究组50例,女23例,男27例;年龄42~75岁,平均(58.63±6.06)岁;病程3~38个月,平均(20.45±7.89)个月。对照组50例;女21例,男29例;年龄41~78岁,平均(59.35±6.27)岁;病程2~39个月,平均(21.36±6.92)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对(P>0.05)。研究将哺乳与妊娠期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者、心功能不全或扩张型心肌病者、对索他洛尔与胺碘酮过敏者、沟通障碍者以及精神失常者排除;将配合研究者、意识清晰者、临床资料完整者及未合并恶性肿瘤者纳入。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H19993254)医治,每次服用0.2g,每日3次,于饭后服用,用药3日若仍存在心房颤动,则停止服药;用药3日后改成维持剂量,每日服用0.2g,每日2次,于饭后服用,持续医治1年。对照组采取索他洛尔(鲁南贝特制药,H20000238)医治,每次服用0.08g,每日1次,服药1周后改为每日服用0.16g,每日2次,于饭后服用;用药3周后若仍存在心房颤动,则停止服药;用药3周后改成维持剂量,每日服用0.08g,每日1次,于饭后服用,持续医治1年。

1.3 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

两组心功能指标:(VA)A峰峰值流速、(Pd)P波离散度、(Pmax) P波最大时限、(LAVmax)左房最大容积、心室率。两组疗效指标:复律时间、房颤发作次数、(Lad)左心房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内径。两组副反应状况: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便秘、皮肤红斑。

1.4 统计学运用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

研究组VA、Pd等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n)VA(cm/s)Pd(ms)Pmax(ms)LAVmax(cm3)心率(次/min)研究组(50)63.42±6.68a45.46±6.10a112.01±11.28a19.11±5.35a80.40±3.38a对照组(50)58.30±6.7550.03±6.25121.53±10.9726.37±5.5988.89±3.62t3.81233.70014.27826.634612.1214P<0.05<0.05<0.05<0.05<0.05

注:a组间比对,P<0.05。

2.2 两组疗效指标

研究组复律时间、房颤发作次数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n)复律时间(h)房颤发作次数(次/月)Lad(mm)LVEDD(mm)研究组(50)4.20±1.42a5.80±0.92a33.88±0.49a46.80±2.43a对照组(50)6.97±1.789.61±1.1435.12±0.4749.57±2.31t8.602018.390612.91395.8420P<0.05<0.05<0.05<0.05

注:a组间比对,P<0.05。

2.3 两组副反应状况

研究组副反应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0000),见表3。

表3 两组副反应状况[n(%)]

组别(n)研究组(50)对照组(50)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甲状腺功能异常24.0048.00肝功能异常00.0024.00便秘36.00612.00皮肤红斑12.0024.00总发生率612.00a1428.00

注:a组间比对,P<0.05。

3 讨论

心房颤动为多发性心脏疾病,其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中,可引起动脉栓赛、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按照心房颤动的发作特征,可分为永久性房颤、持续性房颤以及阵发性房颤,若持续性房颤若医治无效将进展为永久性房颤,而阵发性房颤则可在短时间内结束[2~3]。为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应用索他洛尔与胺碘酮医治的临床疗效,本文针对性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心房颤动患者资料加以充分阐述。

心房颤动主要是指患者心跳次数比正常心跳快,而且表现为心房收缩功能衰退及心律不齐,该病可使机体血液循环发生异常,促使其病情加重而导致血栓形成。研究结果可见:医治后研究组的心功能指标、疗效指标及副反应状况均较对照组优,提示心房颤动患者行胺碘酮医治能改善心功能,缩短心房颤动复律的时间,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目前心房颤动患者多采取药物医治,其中索他洛尔与胺碘酮是医治该病的常用药物,但两种药物在药理作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索他洛尔包含旋异构体与右旋异构体,是一种外消旋性混合物,能阻滞体内β2、β1受体,促使患者心肌性动作电位、QT新时期、有效不应期以及房室旁路延长,并抑制房室结与窦房结传导,用于心房颤动医治转复率高,且维持患者窦性心律的疗效较佳[4~5]。患者服用索他洛尔一段时间后,心电图QT间期明显延长,QRS时限稍微增宽,而P-R间期显著延长,但是索他洛尔的副反应较大,患者长期服用该药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便秘、正性肌力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镁、低血钾及心动过速等不良症状[6~7]。

胺碘酮是一种β及α肾上腺素性受体阻滞剂,能延长心肌组织的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促使折返激动完全消除,而且还能阻止心房与心肌传导纤维中快钠离子发生内流,致使传导速度减慢[8]。胺碘酮对患者动作电位与静息膜电位高度无任何影响,可使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该药的生物利用率约50%左右,服用后主要分布在淋巴结、肝脏、肾肺等富含脂肪的器官组织中[9~10]。血浆内34%可和β脂蛋白进行结合,62%可和白蛋白进行结合,并在患者肝脏中代谢消除,该药的半衰期较长,为15~28d,单次服用0.8克时约4.6h可被组织摄取,4~6h时血药浓度便可达到峰值,停药半年后仍能检测出少量的血药浓度[11~12]。胺碘酮可使体内K+、Ca2+及Na+通道受阻,延长ERP、APD、心室肌及心房肌,松弛并降低血管平滑肌和交感神经,增加患者心脏血流量及心肌供氧量,而且长期服用该药仅出现2例甲状腺功能异常、3例便秘及1例皮肤红斑,停药或换药后症状可自行消除。

综上所述,房颤患者行胺碘酮医治既能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改善心功能,而且还能缩短心房颤动复律的时间,值得推广。

1 杜昕,刘书旺,孙丽杰.心房颤动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及安全性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11):935~939.

2 董小英.稳心颗粒配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6,14(5):8~10.

3 梁翠霞,陈桂红,王庆文.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慢性心房颤动复律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中国药房,2015,26(21):2916~2918.

4 黄新文,王晋鹏,李海林.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5):460~461.

5 唐成,韩宏伟,李振.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再发左心房多环折返性规则房性心动过速消融一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66~67.

6 尹晓盟,夏云龙,张树龙.新型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ColumbusTM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应用.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5,21(5):441~445.

7 胡晶晶,黎明江,郭芙蓉.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疑难病杂志,2016,15(2):186~190.

8 孙琳琳,刘建和,李鑫.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5):79~84.

9 赵育洁,胥良.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的对照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159~160.

10 时向民,王玉堂,单兆亮,等.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心房颤动发病及空白期复发的相关性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4):375~379.

11 王昭琴,刘曙光,徐玲.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33(3):368~370.

12 邓志华,来彬.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2):1085~1087.

猜你喜欢

复律医治胺碘酮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原预适应平台的建立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矮小症防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