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8-04-28覃俊国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物理教学培养

覃俊国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一是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其阅读能力;二是联系实际,讲活物理;三是优化作业设计,改革习题教学;四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6-0094-02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探讨青少年应具备哪些关键的能力,通常指应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如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阐述了美国未来的科学(理科)教育理念,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对培养人才的重视。我们的近邻日本,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也有如下的趋势:原来高度统一的课程设置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强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以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我国现行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也不再只注重考查学科知识,而越来越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但目前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仍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也多注重知识的传播,而轻创新思维的培养。

下面,笔者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一些看法。

一、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其閱读能力

自学能力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在教师指导下的物理自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它不是简单的浏览物理教材,而是阅读→钻研→思考。老师先不给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提出疑问,分组交流,老师通过巡视和观察,了解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予以个别指导,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即能抓住教材的脉络和要点,大胆地提出问题。

能否提出问题,不仅是检验学生动脑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基本的途径。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老师讲,学生听,没有给学生发挥的余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自己研究该节内容的一种预演,他们会思考这节课讲了些什么知识及发现知识的一些内在联系。通过阅读→钻研→思考到阅读→质疑→理解的过程,能逐步地由“不读书”到“读书”,由“不会读书”到“会读书”,并能逐步地学会从课本中发现物理教材叙述的特点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物理思维的技巧,不断地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通过物理课堂自学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遇到新知识、新问题,他们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联系实际,讲活物理

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科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英国要求物理应当说明物理与教室以外世界的关联;在日本,则把纯科学教育改为应用科学教育。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早就提出,“谈知识力避枯燥的陈说”。STS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是通过它的理论,更是通过它的应用被大多数人所认识,并在社会生活中普及的。

高中物理课程主要是抽象的物理模型和深奥难懂的物理规律,真正联系日常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不多。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等等,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如果能使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法拉第受“电流的磁场”的启发,研究电磁感应现象长达几十年,实验次数达400多次,才获得成功,成为继火之后的又一次“光明革命”。又比如在讲共振一节时,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登山运动员在雪线以上攀登时,不准呼喊,也不准鸣枪,以防止雪崩,试解释其中的道理。如果直接用共振的知识来解释这一问题,就很乏味了。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引入电影《红河谷》中英国人鸣枪后发生雪崩的事件,还可以介绍1906年,俄国军队以整齐的步伐通过圣彼得堡的一座大桥时,发生桥断人亡的事件来加深理解。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并使学生懂得:物理不是枯燥的定理、公式,不是理想化的模型,而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在我们的周围处处有物理学。在课堂上引导和介绍一些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知道物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知识,从而激发求知欲,在物理学习中寻找自己未知的知识,加深对自然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优化作业设计,改革习题教学

在应试教育实行的过程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陷入题海,结果是教师忙于找题、编题,学生忙于应付,师生都无合理休息的时间,且效率很低。因此,必须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留给他们创新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这种情况,比较好的方法:一是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二是对习题教学加以改革,多做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题,或者从实际生活中去抽象我们高中学习的物理模型。

结合大纲和课本选择或重新编写习题,设计恰当的习题。这些习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的难度,二要在教和学两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争取做到“管用”“有趣”“适量”“适度”“灵活”“综合”。对那些死用物理公式的题目果断删除,增加一些有时代气息的题。

如果在习题教学中教师经常有创新的举措——创新思维的方式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创新的示范作用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前提保证。习题教学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要使学生尽量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当学生再见到新问题时,就能以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方式来思考和处理问题。在进行习题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在解答这些问题时,要避免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维,根据已有的结论去推理、去判断、去类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目的,即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而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现阶段各学校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但大多是为了研究性学习而学习,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和创新。

通过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并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提高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首要的一步都是收集信息资料,有的从图书馆获取资料,有的从网上获取信息,有的采访专家,有的编写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有的通过实验来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做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就如一位参加过研究性学习的同学说过,研究性学习是个人兴趣、个性特长最好的发展方式,完全是一种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笔者从以上几个方面谈了一些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粗浅看法,认为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另外教师应广泛猎取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总之,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交给教师的神圣职责。

(编辑:胡 璐)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物理教学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