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影中的戏剧性冲突

2018-04-28曹子豪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戏剧性女工冲突

曹子豪

所谓戏剧性,就是那些强烈的、凝结成意志和行动的内心活动,那些由一种行动所激起的内心话;也就是一个人从萌生一种感觉到发生激烈的欲望和行动所经历的内心过程,以及由于自己的或别人的行动在心灵中所引起的影响。把戏剧性与冲突联系在一起,认为戏剧性就在于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是这种观点的通俗的表述。而在电影中可以说情节的冲突,人物的冲突,环境的冲突是影视的魅力点,也是故事对观众的吸引力所在,所以有句俗语讲“没有戏剧性冲突,就没有值得一看的电影”。

而我在学习电影知识,欣赏影视作品中脑海里也不断浮现出这句话,尤其是故事片中,人物冲突越多,桥段设计越激烈的电影,就越好看,越精彩。而我在梳理伊朗电影史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伊朗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也相对落后,但是其电影业发展的如日中天,在全世界都屈指可数,在国际上频频获奖,是国际电影史上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是我近几年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我反复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这部电影是由阿斯哈·法哈蒂执导,蕾拉·哈塔米、佩曼·莫阿迪、萨蕾·巴亚特等人主演的剧情片,于2011年2月15日德国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对准备离婚的夫妻纳德和西敏,面对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流产的女钟点工等诸多问题,他们在道德与法律的纠结中痛苦挣扎的故事。片中简单围绕一个故事展开,整部影片看清来,应该是很通俗易懂的,故事结构本身很平淡,但是情节中的冲突很多,多达几十次,都很精彩,我认为这一系列冲突的设置,软硬适中,甜而不腻,恰到好处。一系列转折的戏剧性和影片蕴藏的多类型,多方面的巨大哲理应该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这部投资不大的电影包揽了各大电影节的十多枚重要奖项,可谓实至名归,水到渠成。

影本一开篇便是一阵激烈的三方冲突对白,运用第一视角的方法,拍摄男女主人公在法院闹离婚争执口角的镜头,上来就给观众带来一种冲击和压抑,略长的镜头反而会有一些厌恶,我想这也是伊朗电影的特点和导演意图。接下来便是家中的一番争斗,这里父母都是为了这个家着想,但是落脚点不一样,反而造成了本没有必要的困扰,母亲为了孩子的前途,父亲为了自己老父亲的安危,想要照顾她,一个行使抚养权,一个行使赡养权,在现实这回中都是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在剧中却成为了跟本矛盾点,这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引起我们共鸣与反思。父母的强制从而给孩子带来困扰,夹在其中左右为难。母亲回娘家,男主在家中一团糟,不得不聘请女工,女工来到家中打扫遇到各种困难,虽然影片前半部分冲突性不少,但是也略显单一跟乏味,影片中后半段是电影的高潮部分。男主人公回到家里发现女工不在家里,父亲被绑到床上不幸翻到下来奄奄一息,家里的柜子里的钱还少了,所以大发雷霆,女工回来后把他赶出家中,推搡中女工不幸跌倒摔在楼梯上,导致流产。男主听说后,连夜赶往医院看望女工,却与其丈夫发生了冲突,并大打出手。故事发展到这里便是本片最精彩,吸引眼球的位置,强烈的冲突画面,连续变换紧蹙的镜头,不给人喘息的机会,整个心也随着剧情发展而变化。但是影片的巧妙之处也是在片尾留下的双重反转,逆袭的情节也让观众眼前一亮,并且经得起推敲,使人有一次刷新了对这部电影的认识,再次上升了一个高度。而且在女工和其丈夫起诉男主的这一桥段中,双方的猜测与谎言都值得大家去反思,这符合多大数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一个是为了要回自己的补偿金和名誉,而一个是为了保护和抚养自己的女儿,自己坚决不能入狱。冲突双方都做出了谎言。于此同时,男女主人公虽有冲突,但二者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男主做出了让步,并拆穿了自己的谎言,愿意赔偿。而女主也积极努力的去配合,这时女工的态度也有所变化,从一开始坚决,到现在的心神不安,因为自己也同样撒了谎,自己是因为撞车了才导致流畅的。这时二者又上升了新高度,回归到了起点。在中我们看到了伊朗这个宗教国家特有的符号,就是宗教戒律,与宗教信仰对人的影响,其中说起对《古兰经》起誓,女工做了亏心事怕遭报应,所以不敢,而那个女家庭教师,也同样是对《古兰经》发了违心的誓言,所以才翻供,指认男主。这些情节的设定就体现出国家的独特性,与艺术体制对艺术的影响作用。虽然故事的最后,男主没有赔偿女工,但是男女主人公还是不顾孩子的反对,离异了。片尾最后一个镜头也同样引人反思,孩子在法院厅里与法官讨论跟谁生活,父母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等待判决,用一个长镜头展现二者的心理活动,也给力观众思考与品味的空间。为什么父母双方在经历事件之中都努力配合解决问题,但是最后还是没能走到一起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只是解决了别人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自身的根本问题,其中也包括现实社会多方面原因,但如果两人都能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想解决的办法不会很难。本片将个人层面的亲情伦理与社会层面的阶层差异纵横交织,表现出当代伊朗社会相对富有、西化的中產阶层与教育程度不高、依然严守宗教条规的劳工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整部电影欣赏下来,会感觉到导演的冷静与逻辑性,展现了伊朗人的生活态度,但是有有一种站在局外人观看的视角,因为导演本身是在法国发展多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体制和观念的影想,把道德与法律,传统与现代等种种差异呈现在人们眼前,并且从中涉及的问题都与普通人密切相关,爱情和亲情的冲突、是否要抛下患老人痴呆的父亲出国、雇主与女佣相互猜疑、婚姻破碎下的亲情矛盾、家长与子女之间缺乏信任度等,这些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看完影片之后,会感觉肩上担子沉了,就像喝了一碗浓郁油腻的鸡汤。这部电影冲破以往伊朗电影的儿童视角,从局外人的远光看问题,是新的创新,对于我们学习电影知识与创作手法有重要意义。

所以还是那句话,冲突在电影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戏剧性冲突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影片的质量,无论是在大电影还是小成本,贴近生活的电影都必须注重情节的设定与转折,再次前体之下才能更好的表达影片所要传达的意义和思想。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

猜你喜欢

戏剧性女工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长春花蓝+玉米黄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纺织女工
皮带女工
冲突管理
戏剧性CIRCUS
建筑女工
《悟空传》戏剧与文学的跨界叙事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