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预习
2018-04-28印家军
印家军
摘 要: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的发展,而客观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知识缺陷,再加上课时之间的间隔比较长,如果没有及时的补偿和指导,很容易导致后续学习的能力与知识上的脱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力更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中数学;预习;作用;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作用
(1)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通过预习,带着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手脑并用。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因听不到浪费的时间,能集中在关键问题上理解、思考和分析。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如同牵牛牵住了牛鼻子,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久而久之,会逐步提高听课的效果,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2)预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学生如能认真预习,听课就比较认真,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就会主动地预习下一部分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预习能够提高记笔记的能力。通过预习,对新课内容心中有数,课堂笔记就可以抓住讲授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选择地加以记录。不预习,听课时不知道哪些是书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忙着听,忙着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录音机”式的笔记,除了能锻炼笔记的能力外,丝毫无助于能力的提高。
(4)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入社会,那就要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如果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就能为将来到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上社会带来很大好处。即将来就不会在大量更新的知识面前手足无措,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
二、高中数学预习的具体方法
(1)以疑导思
疑就是思考揣摩和钻研教材,提出问题。一是在已有知识同新知识有联系和差别的问题上寻疑,二是在容易混淆的概念上找疑,三是在容易忽视的问题上创疑,四是在容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问题上置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深化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理解,辨明概念间的异同,培养他们嚴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需要注意的是,在预习提纲中的设疑应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并经过深入思考或辩论之后能够解决的,问题不应太难,也不应太简单,而且这种方法也不能频繁地使用,否则,容易使学生兴趣下调,或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作标记
可以把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复习和反思。而且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旧知识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识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讨论
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对问题的看法,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讨论,以求解决,还可以有效地活跃思维。如对教材图表、案例等进行质疑、讨论、比较。讨论时练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可以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自己的联想能力和综合能力。运用综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在预习中把本章节或其它章节的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从整体角度来理解章节和课本内容。
(4)尝试练习
每一道例题的后面,都有针对性地跟上一系列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新知,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总之,提倡课前预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学好数学,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预习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莉.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高效课堂预习[J].教育,2015(39):236-236.
[2]杨梅.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预习[J].小作家选刊,2017(12).
(作者单位:湖北省洪湖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