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2018-04-28刘艳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合作学习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学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课堂的全新大变革也随之开始,而自主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种新出现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学习是在时代发展创新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课堂上,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这样就不仅能够消除学生对于学习的厌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培养阅读能力、书写能力以及概括总结能力,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等。同时,能够减轻语文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使教师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的人才培养都能够顺利的进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培养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本人针对教师应当如何开展初中生语文自主合作学习教学这个课题进行了探究分析,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能力;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由传统课堂上的知识被动接受者,成为了主动学习者,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升。同时对于学习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综合发展,同时又能使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那么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呢?本来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一、采用合适方法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语文学科中人文气息色彩较为突出,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发展进程、社会发展变革、语言文化变迁等等都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应当探究语文学习知识的本质。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更快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而初中生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阅历较浅,缺乏生活经验,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感到手足无措。这样势必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会随之降低。这就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自主合作学习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的互动教学活动。而在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前的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预习,独立思考。同时,教室应当给学生的预习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例如,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上,进入到合作探究活动中来,通过课堂上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前对课文进行课堂前预习,把对于文章中不理解的语句找出来,并且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对于“先天下之忧而忧”不是很理解,有些学生对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很理解,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通过分享问题,合作探究一起分析解决发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共同提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師组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时,首先要清楚,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是分两部分内容,首先是自主学习能力,然后是合作探究能力,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同时又有顺序性,只有先做好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才可以为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两者相互融合,相互辅助共同帮助学生学习好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采用合理科学的自学方法学习,加强对于学生的学习指导。例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些学习步骤的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学习,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将课文划分为几个层次,了解段落大意和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精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注意写作技巧,与同学交流探讨。其次,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来拓展自己的解决思路,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多启发,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斥责。

三、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情景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提出与课堂活动相关的启发性问题,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和课堂活动相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给学生创建相应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这首诗时。就可以寻找与这首诗相适应的音乐素材,例如空山鸟语古筝曲。朗诵这首诗时给它配上相应的音乐,使音乐和古诗相互衬托。通过创设情境,寓教于乐,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快乐。同时,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就会很理想。

四、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设置问题时,应当使问题能够科学、巧妙,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愚公是“不愚”,还是“愚”,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通过学生们积极的讨论阐述出自己的看法,能够使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不同的看法,开拓思维方式,拓展眼界,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轻松学习到了知识。

总结

总之,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坚持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学会思考,独立思考,探究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美林.浅论初中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2):49-50.

[2]雷静.巧做一名铺路工 只为学生自主行——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谈[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4(20):67-68.

[3]杜爱印.从合作走向成功——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实施目的及教学过程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1(5):30-32.

作者简介

刘艳,1989年生,中学语文教师,就职于仁怀市学孔中学。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学孔中学)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合作学习语文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