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机采献血者库的管理新策略及评价
2018-04-28叶丽琴纪淑华朱文钦黄仁华
叶丽琴 纪淑华 朱文钦 黄仁华
安全血液来自于固定的无偿献血者,做好献血者的动员和保留,安全的血液供应才有保障。随着我市机采血小板临床需求量逐年上升,献血者流失加大,血液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机采献血者招募压力日渐增大。本中心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机采血小板队伍管理理念,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管理“新策略”,初现成效,临床用血保障得到改善。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5—2017年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数据来源于福建省血液中心海默创新一代血液安全与服务系统(BMIS)。
1.2 机采献血者库管理策略
1.2.1 原策略 对于初次献血后次日进行电话回访表示关怀和感谢,对于3个月未再次捐献的初次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近况及呼吁再次献血。
1.2.2 新策略 除原策略外,并将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引入到机采献血者招募保留工作中,从初次机采捐献到终止捐献的全过程管理。
(1)基础资料的建立。2016年开始实行新管理策略后,对于BMIS中已登记在库的所有机采献血者进行全面电话回访并记录。
(2)初次回访。对初次机采献血者保留原有的献血后次日电话回访模式,调查其献血满意度和献血后恢复情况,告知血液检测结果并致谢,告知预约捐献流程等。
(3)定期回访。对于超过3个月、超过6个月、超过1年未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电话回访发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邀约,了解并记录其最新的状态并鼓励他们再次献血;对于连续3次邀约无响应的献血者,连同移居的、或失去联系的或不接受机采血小板捐献方式的献血者一并归至机采血小板静默献血者库而不再主动对话;永久淘汰的或因年龄不适合捐献的或因医学原因不适合捐献的则归至终止献血者库而不再出现在日常的招募查询列。
1.3 评价方法
1.3.1 评价指标 参照DOMAINE对献血者类型和定义[1],对本中心机采献血者进行分类定义。
(1)定期:在最近24个月内至少曾献血小板2次,且最后1次捐献血小板是在最近12个月内。
(2)再次:至少已献机采血小板2次,在最近12个月内曾捐献血小板1次,且最近1次捐献与前1次捐献的间隔>24个月。
(3)流失:至少曾捐献机采血小板1次,超过24个月未参加血小板捐献。
(4)中止:最近24个月内曾献血1次,但最近12个月内没有献血。
(5)重复:除了初次以外的非自体献血。
(6)统计两组献血者的总献血人数、献血人次、献血量及增长率,统计两组献血者的定期献血者、再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重复捐献的人数和占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1.3.2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两样本构成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新管理策略前后两组队伍临床血液供应保障情况比较
2014—2016年两组机采献血者献血人数、献血人次、献血量比较,详见表1。
2.2 两组队伍的保留情况比较
2015年初次机采献血者有576人,同年重复捐献的有198人,占比34.37%;2016年初次机采献血者有573人,同年重复捐献的有218人,占比38.05%。详见表2。
2.3 实施新管理策略前后两组队伍结构情况比较
2015年人均献血频次为3.45次,中位数为2次,下四分位数为1;2016年人均献血频次为3.54次,中位数为2次,下四分位数为1次。见表3。
3 讨论
充足而安全的血液保障离不开相当数量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除了献血者动员和献血前健康检查措施以外,了解献血者推迟献血的原因,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者对于维持血液安全和充足是至关重要的[2]。建立有效的献血者资料库,定期更新,是献血者库管理的基础,是保留工作的前提,是管理者能更快更准确地将献血者分类管理及评价招募保留效果的重要依据。保留初次献血者是血液机构难度最大的工作[3]。在初次献血过程中以及献血刚结束时,献血者与血液机构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引导新献血者第2次献血很重要[4]。我中心多年前就开展对初次机采献血者进行献血后次日的电话回访与关怀的策略,对于提升初次献血者的献血后感受有帮助,对于初次献血者的保留有肯定作用,2015年、2016年初次机采献血者的保留率在35%左右,高于多数国内初次全血献血者的保留率20%[5]。裘中贤等也认可并采取这样的策略来加强初次机采献血者的保留[6]。
献血后有研究表明:重新招募几年内没有献血的献血者是增加血液资源,保证血液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7]。2016年启动建立机采献血者库,开始全面回访建立基础资料库,同时再次动员登记在库的机采献血者包括多年内没有再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在“新策略”中推行了以电话邀约的方式来保持与机采献血者的定期对话,电话邀约的方式比短信邀约的方式效果要更好[4],通过电话直接对话可以获取尽可能多的献血者最新信息包括健康、是否常驻、献血意向或中止的原因,可以答疑解惑,动员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建立起献血者的个人献血招募档案,为下次的成功或高效的招募动员保留了宝贵的信息。在近一年对信息库中机采献血者开展全面回召后,2016年机采献血者队伍中定期献血者人数由759例上升到902例,中止献血者再次献血人数由229例上升到285例,再次献血者的保留高于2015年(P<0.05),三者的整体保留率由55.24%提高到66.80%(P<0.05)。献血者的再动员取得了成效,表1数据显示2016年参加机采血小板捐献总人数、总献血量均止跌上升,增长率由2015年的负增长率-11.54%逆转为正增长4.74%,舒缓招募新机采献血者的压力,对于建立一支拥有高比例的定期献血者和低比例的中止和流失献血者的理想队伍[4]又迈进了一步。
医疗救护离不开临床用血,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增长,全国多地机采血小板临床用量均呈现出10%~20%的稳定增长趋势[8]。福州的血小板临床用量同样的也以2位数在上升,然而本中心既有的管理策略,保留招募少,应急招募多;为了更快捷的成功招募献血者,频繁的招募平时捐献比较积极的固定献血者,使整个献血者队伍的献血频次出现两头尖的态势;频次高的献血者出现疲软现象,频次低的献血者因缺乏保留和再次动员的举措而流失率也渐高,需要依赖大量的新增机采献血者才能保证临床供应,招募压力大。从表3的数据中说明了这个现象,低频次(1~4)的献血者人数占比75%左右,献血总量占比30%,高频次(12~24)的献血者人数占比不到10%,保障近40%的献血量,机采献血者队伍的献血结构很不理想。在2016年有意识的去定期回访与回召超过3个月未再次捐献的献血者,低频次(2~4)的献血者的捐献人数2015年为715例(占比34.46%),2016年增加到899例(37.83%),2016年有提高(P<0.05),高频次献血人群占比由2015年的7.71%下降为2016年的6.77%,人群频次结构往更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我们初探献血者库新管理策略也仅仅1年,在机采献血者队伍的稳定性、充足性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中心单次献血者占比超40%,2016年机采献血者的年献血频次约3.54,低于亚太区血液联盟(APBN)统计的机采血小板献血平均频次4.28[5],目前队伍的献血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献血者库的管理需要也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细化和深化。将新动员的未能成功捐献的、献血前健康检查不合格而暂缓献血的献血者纳入到机采献血者库管理工作中,针对不同献血者类型开展多样有效的动员和保留举措,都将是进一步完善献血者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目标为导向,以历史数据测算分析为指导,以宣传招募、服务保留、定期回召为手段,以有效指标为评估,建立机采献血者库的管理策略,是建立安全与稳定机采血小板临床供应长效机制的基石。
表1 两组机采献血者献血人数、献血人次、献血量比较[n(%)]
表2 两组机采献血者保留的评价指标比较[n(%)]
表3 两组机采献血者不同献血频次及献血量占比比较[n(%)]
[1] de Kort W. Veldhuizen I.Donor management manual 2010.Nijmegen: DOMAINE project.2010.[2016-04-11](2018-02-22)http://www.sanquin.nl/en/research/department/donor-studies/domaine/
[2] Al Shaer L,Sharma R,AbdulRahman M. Analysis of blood donor pre-donation deferral in Dubai: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J]. J Blood Med,2017,25(8):55-60.
[3] Gemelli CN,Carver A,Garn A,et al.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a personalized postdonation short messaging service on the retention of whole blood donors[J]. Transfusion,2018,58(3):701-709.
[4] 洪缨,郭永建. 欧洲献血者管理手册主要内容及其启示(二)--营销原理在献血者动员和保留中的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2016,29(7):767-772.
[5] 高东英. 建立安全与稳定的血液供应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8):719-721.
[6] 裘中贤.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保留的探索[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9):807-808.
[7] Ou-Yang J,He B,Rong X,et al.Can inactive blood donors be re-recruited? A stratified randomized pilot study[J]. Transfus Med,2017,27(6):421-427.
[8] 李雅杰,安万新,梁晓华,等. 全国各地血液供应紧张原因分析及对策 [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36-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