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元盛世的美好景象

2018-04-26

餐饮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胡饼天长李隆基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圣杜甫一首《忆昔》,写尽大唐盛世的繁华与富强。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这才是一个盛世应该有的样子。唐隆元(710) 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 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盛唐时期,专门满足李隆基口腹之欲的御膳房——尚食局规模庞大,一名主管,一名副手,四个负责食疗保健的“食医”。除了这些管理人员,尚食局下属人员多达八百四十多人,其中操刀掌勺的主厨就有十六人。这些人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烹饪界精英,凭借高超厨艺,为大唐皇宫提供天南地北各大菜系,丰富多彩的珍馐美味。据《全唐志·膳》记载:“宴分三级,下为‘韵宴’,菜鲜肉肥,羹药柔滑;中为‘诗宴’,翅羹多汁,玉盤上餐;上为‘文宴’,金碧集聚,鹿以肉鲜”(宴会分为三级,最低级的是“韵宴”,菜和肉都很鲜美,汤很滑;中等的是“诗宴”,鱼翅与汤都美味,在用玉做的盤子上用餐;上等的是“文宴”,餐具都用金和玉制成,能品尝鹿肉的鲜美)。

唐玄宗的饮食习惯,与其执政风格相一致,前期会吃,后期胡吃,开元年间较节俭,天宝年间趋向奢侈。开元七年(公元719 年),他看到一个卫士将剩饭倒掉,差一点杖杀之;而到了天宝年间,他赏赐安禄山的美味,却无法用金钱衡量之。不过,无论繁简,他的口味仍以胡食为主,面食多吃饼,肉食多吃鹿羊。唐玄宗比较喜欢西域口味的饮食,《旧唐书》记载:“贵人御馔,尽供胡食。”这里提到的“胡食”,就是西域风味的美食。其中的“胡饼”,是唐玄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

青年豪气,大口饮酒、大口吃饼

《唐语林》记载:“玄宗为潞州别驾,入觐京师,尤自卑损。暮春,豪家子数辈游昆明池。方饮次,上戎服臂鹰,疾驱至前,诸人不悦。忽一少年持酒船唱曰:‘今日宜以门族官品自言。’酒至,上大声曰:‘曾祖天子,祖天子,父相王,临淄王李某。’诸少年惊走,不敢复视。上乃连饮三银船,尽一巨馅,乘马而去。” 这则有声有色的笔记文字,记载了李隆基以临淄郡王的身份,出任山西潞州(今长治一带)地方长官的副手,李隆基入觐是为了参加郊祀,应是景龙四年(710)的事。暮春三月,李隆基与长安豪家弟子饮酒。富二代、官二代让自报家门。唐玄宗直言,我是皇孙。然后,狂饮三杯酒,吃个大馅饼,扬长而去。“巨馅”的关键是“巨”,在胡食系列中,只有《酉阳杂俎》所记载的“毕罗”,与之吻合。《酉阳杂俎》描述这种食物时用“形粗大”三个字,所突出的就是“巨”。这种食物在当时的长安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小吃,由波斯传入,内有馅,能蒸能烤,品种有“樱桃毕罗”、“天花毕罗”、“蟹黄毕罗”。大口饮酒、大口吃饼,足见唐玄宗的豪气。

这则故事的三个月后,六月就发生了宫廷变乱,李隆基走进皇权统治的核心,两年之后,李隆基登上帝位,再过一年,即713 年,唐代便进入到标志性的盛唐开元时期,恰是唐代建国将近一百年。

依据时令,花样变换

根据时令变换,尚食局会变化花样,为皇帝添加新品种,改善口味。当时的节假日,主食都是各类可口的面食。到了八月初五“千秋节”,唐玄宗生日这一天,会吃一种“汤饼”,类似今天的生日面。

炎热的夏天到来,会吃槐叶凉面。《唐六典》记载这种凉面说,“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这里说的“槐叶冷淘”是一种凉面,以槐树的嫩叶捣汁和面,做成细面条,煮熟后用冷水浸泡,凉透后加入调味佐料,可谓消暑之上品。生活在玄宗时代的杜甫有“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之句,可见,天热难耐时,有时唐玄宗的晚餐餐桌上,肯定少不了一大碗“槐叶冷淘”。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不少玄宗时期节假日的特色小吃。每年的端午节,宫中“造粉团角黍,贮於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粉团,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犹如麻团。角黍,就是现在的粽子。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宫内则要做“麪蠒”,“蠒”古通“茧”,这是一种包有馅的馒头。

爱打猎,爱肉食

唐玄宗还很喜欢肉食,尤其爱吃羊肉、野猪肉、鹿肉。因为除了宫廷采购和各地晋献之外,玄宗还有打猎的习惯,鹿和野猪则是常获的猎物。《太平广记》记载了两位为玄宗写生的画家,一位叫陈闳的曾为玄宗“射猪鹿兔”受诏写貌。另一位叫韦无忝的则画了玄宗“一箭中两野猎”的英姿。《旧唐书· 宗室志》也曾记载,开元二十三年(735)秋,唐玄宗在近效咸阳原上狩猎,“有大鹿兴于前然其躯,颇异于常者,上命弓射之,一发而中,及敕厨吏炙。”

唐玄宗猎获一头鹿,为了尝鲜,不顾及什么皇家尊严,在野外点起篝火,烧烤鹿肉,这感觉和在皇宫里边不一样,自己动手,吃起来格外鲜香。代卢言《卢氏杂记》还记载了玄宗发明的新菜谱:玄宗命射生官射鲜鹿,取血煎鹿肠食之,谓之热洛河。玄宗对这项专利倒是很得意,曾经作为奖赏赐给安禄山、哥舒翰等军中大将。

唐玄宗吃胡饼的时候,最喜欢的配菜“羊臂臑(nào)”,就是烤羊腿,准确地说是羊前腿,里边多胶质、脆骨、精肉,有嚼劲,口感极佳。

美食换不来人心

唐玄宗常用美食赏赐大臣,受到赏赐比较多的就是李林甫和安䘵山。李林甫的女婿郑平早生华发,李林甫疼爱他,就把玄宗赐食的“甘露羹”端给郑平喝,《海录碎事》记载这碗汤的功效时,说郑平喝后,“一夕鬓如黳”。有了这碗汤,相信喜欢养生的玄宗,绝对是有一头令贵妃心醉的黑发。后人挖掘这种汤的配制方法,说是用何首乌、鹿血、鹿筋制作而成,也许只是这碗汤配制秘方的冰山一角,因为现在无论多么高级的厨师配制“甘露羹”,没有谁今晚喝了明天早上白发全部消失的。《酉阳杂俎》记载的玄宗赏赐安禄山的食物清单中,还有几种玄宗秘制的汤剂,其中的“金石凌汤”是消热去火的,《千金翼》记载了这个方子的配制,而五术汤似乎是一种与道教养生有关的汤剂,其配方不得而知。从这张清单中,还可以窥见当年玄宗的饮食爱好。他餐桌上少不了的食物还有: 一种叫“阔尾羊窟利”的肉干,马酪、蒸梨、野猪鲜和野鸡。

唐朝自开国以后,一直有使用蕃将的传统,像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人。但他们只是冲锋陷阵的战将,并非统领一方的帅才。到了唐玄宗时代,这个传统被打破,开始重用蕃将。向唐玄宗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就是李林甫。开元年间,薛讷、张说、萧蒿等人入朝为相。这些人在地方做过节度使,以方略而积边功,入朝以后,严重挑战李林甫的权威。为了与他们相抗衡,巩固自己的权势,李林甫建议唐玄宗使用蕃将。他认为,以文官为统帅,不能在战场上身先士卒,这也是边患一直不能尽除的重要原因。唐玄宗听从李林甫的建议,提拔安思顺为节度使,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人为大将。《谭宾录》中总结这几位蕃将的特点,分别是:安禄山有功,哥舒翰有勇,安思顺能军,高仙芝善战。后来的历史证明,李林甫倡议的这种转变是灾难性的。

君王爱胡饼,妃子爱荔枝

胡饼,即烧饼、炉饼,为西域各国日常食品,是典型的胡食。唐代的胡饼类似于今之烧饼,它是在炉中烤制而成,上着胡麻,中间还可以着馅。有论者认为,胡饼是唐代随移居长安的胡人传入,后盛行民间。但其实,胡饼在唐代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原,《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饮食部·饼》引《续汉书》曰:“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也已提到胡饼:“饼,并也,溲麦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着上也。”溲,用水浸湿; 漫沍,面糊的音转。《晋书·王长文传》:“王长文,字德睿,广汉郪人也。少以才学知名,而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州辟别驾,乃微服窃出,举州莫知所之。后于成都市中蹲踞啮胡饼。刺史知其不屈,礼遣之。”由此可见,胡饼的传入早在汉代。王长文既能在成都闹市中蹲着吃胡饼,可见胡饼在晋代已成为流行的大众食品了。

胡饼通常是用纯面粉制作,但也有加羊肉馅的。《齐民要术·饼法》说:“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盐,熬令熟。炙之,面当令起。”要把羊肉等炒熟,包在面团儿里做成饼,把它炕熟,面要预先发过。北方的胡化,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开始。唐去贾思勰的北魏时代不远,当有此做法。《唐语林·补遗》卷六:“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在硕大的胡饼中,将切成片的羊肉一层一层铺进去,再加上椒豉,润以酥油,放入烤炉烤到半熟时吃。烤胡饼的火候,时间也有讲究,须慢火烘焙。由于胡饼香酥可口、易于制作、便于携带、能够长久保存,由此成为往来于 “丝绸之路”上的商旅行人的最佳食品。“胡饼”这一名称从汉到五代、宋一直在中原流行,说明它对中原的饮食文化有强烈的影响。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说: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途经咸阳望贤宫时,“日向中,上犹未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于是民争献粝饭,杂以麦豆; 皇孙辈争以手掬食之,须臾而尽,犹未能饱。上皆酬其直,慰劳之。众皆哭,上亦掩泣”。此时的胡饼,真可谓救命饼。

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出生在四川,从小就喜欢吃川东的荔枝。到后来,她发现广西广东的荔枝口味更好,朝廷每年便专门安排岭南地区进贡上好的荔枝供贵妃享用。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由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自然会尽力满足她的偏好。吃荔枝,而且要吃新鲜荔枝——这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摆上了台面。当时从盛产荔枝的岭南到长安,路程大约2100 多公里以上。刚采摘的荔枝为了保持新鲜,只有靠驿卒快马传递。按当时的加急速递每天200 公里计算,需要大约10 天半的时间。这还是不间断换人换马,保持最高速度的结果。如此煞费苦心运送荔枝,也引来国民的怨言。最终导致杨贵妃死于马崽坡。

千秋节和中秋节

唐开元十七年,百官以八月五日为唐玄宗诞辰日,定此日为“千秋节”,天宝七年改为“天长节”。

开元十七年八月初五,唐玄宗、杨贵妃在花萼楼前举行盛大的宴会和乐舞表演,庆祝第一个“千秋节”。唐教坊为此专门创作了一部大曲《千秋乐》(又名《千秋节》、《千秋万岁》),曲作者白明达,龟兹人,故此曲有龟兹乐风格。当时在“千秋节”上表演的教坊大曲还有《蝶恋花》、《清平乐》等,其中最有名的乐舞当数唐玄宗编写的《霓裳羽衣曲》。此曲最初由杨贵妃亲自表演,但宴请宾客老让“娘娘”作舞,欠妥,后来便改由舞艺出色的杨贵妃侍女张云容表演,再后来改为双人表演,再后来改为由15 岁以下少女组成的300 人的大型舞队表演。

《唐会要》记载过庆祝“千秋节”的盛况:“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后赐宴设酺,亦会勤政楼。其日未明,金吾引驾骑,北衙四军陈仗,列旗帜,被金甲……”又云:“其时,金吾及四军兵士陈仗而立; 太常设乐;教坊大陈山车、旱船、走索、丸剑、杂技、角抵、百戏,又引上百匹大象、犀牛、舞马隆饰入场为戏”,场面十分壮观。

无酒不成席,千秋节上有“舞马献酒”的仪式,玄宗爱喝的酒,则是桑落酒和清酒等。后来,文武百官认为“天长节”更吉祥,于是改名为天长节。

“天长节”庆祝了14 年后,发生了“安史之乱”,756 年,唐玄宗退位。唐肃宗李亨登基后,效法玄宗,将自己的生日农历九月三日定为“天平地成节”。那时玄宗还在世,做太上皇,所以,他的“天长节”与肃宗的“天平地成节”在一段时间便并存着过。由于这两个节靠得比较近,朝廷便有意进行改革。八月十五正好处于这两个节的中间,便将两节折中为“天长节”,而把庆贺的日期改到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为“中秋”,这个词早在《周礼》中就有了,但当时并不是节日,只表示时序,每当此日,帝王们对“月神”行祭拜之礼,百姓们并没有什么活动。《唐书·太宗记》才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但当时这个节日也不普及,只有一些文人学士喜欢在这天聚在一起,对着月亮吟之、赏之、拜之,并不热闹。

唐代宗、唐德宗都延续了八月十五过“天长节”的传统,只是庆祝场面越来越小。到了中唐后期,随着王朝的衰颓,“天长节”不再举办什么活动,这个节日便逐渐淡出了百姓的视野,而“中秋节”又慢慢在民间尤其是文人间复活。到了北宋,“中秋节”便与“春节”齐名了。到了南宋时,月饼开始出现,当时其形状不是圆的,而是像菱花,只用来祭奉月神。再后来,人们才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

猜你喜欢

胡饼天长李隆基
宋代胡饼受众人群及销售方式探析
论胡饼在唐代社会中的流行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李亨啖饼惜福
天长 深层次改革的强大合力
天长:医共体撑起县域医疗
杨贵妃生死奇遇
排挤
当代愚公张荣锁
中秋佳节话“胡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