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收藏大家的小家李登年“古代餐饮具收藏馆”印象

2018-04-26宗莲籽,李登年

餐饮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釉瓷青铜

小楼并不张扬,黑色锻造的铁艺大门,金色葡萄饰纹点缀,黑白相间的钢塑围栏,在整个小区众多的别墅群中并不显眼。院子不大,园中有花有果,花木不算名贵,但棵棵生机勃勃。这就是《中国古代筵席》及《中国宴席史略》的作者、饮食文化研究专家李登年的家。

登堂入室,正厅简欧式的装潢格调朴实无华。正门对面墙上的一幅漆绘画“荷”,引人入胜;西墙挂着上海油画家陈钧德的“山”、沈绍伦水彩画“海”,本地画家唐俊德的“岛”,山海相拥,天地人间;餐厅的正面悬八十老人李学珍六尺整张的“富贵牡丹”,魏紫、姚黄、二乔争奇斗艳、喜气洋洋,家的温馨,和谐美满!

一楼梯口,明代石刻门墩分设左右,威仪、庄重,看家守业,避邪镇宅。楼梯扶手选用枣树做成,取“念家”之意。通向二楼的转弯处,陈钧德的宣纸油画“观音”,端庄慈祥,深邃的眼神示意您进入另一境界。

雅是一种意境,一种模糊不清、难以界定的境界。登二楼,这种“雅”的感觉油然而生。室与廊全由清末窗花、旧式隔段分割而成,通透感、朦胧状,雅而不俗,别有洞天。四壁挂名人字画,摆文玩老件:西墙整面是清中期春夏秋冬四季花鸟图,条桌上摆一对嘉道青花将军罐,中间红木插屏竹黄镶郑板桥竹画诗文,仿商周青铜器的紫砂爵彝大件,四平八稳,古朴厚重,黄金位置红木莲花座上供奉金箔佛像,香炉、香筒、盘座、瑞云摆件,清雅含蓄,古典端庄,呈现静谧的禅意空间。

八仙桌上放台式电脑,太师椅边摆全包布艺沙发,书橱前横床尾长凳。如此混搭,隐藏着主人的匠心独具。上了年纪的人,看书上网久了,累了、倦了,太师椅可坐,沙发可躺、可卧,可闭目养神,可思索万千……两只大樟木箱上下放置,铜锁紧扣,严丝合缝,给人一种深藏不露、秘不示众的感觉。但樟木的樟脑香、箱中散发的墨香与供佛的檀香虚无飘渺、若隐若现,与书橱上方费新我左书“优哉游哉”浑然成趣。主人淡泊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的心境,淡雅与内敛,透露着主人的个性与品位。

三楼,是古代餐饮具收藏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丰富人的一生。

李登年先生的人生精彩是他常年累月的付出,是他兴趣爱好的厚积。几十年的心血统统溶入这百平方米的空间,成为他晚年修心养性的世外桃源。

三楼收藏馆的罩壁式博古架,供奉神、仙、佛等各式塑像及香炉供器。

收藏馆收藏的各式古代餐饮器具上千件,按青铜器、高古瓷、青花粉彩、紫玉金砂等若干系列,分门别类。东屋紫砂壶及紫砂诸器成系列,西屋以瓷器杂件为主打,中间主厅摆八个橱架。普品上架,精品入橱,珍品存柜,井井有条。

跟着藏品回味历史

商代灰陶尊

高古瓷是古代餐饮具收藏馆中的主项,从陶到瓷,从爵觞尊俎到杯盏碗碟,见证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商代青铜爵

人类文明始于饮食的进步,青铜器推动文明的发展功不可没!馆中青铜器的数量不多,但件件经典。

战国蟠螭神鸟纹青铜鼎

在古代,青铜鼎不仅具有食用器具的实用功能,更是作为政治权力的象征而赋于了它至高的地位,在当时拥有它的种类和数量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的等级高低,其中九鼎被作为中央政权的象征。

战国方壶

与国宝陈璋方壶同。齐宣王五年,田忌重执政,派大将陈璋率兵灭燕,夺国宝一方一圆。圆壶现存南京博物院,成镇馆之宝,方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西周蟠虺纹青铜簋

古代盛水器具,上古时期的簋一般为陶质制成,西周开始出现青铜簋,它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到了西汉时期仍有铸造使用。

宋代耀州窑龙首公道杯

公道杯是酒器,杯中心直立一龙首,外底部有一漏孔,注入酒,浅,则滴水不漏;满,则水流殆尽,故称公道怀。传说唐明皇赠这种杯给杨玉环,以警示做人“知足者酒存,贪心者酒尽”,与当今社会提倡公平合理务实谦让的社会美德理念相吻合,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清康熙乌金釉碗

乌金釉瓷器是历代黑釉瓷中水平最高的名贵单色釉,它制作精细釉面平整,成品的釉面乌黑晶亮像镜面一样,它深沉似水凝重华贵自有气势,因其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而存世稀少。

清早期郎窑红斗笠碗

郎窑红是单色釉瓷器中最鲜艳的品种,它是清代康雍乾盛世的产物,是由康熙时期的督陶官郎廷佐监制督烧而得名,色彩鲜明绚丽,具有强烈的玻璃光泽,口沿釉薄露出的白边被称为“灯草口”,而底部釉汁流垂不过足,所以也就有了“脱口垂足郎不流”的俗称。

明中期娇黄釉暗刻龙纹盘

自隋唐以来,黄色成为皇家宫廷的御用色,因此黄釉瓷器倍受宠爱。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时期是黄釉瓷器生产使用的顶峰,这阶段烧制的娇黄釉瓷器淡雅明丽、娇嫩可人、日臻完美,既符合皇权的等级要求,又符合含蓄唯美的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釉瓷青铜
青铜面具
陶瓷玩具
黑釉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耀州窑类单色釉瓷艺术的表现瓶颈与突破思考
青铜之光
从黑釉瓷盏看宋代茶文化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青铜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