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哲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2018-04-25余谋昌

鄱阳湖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

余谋昌

[摘 要]生态哲学以生态学的观点看待世界,又称生态学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作为活的有机系统,以整体的形式存在并起作用。生态哲学以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为基本问题,以实现人、社会、自然和谐为目标,是一种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它超越“主—客二分”的现代哲学,以新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建构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关键词]主—客二分哲学;生态哲学;道路惯性;生态文明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①2012年,党的十八大制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布置,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路线图。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率先走上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进入人类文明新时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新时代需要新的哲学。从工业文明的“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到“尊重自然”的哲学,或者说从“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哲学到“人与自然统一”的哲学,这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和超越,是新的哲学范式的产生。

一、超越现代主—客二分哲学

现代哲学是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哲学。它认为,人是主体,而且只有人是主体,人是存在主体、价值主体和认识主体,因而具有主体性,即具有目的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认识能力和智慧,这是人的价值;人以外的生命和自然界是客体,它没有主体性,没有目的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认识能力和智慧,因而没有价值,只是被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人们高举“主—客二分”哲学的伟大旗帜,弘扬人的主体性的伟大力量,战天斗地发展生产,取得工业文明的伟大成就。但是,伴随这一伟大成就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全球性生态危机和全球性社会危机全面凸现。它导致一场伟大的世界环境保护运动,一种新的哲学范式——生态哲学的产生。

(一)现代哲学是“主—客二分”哲学

现代“主—客二分”哲学,产生于16—18世纪。这是科学技术革命和世界工业化取得伟大胜利的时代,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在总结这个时代胜利和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代表这个时代精神的哲学思想。恩格斯指出:“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在唯物主义者那里,这已经是一目了然的了。”①它的创立者笛卡儿和伟大物理学家牛顿是主要代表人物,因而又称为“牛顿—笛卡儿世界观”。

笛卡儿提出一个重要命题,即“我思故我在”。它提高人的自我意识,张扬人的主体性。笛卡儿是“二元论”主—客二分哲学的创立者。他认为,存在两种独立存在、互不依赖的实体,即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观念实体);物质世界的运动按力学规律进行,可以把它归结为小粒子、原子的简单位置移动。马克思指出:“笛卡儿在其物理学中认为物质具有独立的创造力,并把机械运动看做是物质生命的表现……在他的物理学的范围内,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②

主—客二分哲学以力学规律解释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因而又称为“机械论世界观”。它以二元论和还原论为主要特征,“企图用力学定律解释一切自然现象,把自然界中各种各样不同质的过程和现象(化学的、生物的、心理的等等)都看成是机械的。它认为运动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由外部作用即物体相互冲撞所引起的物体在空间的机械移动”。它“否认事物运动的内部泉源、质变、发展的飞跃性以及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③。

美国学者麦茜特(Carolyn Merchant)把这种机械论的世界观关于存在、知识和方法的看法,概括为五个预设:(1)物质由粒子组成(本体论预设);(2)宇宙是一种自然的秩序(同一原理);(3)知识和信息可以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境域无关预设);(4)问题可被分析成能用数学来处理的部分(方法论预设);(5)感觉材料是分立的(认识论预设)④。她进而指出:“在这五个关于实在的预设的基础上,自17世纪以来的科学被普遍地看作是客观的、价值中立的、境域无关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⑤;“这些预设完全同机器的另一个特性相容——控制和统治自然的可能性”,它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工业和政府决策的指导,这样,“关于存在、知识和方法的预设使人类操纵和控制自然成为可能”⑥。“根据笛卡儿的见解,这个方法是征服自然的关键,因为这些被几何学家使用的推理方法‘促使我们想象,所有在人的认识能力之下的事情都可能以同样的方式相互關联。遵循这种方法,就不会存在遥远得使我们不能达到的事情,或隐秘得使我们不能发现的事情”⑦。这是“牛顿—笛卡儿世界观”的主要观点。在它指导工业革命以来的三百多年时间里,既是人类取得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化伟大胜利的哲学基础,又是人类掠夺自然、主宰和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

(二)“主—客二分”哲学是人类认识的伟大成就

笛卡儿反对中世纪哲学,否认教会的权威,深信人类理性的力量,创造了一种新的科学认识方法,用知识和理性代替盲目的信仰。这是具有伟大意义的。

第一,现代哲学肯定和发挥人的主体性,鼓励和张扬人的斗争精神。牛顿—笛卡儿主—客二分哲学,作为人类认识的伟大成就,是一种先进的伟大思想。在主—客二分的理论模式中,人与自然分离和对立。在这里,人是主体,自然作为客体是人的对象;人是主动的,对象是被动的;人有价值,作为对象的自然没有价值;主体拥有对象,人作为主体是主宰者和统治者,自然作为客体是人所征服、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从而形成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和行动。它高扬人的主体性和斗争精神,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发扬战天斗地和坚韧不拔的干劲,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现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同它相关,是在它指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二,现代哲学指导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依据主—客二分哲学和还原论的认识方法,形成近代自然科学思维方式,成为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哲学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指出:近代自然科学思维方式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形成的,它“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①。它使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和持久地开展下去。还原论分析方法,简化人的认识过程,缩短认识事物的时间,使得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仔细化、精细化和深化,使得科学技术分化和分工不断深入和专业化。自然科学和技术获得了巨大的进展,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各门自然科学以及各种技术科学无比迅速和蓬勃地发展,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增添了巨大的力量。

第三,现代哲学奠定现代工业生产的理论基础,指导工业化和人类生活现代化。牛顿—笛卡儿主—客二分哲学指导工业化发展,发挥人类操纵和控制自然的最大能力,取得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伟大胜利。麦茜特指出:“17世纪哲学和科学关于实在的新定义相似且相容于机器的结构:(1)机器由部分组成,(2)机器给出关于世界的特殊信息,(3)机器以秩序和有规律性为基础(在一个有序的序列中完成操作),(4)机器在一个有限制的、准确定义的总体环境中运行,(5)机器给我们以对自然的力量。”②还原论分析思维在工业化中的应用,创造了精细的、专业化的和严格的分工,创造了机械化、自动化和大生产的机器流水线。工业化大生产,是一种迅速、成功和高效率的生产。它产出无比丰富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供给市场,创造了巨大财富,使人类生活现代化。

今天工业文明的所有成果,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在现代哲学的指导下取得的,它已经以其光辉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但同时又应看到,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对人类持续生存的挑战,又是它的局限性所产生的负面作用的表现。

(二)“主—客二分”哲学的局限性

“主—客二分”哲学是工业文明伟大成就的原因,又是工业文明走向终结的原因。工业文明时代的全面危机,即人与人社会关系危机、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危机,以及它对人类持续生存的严重威胁表明,主—客二分哲学有严重的局限性和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和对立,宣扬斗争哲学,主张人类主宰和统治自然。这是当代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思想根源。其二,它强调还原论的分析方法和线性思维,认为事物的动力学来自于部分的性质,部分决定整体,因而注重首要与次要之分,强调首要的并以它为中心。其三,它强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③。

主—客二分哲学的局限性应当说当初也是存在的,但是那时人类的主要使命,是高扬自己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在更快地开发利用自然中壮大自己,争得自己的地位。但是,人主宰和统治自然,实际上是奴役和剥削自然。现在大自然开始反击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成为全球性问题,生态危机向人类生存提出严重挑战。它迫使人类承认生命和自然界的价值,承认生命和自然界的地位。

也就是说,主—客二分哲学的局限性已经全面凸现出来了,并且它不是细微末节的,而是带根本性的。在这里,哲学范式转型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严重性挑战要求哲学加以转变。这就是新时代需要新的哲学。恩格斯指出:“只有那种最充分地适应自己的时代、最充分适应本世纪全世界的科学概念的哲学,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哲学。时代变了,哲学体系自然也随之变化。既然哲学是时代的精神结晶,是文化的活生生的灵魂,那么也迟早总有一天不仅从内部即内容上、而且从外部即从形式上触及和影响当代现实世界。现在哲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哲学,而世界则成为哲学的世界。现在哲学正在深入当代人的内心,使他们的心里,充满着爱和憎的感情。”①虽然这是恩格斯一百多年前说的话,但现在仍然适用。

生态文明时代需要新的哲学,用生态文明时代的哲学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是现实的需要。

二、生态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

生态哲学以生态学的观点看待世界,又称生态学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作为活的有机系统,以整体的形式存在和起作用。生态哲学以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为基本问题,以实现人、社会、自然和谐为目标,是一种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

(一)生态哲学:一种新的哲学范式的产生

生态哲学产生于20世纪中叶一场伟大的环境保护运动。它同现代哲学起源于一个批判时代的情形一样。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文学和科学领域,批判宗教愚昧、禁欲主义,肯定人权,反对神权,主张“幸福在人间”。1789年法国革命,发表《人权宣言》,宣告“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形成“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经过哲学家笛卡儿、培根、洛克等人的推动,德国哲学家康德最后总结,提出“人是目的”这一著名的命题,并认为“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人类中心主义最终在理论上得以完成,并在工业文明发展实践中创造了人类的现代生活。

生态哲学产生于一个新的批判时代。20世纪中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全球性生态危机。21世纪初,经济危机、信贷危机和全球性社会危机,使世界历史面临一次根本性转折——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折。这是又一个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伟大时代。首先在西方兴起新的文化——生态文化,如生态哲学、生态政治学、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生态女性主义和生态神学等等。它们有一个一致的观点,这就是批判和试图超越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哲学,超越还原论分析思维,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这表示一种新的哲学世界观的产生。

1973年,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Arne Naess)发表《浅层生态运动和深层、长远的生态运动:一个概要》一文,提出“深层生态学”概念。它从对现代哲学批判到对“环境问题”的深层追问,并在与浅层生态运动的比较中,提出新的哲学观点。1984年,他与深层生态学的另一位代表人塞欣斯(George Sessions),共同制定了深层生态学的八条纲领,即生态哲学的八个主要观点:(1)地球上人类和非人类生命的健康和繁荣有其自身的价值(内在价值,固有价值),就人类目的而言,这些价值与非人类世界对人类的有用性无关;(2)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助于这些价值的实现,并且它们自身也是有价值的;(3)除非满足基本需要,人类无权减少生命形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4)人类生命和文化的繁荣与人口的不断减少不矛盾,而非人类生命的繁荣要求人口减少;(5)当代人过分干涉非人类世界,这种情况正在迅速恶化;(6)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政策,这些政策影响着经济、技术和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其结果将会与目前大有不同;(7)意识形态的改变主要是在评价生命平等(即生命的固有价值)方面,而不是坚持日益提高的生活标准方面。对数量上的大(big)与质量上的大(great)之间的差别应当有一种深刻的意识;(8)赞同上述观点的人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義务来实现上述必要改变①。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
基于TOPSIS法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评价
读《有机马克思主义》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发挥检察职能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