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采用单纯机械取栓术和动脉内复合方式治疗的效果对比
2018-04-24马勤飞
马勤飞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2--01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于神经内科的疾病类型之一,该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致病率以及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通常都属于比较急,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听力障碍、四肢不协调以及头晕等。当前,关于该疾病的发病原因被认为是由于血管遭到血栓的堵塞而导致的连锁反应,因此溶栓是该疾病获得治疗的关键,其疗效已获得众多学者认可,但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指出运用机械取栓治疗可使本病的治疗效果获得提升。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我院近来收治的多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机械联合动静脉溶栓的效果展开研究,现将研究所得汇报如下。
1 患者的一般信息与治疗方案
1.1 患者的一般信息
本次研究涉及的全部对象是选自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9:33例,年龄为48-72岁,平均年龄为(61.2±4.8)岁,发病时间为1-7小时,平均时间为(4.3±1.9)小时;乙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7:35例,年龄为49-74岁,平均年龄为(61.7±4.6)岁,发病时间为1-6小时,平均时间为(4.4±1.7)小时;两组患者在性别,发病时间以及年龄的对比上并无凸显较大差别,P>0.05,未具备软件意义,可用于本组研究的后续对比。
1.2 治疗方法 甲组全部62例患者仅接受动脉内复合方式治疗,溶栓的具体操作方法为,选择尿激酶100万U与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融合后,取其中的10%实施静脉推注,剩下部分给患者用作静脉滴注,并在一个小时以内完成滴注。尿激酶完成滴注后再给予患者动脉溶栓,该操作具体的步骤为:给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后利用造影技术找到血栓所在位置,于股动脉处经导管将将微导管送至血栓的远端,随后泵入尿激酶执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的量为每小时10000U,则在半小时内完成泵入,然后将刀断撤回;再于血栓近端及其内部分别泵入等量的尿激酶,将导管取出后在切口进行止血与抗感染后再包扎[2]。
乙组患者全部执行机械取栓治疗,具体的操作为:给患者实施局部麻醉,然后在其股动脉执行穿刺,植入动脉鞘6F,随后利用导丝在造影技术的支持下将Guiding送到病变位置,将支架植入并固定,取出血栓后 实施造影,随后将支架取出,与此同时,需回抽30毫升血液防止脱落的血栓再次回流至动脉,造影中显示成功取栓后将动脉鞘拔出,最后将切口进行消毒包扎。
1.3 指标的观察以及评定 本次研究的临床效果评价将选择Barthel指数实施最终的评定,评分超过90分者即视为效果显著,一般有效的评定划分范围在40-89分,低于40分者则为治疗无效,全部结果换算称百分比,以效果显著率+一般有效率作为本次治疗的总有效之和。另外,需要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血管畅通率、颅内出血的概率以及结束治疗3个月的病死率并做两组的组间比较。
1.4 统计办法 本组研究涉及的所有数据均使用标准的统计学软件SPSS18.0(美国)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材料,并执行t值检验[6],百分比(%)用来表示组内的计数材料,并实施卡方()检验,最后的组间结果以P<0.05作为检验具有统计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经治疗,乙组患者表示疗效显著的有41例(66.13%),一般有效的为19例(30.64)总有效率为96.77%,而甲组患者表示疗效显著的有30例(48.39%),一般有效的为24例(38.71%),总有效率为87.10%,乙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甲组,两组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 对比两组的预后效果 甲组患者中有46例患者血管获得再通,血管再通率为74.19%,而乙组患者中有58例患者的血管畅通,血管再通率为93.55%,乙组明显优于甲组,两组的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距,P<0.05。在颅内出血的比较中,甲组存在5例,颅内出血率为8.06%,乙组中有2例,颅内出血率为3.23%,此项数据中,两组的差别较小,P>0.05;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发现甲乙两组的病死数量各为2例以及3例,两组的组间差别较小,P>0.05,组间对比不具有统计意义。
3 讨论
我国的医疗技术在近年来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逐渐在加剧,部分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疾病的發病在近短时间以来得到急速上升。急性脑梗死就是其中常发的老年疾病中的一种,且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3]。
动脉溶栓相比于静脉溶栓的效果较好,但是药物直接进入动脉,作用范围较小,动静脉联合治疗的效果又比其他两种单独治疗的方法都显著,各取其中优势结合,因此溶栓效果良好。机械取栓可将血栓破碎后完整取出,因此降低血栓复发的可能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我院近期收治的多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获得了良好成效。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机械取栓进行治疗的疗效比较确切,主要表现为其临床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为96.77,相比动静脉结合溶栓的有效率,该治疗方式具有明显有的优势,P<0.05,另外,乙组患者术后的血管再通率也明显高于甲组,P<0.05,但在两组颅内出血情况以及术后病死率的对比上,两组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术后血管通畅恢复率好,对疾病的临床救治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朱荣彦,柳晓锋,李丽,侯永革,刘翠平,齐秀彦,谢少云.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7,39(21):3312-3314.
颜丙秀,蒋亮亮.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的特殊护理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1):23-24.
刘薇薇.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28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