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疗法在颈椎小关节错缝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2018-04-24张忠旭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错缝配穴颈椎

张忠旭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康复科,山东青岛 266000

颈椎小关节错缝(dislocation of small joint of cervical vertebrae)指的是一组颈椎间出现退行性病变,引起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可导致患者交感神经、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受到压迫与刺激,继发引起的小关节错位疾病。针对此病病因可能与受寒、外伤所致的颈部曲线改变有关。临床治疗以西医干预为主,原则在于恢复患者颈椎位置,但在近年来的临床中反应此方式的应用效果十分有限,并提出介入中医学干预的治疗理念[1]。该文对2015年5月—2017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80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观察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收治的80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该组患者入院均行相关检查确诊,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病例入院均表现出颈椎小关节错缝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臂、颈、肩等部位疼痛异常,造成活动受限、感觉障碍等;③该次研究内容获得相关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该次研究内容不知情者。②伴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或疾病者。③伴有感染性、血液性疾病者。④对该次研究内容不知情,或由于多因素无法完成该次研究内容者;该组病例中男性52例,女性28 例;年龄 45~69 岁,平均年龄(58.13±1.43)岁;现依据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4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执行常规治疗,内容包括理疗、制动、药物干预、颈椎牵引等,其中颈椎牵引主要利用颈椎牵拉机完成,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实现肌肉的牵引治疗,牵引重量选择7~14 kg,每日完成一组;②分析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具体内容为:选择穴位包括曲池穴、大椎穴、悬钟穴、颈夹脊穴、足三里穴、肩部、肾俞穴(配穴)、阳陵泉穴(配穴)、天宗穴(配穴)、身柱穴(配穴)、中渚穴(配穴)、肩井穴(配穴)、环跳穴(配穴)、阳池穴(配穴)等。方法包括:①温灸法:在患者出现进针得气表现后,采取平泻平补针法进行温针灸,以1~2 cm艾条为针柄套,穴位选择上述3~4个主穴位,配合2~3个配穴,1次/d,以 7~10 d为 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②温灸器灸:选择穴位风池穴、颈夹背穴,对于其中存在手指麻木者外加合谷穴;头晕头痛者加太阳穴、后溪穴、百会穴;多汗者加复溜穴、肺俞穴;采用艾条作为选用药,点燃并置放于湿灸器皿内,调整外层温度为50~60℃为宜,对诸穴完成熨按,各个穴位持续3~5 min,并在灸完后给予推拿整复。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治愈为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颈椎部位功能均恢复正常,日常生活未受到影响;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颈椎部位存在偶尔不适感,但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好转,颈椎部仍存在明显疼痛感,但较之治疗前明显缓解;无效为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对于研究内产生的数据均输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 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且分析组住院时间为(23.46±2.52)d明显短于对照组(31.13±1.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颈椎小关节错缝主要由于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颈椎部伸屈、外力等多因素引起,常见于从事司机、长期伏案工作等群体[2]。该病所指人体颈椎部小关节面发生微小错位,不在正常活动范围内,此病型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突出发生于青壮年人群中。患者临床表现以疼痛多见,若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可能促使病情延误,引起双肩不平,形成颈椎病,更甚者可能出现迷走神经刺激征与精髓压迫症,不仅增加了治疗复杂性,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均带来严重影响。

在中医学中,依据该病的病理表现归为“骨错缝、筋出槽”证型范畴,针对此学说于唐前虽有相关记载,但其论点表现含混,如《礼记·月令孟秋》所言,"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又见于《旦礼记集解》的解释是:"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3]。其中断便就包含了骨折和筋伤。随着现代社会对历代医学家研究总结,逐渐完善并丰富了此学说[4]。颈椎为人体之中轴,疾病的出现导致日常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常规治疗主要以西医为主,并搭配理疗、制动、药物干预、颈椎牵引等结合,虽可获得一定效果,但相对有限。基于中医学理论的针灸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另外在针灸穴位的选择方面同样具有可圈可点之处,针对各个穴位功能不同给予相应的刺激,如被本次治疗期间,通常以针灸病变部位的经穴为主,配伍适宜的配穴,促使疗效收益最大化。因此从研究结果可见,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且分析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由此提示针灸疗法介入颈椎小关节错缝中确可获得理想效果。这在黄卫[5]的研究中得到同样证实。

综上所述,将中医针灸疗法引入颈椎体小关节错缝中确可获得理想效果,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本鑫.评价中医针灸疗法在颈椎小关节错缝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8):66-67.

[2]陈艳萍.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的中医针灸治疗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46-47.

[3]杨金锁.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273-275.

[4]程丽萍.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7):129-131.

[5]黄卫.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s1):165-166.

猜你喜欢

错缝配穴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脊柱缘何“骨错缝”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研究现存问题的思考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错缝结构对隔墙传声损失的影响研究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