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2018-04-24刘慧
刘 慧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7)
急性脑血栓患者发病后需要及时进行护理,治疗1个月后是关键时期,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吞咽功能和意识以及语言功能的恢复等有重要的影响,针对其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做好基础训练,满足患者具体要求。早期康复训练从肢体主动运动、被动运动、语言康复训练等方面入手,要积极鼓励患者进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减少消极因素的影响。护理干预的优势明显,能让患者尽快康复,不良影响少。为了分析护理干预在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应用效,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1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早期康复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1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35例患者,乙组36例患者。甲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在53~78岁,平均年龄(64.2±2.8)岁。乙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52~77岁,平均年龄(65.3±1.8)岁。两组患者年龄在年龄和性别等常规性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干预,对乙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详细如下:
1.2.1 心理护理:部分患者心理压力比较大,术后可能缺乏锻炼,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安慰,能缓解不良心理。部分患者突然患病后,心理承受力下降,思想压力增加,患者家属需要和患者进行密切配合,做好思想工作,取得患者配合后,分析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激发患者对生活的信心[1]。
1.2.2 语言训练:多数患者活动不便,甚至存在语言掌握等,因此在后续护理过程中需要给予帮助,编制语言计划,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解,激发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此外以改善语言功能为主,适当进行肌肉运动,从单音进行训练,首先进行短词、短句、而后进行较长和比较复杂的句子。
1.2.3 肢体功能训练:在临床研究中要适当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多进行翻身动作,结合症状轻重选择不同的体位,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为了避免出现瘫痪导致褥疮的现象,翻身时需要进行基本活动锻炼,增加肢体活动量。此外需要进行行走训练,训练患者平衡协调的能力,第一阶段基本固定后,注意增加活动量,做一些基本的活动,在原地踏步,轮流抬腿。上肢功能的康复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康复需要有节奏性,坚持运动[2]。
1.3 临床效果评价。显效:患者有关神经功能恢复,不存在其他炎症。有效:相关炎症逐渐缓解,早期康复效果明显。无效:护理效果不明显,甚至存在其他炎症。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和有效人数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甲组35例患者中24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8.5%,乙组36例患者中32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8.9%,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乙组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9.1±1.5)分和(89.9±2.2)分,甲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5.6±1.8)分和(70.2±2.9)分,乙组的功能明显系数明显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脑血栓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症状,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属于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实践证明,该病半年后为最佳康复时期,要结合具体情况,及时进行护理,满足临床指标要求。心理疏导、语言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等均是护理重要内容,积极进行正确的护理和指导,能有效促进神经侧支循环功能恢复。
脑血栓患者年龄比较大,自身肢体功能下降,患者卧病休息期间,鼓励患者进行运动,让患者完成日常活动,包括:洗漱、穿衣和移动身体等。此外进行被动运动,对患肢进行按摩,避免出现肌肉萎缩或者其他不良针状。对于四肢功能障碍或者病变现象,可以按照大关节到小关节的顺序进行。而后是体位变换,适当的体位变化能满足基础护理要求。为了避免出现侧肢被压的现象,需要进行基础训练。发病后及时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耐力练习,提升对坐姿的认知,最开始的坚持时间为10 min左右,循序渐进进行,适当调整坐位时间。练习增加到80°左右,坚持半个小时左右。每天需要进行坐位训练,而后进行站立训练,鼓励患者提升自身运动能力。多数患者年龄比较大,自身认知度下降,受到障碍性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指导,会导致患者情绪化严重,因此护理干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结合具体情况给予心理安慰和鼓励,提升患者认知度,主动接受护理,进而提升早期康复护理满意率[3]。
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甲组35例患者中24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8.5%,乙组36例患者中32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8.9%,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乙组的功能明显系数明显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急性脑血栓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其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能满足患者自身要求,在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需要合理应用该护理方式,满足患者要求,因此该护理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1] 王敏.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5):286-287.
[2] 曹玉燕.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282.
[3] 姜洁蓉.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