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膀胱癌患者应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热灌注联合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8-04-23苏学勇潘翔刘永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7期
关键词:电切术膀胱癌尿道

苏学勇 潘翔 刘永昌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发生于膀胱黏膜,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1]。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于儿童。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上将膀胱癌分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鳞状细胞癌、膀胱腺癌、膀胱透明细胞癌、膀胱小细胞癌、膀胱类癌等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膀胱尿路上皮癌, 约占膀胱癌患者总数的90%以上[2,3]。此次研究观察膀胱癌患者应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热灌注联合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76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在本院经膀胱活检以及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膀胱癌;②均在本院进行尿道电切术治疗。排除标准:①患者入院前已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疾病;②存在肌层浸润者(有保留膀胱意愿者除外);③肿瘤充满膀胱者;④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征得患者及其家人同意,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8例。观察组男27例, 女 11例;年龄34~71岁, 平均年龄(50.23±7.28)岁;单发29例, 多发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35例, 其他3例。对照组男26例, 女12例;年龄35~73岁, 平均年龄(50.45±7.62)岁;单发28例,多发1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34例, 其他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丝裂霉素膀胱内常温灌注化疗, 将30 mg丝裂霉素(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9025, 规格:10 mg)溶于50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 使用导尿管将膀胱内尿液排尽后, 灌注药物, 结束后拔除导尿管。1次/周, 治疗6次后改为2次/月, 共灌注6次。观察组术后给予丝裂霉素膀胱内热灌注化疗。将灌注液升温, 温度设置为45℃, 先灌注300 ml, 之后用循环模式灌注2 h, 300 ml/min, 完成后保留100 ml药物随尿液排出[4]。1次/周, 治疗6次后改为2次/月, 共灌注6次。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3年的随访, 以家庭随访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 免疫功能指标以患者空腹时血清CD3+和CD4+水平表示, 取患者空腹静脉血, 离心血清样待用, 采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COULTER 公司)进行检测[5]。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 包括尿路刺激性疼痛、尿路感染和疲劳不适。随访3年, 统计3年内患者复发情况和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3年内复发情况与死亡情况比较 观察组3年内复发率与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t1、P1为治疗前后比较;t2、P2为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t3、P3为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

组别 例数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t1 P1观察组 38 CD3+ 39.45±4.62 66.49±6.03ab 21.943 0.000 CD4+ 25.49±4.68 39.03±6.27ab 10.668 0.000对照组 38 CD3+ 39.43±4.72 50.37±5.05a 9.756 0.000 CD4+ 25.73±5.29 30.26±5.24a 3.939 0.000 t2 0.019 12.634 P2 0.985 0.000 t3 0.209 6.616 P3 0.828 0.000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3年内复发情况与死亡情况比较[n(%)]

3 讨论

膀胱癌的病因复杂, 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 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 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 膀胱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6]。患者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后用膀胱灌注治疗预防复发。膀胱癌术后复发率较高, 因此术后需给予相应的治疗加以预防, 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率[7]。

采用热灌注的方法使化疗药物达到45℃左右, 循环腹腔热灌注治疗, 可充分发挥热效应, 提高胞内对化疗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提高胞内药物浓度, 提高化疗效果[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内复发率与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热灌注联合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减少3年内膀胱癌复发和死亡。

综上所述, 丝裂霉素膀胱内热灌注联合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 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对于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可明显降低患者3年内复发率和死亡率。

[1] 刘清源, 段小雨, 王灵点, 等.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术后膀胱热灌注化疗与常温灌注化疗的疗效对比分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 31(2):174-175.

[2] 李伟亮, 谢宁 , 吴振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使用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定期灌注化疗治疗膀胱肿瘤临床研究.陕西医学杂志, 2016, 45(7):902-904.

[3] 王俞, 李煜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辅助膀胱热灌注化疗的应用进展.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6, 21(6):560-563.

[4] 杨华, 李坚勇, 谭卫, 等.不同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 28(12):59-61.

[5] 高飞, 王贵荣.丝裂霉素膀胱内热灌注联合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32例.中国药业, 2015(17):85-86.

[6] 刘晓林, 刘彩芬.丝裂霉素膀胱内热灌注疗法对膀胱癌患者症状缓解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抗感染药学, 2017(2):368-370.

[7] 王斌, 王行环, 崔书中, 等.丝裂霉素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高复发浅表性膀胱癌的初步临床研究.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6):431-434.

[8] 于航娜, 柳冉冉, 申智慧.丝裂霉素持续循环热灌注在预防复发性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8):62-63.

猜你喜欢

电切术膀胱癌尿道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男性急性钝性尿道损伤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充气式加温系统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效果分析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陌生的尿道肉阜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