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高职类校园媒体融合与资讯平台建设研究
2018-04-19王德良李军政刘珍杰
王德良 李军政 刘珍杰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发展,形成了一个前的既并存、并立又互融、互通的媒体融合的宣传格局。如何在全媒体环境下做好高职类校园媒体融合发展和校园咨询平台建设是摆在全体高职类院校新闻宣传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校园全媒体分类简析、媒体管理现状和如何做好媒体融合方面做了研究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全媒体;媒体融合;新媒体联盟;工作机制
一个日益清晰的事实——“每人都是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并且成为时代主流。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这个全媒体大潮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既并存、并立又互融、互通的媒体融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如何在全媒体环境下做好高职类校园媒体融合发展是摆在全体高职类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类校园全媒体分类简析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和校园特殊的宣传环境,高校校园媒体一般存在报刊、广播、电视、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及橱窗、展板等形式多样的媒体形态。大学校园非市场化,新闻宣传环境较为封闭,缺乏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导致众多媒体形式并存,发展程度各异,但又发挥着独特的宣传作用。
(一)传统媒体受官方依赖但前景堪忧
校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般运营时间较久,已经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新闻编辑经验,具备可靠的新闻宣传队伍,拥有一套较为规范的新闻生成流程,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因此学校官方新闻般依赖传统媒体进行发布。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也很强,如校报、校刊版面有限,信息源单一,时效性差,视角狭窄;广播内容有限,播音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校园广播沦为“鸡肋”和“起床号”;电视制作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接收设备要求高,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传统媒体在“00后”大学生群体中备受冷落,前景堪忧。
(二)新媒体受青年学生群体追捧但潜藏风险
以门户网站、校园贴吧、手机媒体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备受青年学生追捧。尤其是以手机为载体的新闻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以其信息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信息互动性强、亲近性的视角观点等特点备受学生追捧,新媒体也就成了他们接受外界资讯和观点的主要渠道。但这类媒体的信息承载方一般是第三方机构,通过手机传播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宣传管理部门并不能进行审核,无法保证信息的健康和安全性,潜藏着较大舆情风险。
(三)辅助性媒体的非主流性发挥独特作用
辅助性媒体包括学校橱窗、展板、横幅、电子屏、易拉宝、海报等,由于成本低廉、传播形式简单直接、可操作性强、技术含量低,因此这类媒体也成为高校内常见的宣传手段。然而这类媒体形式弊端也很突出,此类媒体一般由各学院、各部门自行负责,分散管理的方式容易导致其内容混乱、标准不一、杂乱无章,甚至会影响学校整体的校园环境。
二、高职类院校新闻宣传管理现状
大部分高职类院校的新闻宣传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管理下,进行分级管理,党委直接管理学校门户网站、官方“两微一段”外,其他媒体具体由校团委、学生处以及二级学院自行管理。但由于组织架构、职务职能等现实原因,高职类院校的新闻宣传机制仍然是以传统媒体运作形式为基础。学校主管宣传的部门与新闻供稿部门组织较为松散,基本上各自为战,缺乏连贯协调的运行机制,学校宣传部仅仅负责对各部门的稿件进行方向把关和后期编辑,各部门的新闻写作也较为被动且策划性、积极性不高。
各部门缺乏年度宣传及中长期品牌维护相应的策划文案和规划,对主题宣传活动和社会热点缺乏专题策划,对外主动宣传能力不足,新闻宣传组织机制活力不足,缺乏主动宣传意识。
三、以新媒体联盟为平台。实现校园全媒体融合发展
校园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未来高校宣传工作的发展趋势,但融合并不是简单的“1+1+1”叠加,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成熟可靠的运营队伍和运转流畅的工作机制,那么媒体融合也只能是有名无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以学校宣传部门牵头成立全校性质的新媒体联盟,以联盟为组织核心,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将各类宣传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将各级宣传队伍统一纳入全校编辑系统,实现各类媒体平台的共振、共赢,达到信息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一)联盟组建方式和人员管理
宣传管理部门应该对全校范围内的媒体平台进行统一的认证备案,凡备案登记的媒体平台即成为校园新媒体联盟成员,由党委宣传部门统筹管理。联盟成员所在部门至少委派1名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负责内容的审核工作;新媒体指导老师统一纳入学校新闻宣传队伍成员,组宣处根据学校精神文明考核管理办法进行绩效考核管理。
联盟成员的具体负责人员(一般为学生)统一纳入学校新媒体中心编辑委员会管理;宣传部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对编委会成员根据现实表现进行组织考察和推优评先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积极性。对尚未建立新媒体平台号的院部,学院以学生团总支的名义加入,部门以所在党支部的名义加入,学生社团以社团名义加入,为他们提供发布平台。
(二)联盟工作机制
1.信息传播联动机制
在学校新媒体上建立统一的入口,在学校重大事件节点和重大庆典活动之际,全校宣传平台“一盘棋”,组织统一发布信息或提供通用发布素材,形成宣传声势。
2.文化形象联展机制 针对学校和各部门主办的展览、演出等文化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形成文化素材库,联盟成员提供素材,共享成果。
3.舆情事件联对机制
针对舆情事件或突发事件,在学校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一发布信息,进行舆情应对。
4.知识产权联享机制 联盟成员互相授权允许转载其他成员已发布信息,转载时注明来源。采取一定的激励制度,鼓励各成员单位多创作原创性内容。
5.工作队伍联训机制
依托联盟组织对新媒体管理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新媒体工作能力。同时建立后台沟通的微信群,方便交流和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媒体的融合發展是大势所趋,而且目前高职类院校也已经具体了媒体融合的基本条件和驱动力。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高校必须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大力投入,校园媒体必然能够在全媒体有机融合的基础上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