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多元课程评价策略

2018-04-18福建省寿宁县大同小学毛景丽

小学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家人儿童家长

福建省寿宁县大同小学 毛景丽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的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重视儿童的个性化表现;评价主体多元、尺度多元、渠道多元,力求准确、全面地评价儿童。”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该客观、公正地表扬学生在日常表现、品德等方面的优点,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积极鼓励儿童自评、互评,鼓励家长与其他有关人员的广泛参与。

一、侧重教师的多元评价——心灵鸡汤式的课程评价策略

有著名教育家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的情况加以施肥、浇水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谨言慎行,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定,评价应该是积极且充满爱心的。

1.搭建激励式的评价主渠道

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儿童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鼓励和赞赏。”教师要主动为学生营造正确、良好的学习评价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鼓励为主,让孩子们自信满满,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例如:“你的想法不错”“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对于平常表现不突出的学生偶尔的一次进步,教师更要鼓励:“你真让老师惊喜”“哇,你真让老师刮目相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更有信心投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奖励小实物来激励学生,如对课堂表现好的学生每次发张表扬信,学习进步的也发张表扬信,累计五张表扬信可兑换一枝铅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高兴,这种鼓励方式更能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2.建设平等的师生对话评价形式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程有效性的保障条件之一。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学校,很多事情都不懂,交谈中有很多事情都会让人忍俊不禁。如有一次和一位学生交谈,他说:“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好吗?”“秘密?你说来听听。”“我姨生了个孩子,是男的还是女的?”“我当然不知道。”“是女的。”“哦!”“我又多了妹妹。”“这个老师知道。”整个过程我都微笑,充满好奇,这位学生临走踮起脚跟我说:“老师,我愿意把秘密告诉你。”微笑、好奇虽然不是言语的评价,但却让这位学生如沐春风,觉得这位老师爱听我讲故事,这就是最好的评价。又比如很多一年级新生会在课堂上要求上卫生间,教师你又不能让他(她)们尿在裤子上,只好先同意上卫生间,但课后一定要进行一番好好的谈话,使之明白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可以这样问:你在上课的时间去卫生间,既影响老师上课,还影响同学听课,这种做法对吗?如果大家都要去,老师的课还能上得了吗?在学生低下头时,我紧跟着一句:以后下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先上卫生间,请你记住哦!果然几次之后,这种课堂上卫生间的现象基本消失了。对这种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教师的评价言语不能训斥,更多要和颜悦色,带点嗔怪,晓之以理,要通过平等对话让学生自己明白并逐渐改正。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平等的,平等的对话使师生关系越来越密切。

3.建设父(母)爱式的聊天评价方式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时家庭式的聊天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例如学习《家人的爱》一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家人与自己的合影照片,准备一个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上课时,我请一些学生介绍相片中的人,讲相片外的故事。“我爸周末陪我去登山。”“妈妈每天送我上学放学。”“这是我生日时全家照的,全家人陪我一起过生日。”“我生病了,爸爸妈妈特意从外地赶回家带我去看病。”……正在学生滔滔不绝大说家人的好时,突然有位学生插了一句:“我爸一点都不好。”我立刻停下请他来说,于是他说爸爸在外打工,把他寄养在亲戚家。我问他在亲戚家快乐吗?他回答,这个还不错,就是有点恨爸爸。这时这节课刚好结束,于是我把他带回了办公室,进行了父子式的聊天。原来他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带着他。我说:“假设老师是你的父亲,外出打工挣钱只为供你上学,你还怪我吗?”他沉默良久,摇了摇头,于是我说:“爸爸不是不爱你,他这么做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你明白吗?”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说,说就是有点想爸爸了。我顺势拿出电话,让他给他爸爸打电话。作为教师,应该要读懂学生的所思所想,走入他们的内心,让学生懂得爱有很多种方式,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家人付出了多少心血。所以教师有时也要扮演家长角色,让学生敢于敞开心扉,所以这种评价更像是聊天,是学生的心灵鸡汤。

二、注重开放的多元评价——生态发展式的课程评价策略

裴斯泰洛奇说:“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随着课程内容逐渐开放,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也趋于开放,不再像过去评价由教师一人完成,现在评价则由学生、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等,实现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自我评价是儿童发展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儿童在体验生活和参与生活中,学会是非,懂得美丑,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发现不足,进而改正。如在学习《和钟姐姐交朋友》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分成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写作业、按时睡觉四个方面,每天在按时完成的每个方面给自己画一个星,每周比一比谁的星最多,再给予一定的奖励。活动开展几周后,迟到现象消失了,学生们都有了时间观念。再比如在学习《我自己会整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自己完成的给自己点个赞,在括号内画星。①我自己穿衣( );②我自己刷牙洗脸( );③我自己洗澡( );④我自己吃饭( );⑤我自己收拾书包( );⑥我自己整理玩具( );⑦我自己叠被子( );⑧我自己整理图书( );⑨我自己整理书桌( );⑩我能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懂得家人的辛苦,也懂得今后自己会做的事一定自己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创造学生自我评价的空间,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学会关心,学习做人。

2.互相评价促进儿童共同发展

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参与的各种活动、游戏,这就说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非常重要。比如我在班里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奖章分为整洁章、文明章、孝顺章、友爱章、学习章。活动分周开展,每周抢到五枚章的人奖励一枝铅笔。抢到三章者,奖一块橡皮。活动开展到期末,抢到奖章最多的十个人,评为优秀少先队员。整个争章活动由学生自主组成评委,互相评价,互相监督,作为教师的我只是相机引导,及时提醒,让大家都能信服。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促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互帮互助,使同学间更加友爱团结,营造了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所以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是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有力途径。

3.家长评价是儿童发展的重要补充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势必影响孩子的成长,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和学校之间的教育是互补的,家长的评价必不可少。比如在学习《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我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要求家长评价,并签字。

完成效果(不错、一般、没做)家长签字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我为家人做的事情 给家人盛饭为家人洗水果给家人端杯水 拖地 学洗碗

通过家长的参与、评价,这次作业完成的效果很好,学生懂得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从中获得快乐。所以,家庭的教育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父母良好的教育及恰如其分的评价。

总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活动,享受活动过程的快乐。同时,每次评价、每个评价都应该是多元的、开放的,都能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猜你喜欢

家人儿童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身体健康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完形填空三则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