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药扎里奴思方对不同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8-04-17顾玉宝刘敬霞甘佳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风动阻络气虚

顾玉宝 刘敬霞 刘 超 王 枫 甘佳乐 李 娟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4)

脑梗死(CI)是指各类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或脑软化〔1〕。其中急性脑梗死(ACI)占全部CI的60%~80%〔2〕。研究显示,ACI的死亡率为20%~30%,约75%的存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35%〔3,4〕。CI急性期的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ACI具有明显的优势,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实验研究发现,《回回药方》中扎里奴思方(扎方)可调节脑缺血后炎症因子的浓度变化,发挥抗炎作用,从而对神经元损伤起到修复作用〔5,6〕。本研究观察扎方对不同证型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明确扎方治疗ACI的适宜证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院脑病科2016年1~12月确诊为ACI、符合纳入标准、发病在4 w以内的1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3例,女67例,年龄36~80〔平均(64.94±10.40)〕岁。根据中医证型分布依次分为:痰瘀阻络证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8~80〔平均(65.78±10.36)〕岁;气虚血瘀证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6~78〔平均(64.57±10.41)〕岁;风火上扰证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6~80〔平均(64.66±10.43)〕岁;痰热腑实证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38~79〔平均(65.23±10.38)〕岁;阴虚风动证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7~80〔平均(64.46±10.44)〕岁。各组治疗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符合西医CI急性期诊断〔7〕;②符合中医脑卒中诊断〔8,9〕;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5 分;④年龄35~80岁。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②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③一经检查证实由脑外伤、脑肿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卒中患者;④合并有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⑤精神障碍或严重痴呆者;⑥有脑卒中病史且遗留后遗症者。

1.3治疗方法各组均给予同等基础治疗,超早期(<4.5 h)溶栓治疗;急性期(4.5 h至14 d)抗血栓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凝、东凌迪夫降纤;根据病情及并发症酌情加用脱水剂、降糖药、降脂药或降压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扎方汤剂治疗,药物组成为:法里公(茴香)12 g、兀沙吉(乳香)12 g、木里叶(没药)12 g、法忒刺撒里荣(当归)12 g、撒法郎(红花)12 g、牡丹皮9 g、芦荟12 g、伯思八牙(水龙骨)12 g、干祖伐(怀牛膝)24 g、肉桂6 g、腽肭脐(海狗肾)12 g、阿夫忒蒙(菟丝子)12 g、安息香12 g、石菖蒲12 g。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餐后半小时服。14 d为1个疗程,急性期后3、6个月各随访1次。其中药材和汤药的制备均由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院制剂室购置和煎熬加工,每剂规格为200 ml,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1.4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入院时、入院后7、14 d及后期随访3、6个月各时段以下指标变化情况:①临床疗效评定;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评定:按照Barthel方案〔10〕,以Barthel指数积分法评价患者治疗前后ADL积分的变化;③NIHSS评分: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评定量表评定。

1.5疗效判定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5%~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7%~4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6%左右;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7%以上。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χ2、F检验,并以LSD-t法行多重比较;不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则采取近似检验。

2 结 果

2.1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定治疗14 d后,痰瘀阻络证组治愈9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10例,无效3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1.43%;气虚血瘀证组治愈8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9例,无效4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87.10%;风火上扰证组治愈6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0例,无效5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83.33%;痰热腑实证组治愈4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0例,无效6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75.86%;阴虚风动证组治愈3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8例,无效7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64.00%;各组证型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尤为明显。

2.2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各组NIHSS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组。治疗前,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痰瘀阻络证组(P<0.05,P<0.01);与痰热腑实证组比较,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组NIHSS评分显著更低(P<0.05);与风火上扰证组比较,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组NIHSS评分显著更低(P<0.01,P<0.05)。治疗后7、14 d、3个月、6个月各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与治疗后7 d比较,各组治疗后14 d、3个月、6个月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治疗后14 d比较,各组治疗后3、6个月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组治疗后6个月显著低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与痰瘀阻络证组比较:1)P<0.05,2)P<0.01;与痰热腑实证组比较:3)P<0.05;与风火上扰证组比较:4)P<0.05,5)P<0.01;与治疗前比较:6)P<0.05,7)P<0.01;与7 d组比较:8)P<0.01;与14 d组比较:9)P<0.01;与3个月组比较:10)P<0.05

2.3各组治疗前后ADL积分比较治疗前,各证型ACI患者的ADL积分从低到高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组。治疗前与痰瘀阻络证组比较,风火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组ADL积分显著升高(P<0.05,P<0.01);与痰热腑实证组比较,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组ADL积分显著升高(P<0.01);与风火上扰证组比较,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组ADL积分显著升高(P<0.05,P<0.01)。治疗后7、14 d、3、6个月各组ADL积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与治疗后7 d比较,各组14 d、3、6个月ADL积分均显著升高(P<0.01);与14 d比较,各组3、6个月ADL积分均显著升高(P<0.05,P<0.01);痰瘀阻络证、阴虚风动证组治疗后6个月ADL积分显著高于3个月(P<0.05),见表2。

表2 各组治疗前后ADL积分比较分)

与痰瘀阻络证比较:1)P<0.05,2)P<0.01;与痰热腑实证比较:3)P<0.01;与风火上扰证比较:4)P<0.05,5)P<0.01;与治疗前比较:6)P<0.01;与7 d组比较:7)P<0.01;与14 d组比较:8)P<0.05,9)P<0.01;与3个月比较:10)P<0.05

3 讨 论

回族医学认为脑为“百脉之总源”,主神经思维活动,调节生理生化运动,其核心是以“四性学说”“真一七行论”等独特的病机理论为指导,认为元气化育阴阳,四元、四液分施协调平衡,则大脑灵活、总觉之力应畅;反之则出现神经-体液病理反应。治疗上强调芳香开窍、化痰逐瘀、补肾活血的原则,治疗中重视芳香开窍、化浊祛瘀等药物的使用,其中香药的应用是回族医学的一大特色〔11~13〕。扎方治口眼歪斜痰胜,弱病净其浑身、厚浊风痰,开窍,治频频淋下,半身不遂,脑病头疼用。方中重用海狗肾、怀牛膝、菟丝子滋补肝肾、生精益髓,为方中主药;辅以红花、乳香、没药化痰祛瘀;水龙骨、牡丹皮清热凉血镇肝;安息香、石菖蒲芳香开窍,避秽化浊。药理学研究发现〔14~16〕,芳香开窍的回医香药具有有效成分脂溶性强、相对分子质量极小、易挥发,易快速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还可促进其他中枢治疗性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该类药物对脑组织的损害性小并且具有双向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

本试验发现,CI急性期使用扎方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尤以治疗7,14 d后改善程度较为明显,提示脑梗死急性期使用扎方可以促进患者的缺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其中在后期随访6个月时发现痰瘀阻络证各项指标较其他证型改善尤为明显,这与扎方化痰逐瘀的功效具有一致性。研究发现,CI后引起的脑出血、缺血缺氧等均可致各种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分泌,造成或加重继发性脑损害〔17〕。因此,扎方能够改善ACI患者的各项指标可能与其芳香开窍、补肾益髓、化痰逐瘀的功效减轻炎性物质渗入脑内引起脑水肿及脑神经受损,促进神经保护剂进入脑内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扎方不仅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状态、扩张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的作用,还具有保护神经功能等作用〔18〕。这也许是扎方发挥了其化痰逐瘀的功效,通过扩张血管,使缺血受损的细胞、组织以及神经得到血流,从而改善了缺血半暗带的缺氧状态。研究发现,应用中药回药、针灸等综合疗法治疗ACI,在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神经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9,20〕。

1Moretti A,Ferrari F,Villa RF.Neuroprotection for ischaemic stroke: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J〕.Pharmacol Ther,2014;146:23.

2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

3赵光恒,张芳,刘仁斌.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7):1936-8.

4姜勇,李晓燕,胡楠.2004-2005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293-7.

5刘敬霞,李建生,牛阳,等.扎里奴思方和蜜煎菖蒲方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1):1001-3.

6刘敬霞,李建生,牛阳,等.扎里奴思方和蜜煎菖蒲对脑缺血大鼠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2):1117-9.

7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国乡村医药,1996;3(2):10-1.

8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1.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64-6.

10Ghandehari K,Ghandehari K,Saffarian-Toosi G,etal.Comparative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Asian stroke disability scale,modified rankin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in patients with brain infarction〔J〕.ARYA Atheroscler,2012;8(3):153-7.

11刘超,刘敬霞,任非非,等.回医香药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8):3198-200.

12南一,牛阳,郑海生,等.浅论回族医学的用药特色——香药〔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3):320-2.

13李婷婷,王星,马学琴,等.回药治疗脑卒中方剂配伍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2013;19(20):307-11.

14倪彩霞,曾南,许福会,等.芳香开窍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8):2562-6.

15倪彩霞,曾南,汤奇,等.芳香开窍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639-40.

16刘岩,姚洪武,杨伟峰,等.开窍药对血脑屏障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4):659-61.

17Gosselin D,Rivest S.Role of IL-1 and TNF in the brain:twenty years of progression a Dr.Jekyll/Mr.Hyde duality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J〕.Brain Behav Immun,2007;21(3):281-9.

18单晓宇,刘敬霞,楚国庆.回药扎里奴思方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8):753-6.

19王鹏.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1):275-7.

20霍岩.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9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285-7.

猜你喜欢

风动阻络气虚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枯叶蝶(外一首)
波动性高血压之“风动”“痰结”思辨与论治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3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