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给药时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18-04-10仲栩杰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仲栩杰

【摘要】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同给药时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探讨临床最佳给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给药时机分为早期给药组(33例,出生后0~6 h给予PS)、中期给药组(31例,出生后6~12 h给予PS),及晚期给药组(32例,出生后12~24 h给予PS);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三组患儿血气指标、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酸碱度(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

后,三组患儿PaO2水平明显升高,PaCO2水平明显降低,且早期给药组PaO2、PaCO2水平改善情况优于中期给药组、晚期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给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中期给药组、晚期给药组(P<0.05);三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下给予PS治疗新生儿NRDS效果显著,出生后6 h内给药患儿血气指标改善效果更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给药时机;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doi:10.14033/j.cnki.cfmr.2018.5.0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5-0150-0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因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导致患儿肺不张,造成新生儿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1]。NRDS多发于早产儿(胎龄小于34周),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足月新生儿及晚期早产儿(胎龄在34~36+6)NRDS发生率明显增加,可能与产妇选择生产方式有关[2]。临床上为了缓解新生儿NRDS相应症状,降低患儿死亡率,常采取机械通气或正压通气进行呼吸支持,并给予PS替代治疗,疗效较佳[3]。国外有研究发现,早期开展PS替代治疗的效果更优,但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指南[4]。本研究对比机械通气下PS不同给药时机治疗新生儿NRDS的效果,旨在探讨临床最佳给药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文献[5]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新生儿》(第4版)中NRDS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呻吟、发绀等)及X线检查结果进行确诊;进入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时距出生<0.5 h;于NICU内治疗时间>1 d。排除标准:因先天性疾病导致肺不张、呼吸窘迫和/或其他肺部疾病患儿;严重贫血患儿;用药后未持续进行治疗患儿。

1.2 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5年4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NICU收治的96例NRD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给药时机分为早期给药组、中期给药组、晚期给药组。早期给药组33例,于出生后0~6 h给予PS;男17例,女16例;胎龄29~34周,平均(32.12±3.67)周;体重982~3 100 g,平均(2 041.48±136.75)g。中期给药组31例,于出生后6~12 h给予

PS;男16例,女15例;胎龄30~34周,平均(31.98±3.54)周;体重956~3 123 g,平均(2 039.48±128.97)g。晚期给药组

32例,于出生后12~24 h给予PS;男18例,女14例;胎龄28~33周,平均(31.86±2.79)周;体重970~3 200 g,平均(2 054.06±142.13)g。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三组患儿入NICU后均采取常规机械通气进行给氧治疗,根据治疗过程中患儿表现及相应检查结果调整参数设置。给药前,保证三组患儿呼吸道内无分泌物。取仰卧位,送入气管插管,将药瓶升温到37 ℃后注射PS(商品名:固尔苏,生产厂家: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批准文号H20080429),200 mg/kg,于0.5 h内沿气管插管缓慢推进,同时辅以呼吸囊正压辅助呼吸。

1.4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观察三组患儿血气指标及并发症、死亡发生情况。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酸碱度(pH值),三组患儿于桡动脉取血进行检查。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原始数据选用SPSS 18.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中PaO2、PaCO2、pH值均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等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检验水准α值取双侧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

三组治疗前PaO2、PaCO2、pH值水平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三组PaO2水平明显升高,PaCO2水平明显降低,且早期给药组PaO2、PaCO2水平改善情况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24 h后pH值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儿并发症及死亡情况比较

早期给药组在治疗24 h内出现颅内出血1例,死亡2例;中期给药组出现肺出血1例,颅内出血2例,急性肾衰1例,死亡2例;晚期给药组出现肺出血2例,颅内出血3例,急性肾衰2例,死亡1例。早期、中期、晚期给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3%(1/33)、12.90%(4/31)、21.88%(7/32),死亡率分别为6.06%(2/33)、6.45%(2/31)、3.13%(1/32)。早期给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中期、晚期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晚期给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NRDS易发生于低胎龄早产儿,虽随着诊疗方法的不断发展,早产儿存活率逐渐增加,但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出生后相应激素使用缺乏,致使NRDS及相应疾病,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随之增高[6]。新生儿NRDS发病机制为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PS不足,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半径缩小,致使新生儿呼吸困难[7-8]。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通气及机体氧合功能,有助于提高肺顺应性,减少患儿PS的消耗,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9]。曹岚等[3]研究表明,PS联合机械通气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NRDS并发症的发生率,且疗效显著,可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及降低相应治疗费用。但对于PS替代治疗的给药时间尚未形成统一的指南,早期开展PS替代疗法并联合机械通气引发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晚期开展PS替代疗法会加重患儿肺泡萎陷程度,并使相应蛋白分泌增加产生对PS治疗产生抑制[10]。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机械通气下不同给药时间患儿血气指标及并发症、死亡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前三组患儿PaO2、PaCO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三组患儿PaO2水平明显升高,PaCO2水平明显降低,且早期给药组PaO2、PaCO2水平改善情况优于中期给药组、晚期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给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中期给药组、晚期给药组(P<0.05);三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刘新建等[10-11]研究所得结果一致,提示,出生后6 h内在机械通气下给予PS替代制剂发挥的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下给予PS治疗新生儿NRDS效果显著,出生后6 h内给药患儿血气指标改善效果更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于新生儿NRDS,特别是早产儿,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尽早开展PS替代治疗,以提高患儿预后效果。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每组样本量相对较少,且未对患儿远期疗效进行观察判断,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凤,吴明赴,王飞.89例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1):4449-4451.

[2]张娟,刘俐,王全丽,等.陕西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3):402-405.

[3]曹岚,庄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0):3276-3278.

[4]康文清,孙慧清,陈宇辉,等.不同时间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1):32-35.

[5]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0-347.

[6] David G Sweet,Virgilio Carnielli,Gorm Greisen,et al.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共识指南:2016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3):169-176.

[7]李克伟,娄丹,魏晓霞.早期应用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國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1):52-53.

[8]王吉,徐巧,李超,等.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7):1634-1636.

[9]王红霞,徐心坦,张晓慧.不同时机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7):1565-1568.

[10]刘新建,闫向真,韩艳梅,等.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9):1253-1256.

[11]杜书华,陈娟,陈德忠,等.机械通气下不同时段使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7):772-773.

(收稿日期:2017-08-07)

猜你喜欢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INSURE技术与常频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双水平持续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不同正压通气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治疗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