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

2018-04-09王德财

考试周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健康发展

摘 要:根据“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要求,“随班就读”的教育安置形式要求被安置的特殊儿童少年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和基本的学习能力,能够参与大部分的班级教学活动,但由于普通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标准并不完全适合各类特殊儿童。如何有效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本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以下三个层面谈谈几点认识:

一、 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并开展好辖区内随班就读学生筛查、评估、指导及培训工作。

二、 教师要充分挖掘“随班就读”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 加强督导考核,提升随班就读服务品质。

关键词: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健康发展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普通学校应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特殊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已基本形成普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和“医教结合”为补充的特殊儿童少年教育安置格局。“随班就读”可以方便特殊儿童就近入学,可以充分利用普通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特殊儿童少年与正常儿童高度的融合。“随班就读”的教育安置形式要求被安置的特殊儿童少年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和基本的学习能力,能够参与大部分的班级教学活动,但由于普通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标准并不完全适合各类特殊儿童。那么学校和教师将从何着手,有效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呢?

一、 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并开展相关工作

1. 负责辖区“随班就读”对象的筛查认定工作,为每个“随班就读”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并跟踪管理,管理辖区内“随班就读”的具体事务与工作资料。2. 指导评估辖区内的“随班就读”工作。对学校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学生安置、课程安排、教学管理、个体评价、教育资源配置等,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对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康复训练、教育教学等工作进行指导。3. 针对辖区内随班就读工作的困难与问题,开展业务指导,为辖区内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教师提供专业培训。4. 开展“随班就读”家长的培训工作,普及特教政策,传授特教知识,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5. 依托资源中心的师资、设施设备资源,为辖区内普通学校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支持和服务。6. 充分运用资源教室,积极开展“随班就读”教学活动,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入学校听课、评课,了解和指导“随班就读”课堂教学。及时抓住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并总结“随班就读”工作的先进经验,推广“随班就读”工作的研究成果。7. 建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库,为“随班就读”教师提供最新特殊教育信息,共享先进地区“随班就读”工作成果。8. 按照资源中心工作要求,完成随班就读学生“一人一档”工作,对学生成长做好详细记录。

二、 教师要充分挖掘“随班就读”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其健康发展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先天的原因,在智力方面与正常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他们形成了:自卑感强,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学习成绩差。但是,对我们教师来说,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能因為“随班就读”学生的智力水平低,就让他们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这是对他们极大的不公平,我们要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自身的个性弱点,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

1. 个别谈心、敞开心扉。“随班就读”学生在与正常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往往表现得压抑和郁郁寡欢。要拨动他们的心弦,就要尝试与他们进行个别谈心,更要尝试学会倾听他们的言辞,从与他们的话语中寻找希望的火焰。经常和“随班就读”学生倾心交谈,可以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和胆怯,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因为他们在智力方面比其他同学差而嫌弃他们、看不起他们。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谊的真挚所在。2. 表扬鼓励、增强自信。“随班就读”学生由于在智力方面与普通学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适当的要求,并且,当他能够回答问题后,由衷地对他们进行赞扬,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3. 家校合作、加强沟通。一个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或许只是几十分之一,而对于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了解的,但他们表现出来的态度往往不同,有的家长知道孩子智力较低,但是仍然不放弃,在家中配合老师耐心的辅导,使孩子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而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发展。教师特别要对后者这样的家长做好家访工作。给他们讲一些道理,提供给家长一些方法。使他们能够配合学校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工作。4. 营造氛围、同伴互助。在学校中,“随班就读”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同伴,与之交流最多的也是同伴。因此,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培养“随班就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加强督导考核,提升随班就读服务品质

1. 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形成一张大网。联合所有职能部门,如:残联、民政、妇联、三关办等,对“随班就读”进行跟踪管理,确保辖区不落户落人。对于困难家庭,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给予困难家庭必要的支持和帮助。2. 每学期资源教育中心根据评估结果,针对特殊儿童少年个别化教育制定出来的中长期及短期目标通过率,结合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少年实际情况及家人评价,综合给予“随班就读”教师目标考核,对于完成任务,发放“随班就读”工作津贴。在工作中,对成绩优异教师进行表彰!

“随班就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使他们能融入班集体,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对他们的教育训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这就需要深刻理解特殊教育事业和特定的对象,要有同情心、爱心、耐心和奉献精神。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教师只有在教育工作中努力地挖掘各种非智力因素,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空间,才能让“随班就读”学生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 李泽慧.特殊儿童沟通与交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萧政兴.特殊儿童语言与言语治疗及沟通交往指导手册.中国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德财,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健康发展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赏识教育:高中生正方向发展的推进器
效能监察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的探讨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两学一做”对于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阳光管理 规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