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编外人员工作积极性
2018-04-08史双娟
史双娟
摘要: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日益深入化的今天,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管理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为此,本论文站在事业单位的角度,对事业单位编外用人的具体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浅析,对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基本管理状况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现实的工作状况入手,从法制性、规范性、合理性及实用性等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意见,望能够对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科学合理使用,提高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工作积极性有一定的可参考价值。
关键词:事业单位 编外成员 同工不同酬 工作积极性
不可否认,“编外人员”在我国很多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其中,在有的事业单位中编外人员占到了很大的比重,有些单位的“编外人员”甚至比正式员工还要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是由社会转型所引起的。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方式在定程度上使得人力资源得到了很好的流动及充分性的利用,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
一、事业单位采取编外用人的主要原因
1.编制数量不足。编制是用来创建或取消职位的一套体系,其是指由相关部门进行的职位设置,可是,其中根本不涵盖与人事权限相关的任何内容。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编制往往被当为进行机构改革与人员简化的一种工具,就是由有关政府部门对现职工量进行削减,从而对现有机构作出的合理性调整。近年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一方面机构要优化,人员要精简。另一方面机构设置越来越规范,各系统工作越来越细化,机关事业单位业务工作量进一步增大,各项创建达标及社会事务性工作也逐渐增多,致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任务加重,头绪增多,大量具体的事务工作和后勤工作都需要有人做,人员编制的极大不足,而编制的调整往往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为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对用工单位来讲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聘请临时人员。
2.岗位要求限制。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岗位要求较高,招聘的程序也相对规范復杂得多,而编外人员招录则程序上相对简单,各个单位自己内部可以操作,对招用人员的各方面的条件要求也宽泛得多;另外,一方面现有部分基层岗位就业人员不符合编制要求,一方面按照国家“逢进必考”的原则,编外人员不能直接纳入编制进行使用和管理。
3.市场化管理需要。在编外人员不愿意接受受聘合同的情况下,相关考核制度及准入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化,未做好编外人员的系统化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编外人员的聘用效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对单位而言更具灵活性,一方面也为社会人员解决了部分就业民生问题。
二、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同工不同酬”问题。薪资福利待遇悬殊问题,应该是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编外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很多单位编内编外人员实际工作内容相差无几,但受管理体制的制约,一些“编外人员”即使比“正式员工”干得更好,但却享受不到正式员工的相同待遇,一般编外人员的工资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而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则是有非常明确的体系,不但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养老公积金基数也明显高很多,这种体制显然背离了“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等用工法则,容易引起内部不公平的矛盾。
2.考核机制不完善问题。针对编外人员的考核,很多单位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制度,都尚停留在临时性用工的性质上。即便有的单位已经具备相关现成的考核制度,也普遍存在实际执行不到位,或者奖罚程度不明显的问题。工作上做多做少、做对做错一个样,容易导致编外人员消极怠工的工作行为。
3.晋升机制缺失问题。出于编外人员性质的特殊性,很多部门和单位的编外人员尚无晋升机制。很多年轻人前期到单位做聘用人员的初衷,大部分则是抱着通过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成为在编人员的目的。因此,编外人员具有很强的临时性,缺少归宿感、安全感、认同感,所以他们不能安心本职工作,经常跳槽,给单位正常工作造成被动;他们往往只注重短期效果,没有长远打算,少数人甚至不惜破坏单位的声誉干一些违规活动。
三、提高编外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1.大幅度提高编外人员劳动报酬。在薪酬上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参考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考虑个人技术水平、学历、工作年限,制定工资指导线。定期对工资指导线进行调整,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全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传统格局,使得多劳多得、奖惩明确的良好局面的形成,使得努力认真工作的人得到了更好地待遇。
2.不断提高编外人员福利待遇。从事业单位福利待遇发放的角度来看,像:过节费、高温费、年终奖等福利的发放,在促使广大编外人员基本待遇得到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让大家对单位产生强烈的归属意识。从社会基本保障的角度来看,要认真遵循国家《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规章制度,进一步促使编外人员的各方面待遇水平得到显著性的提高,这从另一层面上来看使得单位成功地规避了在用人方面潜在的一系列风险。
3.建立规范的编外人员管理机制。规范用人流程,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和谐的用人环境,在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使用上要不断地创建新型的用工机制,我们可鼓励社会劳务中介机构进行劳动用工派遣、劳务承包等服务,以政府部门的购买、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式对公共服务进行市场化革新,从而达到服务外包的最终成效。同时,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对编外人员进行各阶段的考核,根据每个人的考核成绩来安排接下来的上岗,存入职工个人档案当中,将其作为续签、解除等工作安排的主要根据。
四、结束语
如何进一步提升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何使编制外人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将是事业单位管理和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加强学习和研究,在编外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力求做到人尽其才,真正发挥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起到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