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情赋声,依声入境
——诗歌朗读教学《沁园春·雪》实录

2018-04-07田飞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风流人物首词乐章

◎田飞虎

【教学设计】

诗歌的教学在于让学生领会诗的意念、意象和意境(“三意”),诗歌的理解在于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正如清代曾文正公所言:“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如何进行朗读教学?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诗歌教学“三读”法:音读、品读和情读。

本诗是一首大气磅礴、意境丰满的“正能量”之歌,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睥睨千古、再造乾坤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意象品味其壮美开阔、心旷神怡的恢弘意境。

在教学方法上,以诵读为核心,采用初读、听读、分组朗诵、全班朗诵、个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的内涵,感受意境之美;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感受探究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在教学组织上,按照精致课堂教学“定向——自学——讲练(点拨)”三个基本环节,将诵读作为主线贯穿全过程,分为三个乐章:通过音读,把握诗歌思想内容;通过品读,理解诗歌描写的恢弘意境;通过情读,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熏陶壮美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反馈

(一)课前思考

1.你对毛泽东的事迹有哪些了解?

2.写作背景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有何作用?

(二)导入新课

1.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让一生唱《东方红》。(一生自告奋勇唱,渐渐其他学生深情吟唱)

师:“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人民发自内心的歌颂,他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沁园春·雪》(板书)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

2.请大家看课文下面的注释一,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1936年2月)

师:1936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生: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此时,国民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要点:①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②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奔走抗日前线;③恰逢大雪(触景生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二、呈现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让生齐读目标;

1.通过音读,诵读感悟,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2.通过品读,品味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

3.通过情读,纵情高歌,感受诗人胸襟气度、英雄情怀。

师:同学们读“学习目标”时发现学习这首词的方法了吗?(生:“读”字)。

师:人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诗歌的理解在于诵读,正如古人所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们今天也从诵读入手,分三个乐章来领会全诗。

三、自学讨论

师:诵读是有不同层次的,读得准确流畅,读得有韵律,读得有感情。

第一乐章:音读——初步感悟

(一)读得准确流畅

1.师:这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学习的第一乐章:“音读感悟”(PPT)。

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屏幕上的字音,要求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生自由读,师行间倾听。)

师:让我们把屏幕上的字词朗读一遍。

2.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诗,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试一试?

(生读。注意读准字音。)

3.师:不过在朗读时还是有一定技巧的。大家认为朗读诗词有哪些技巧呢?

明确:读出节奏、重音;读准语速、语调;读出感情。(PPT展示、板书)

(二)读出音韵美

1.师:读准了节奏和重音,我们就能将诗歌读得抑扬顿挫,感受到它的音韵美。

2.师:老师试着读前三句(PPT出示前三句)。(投影展示重音和停顿)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读的节奏和重音来读一遍课文,注意突出节奏和重音。(生看屏幕齐读。)

3.师:现在,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读这首词,一边读一边讨论如何读得更好,力求读准重音和节奏,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比一比。

(生分组读,选两个组:一个组读上阙,一个组读下阙。)

4.师:这一遍读得很有韵味儿。

(三)读出豪迈情

1.师:读诗歌还要读出感情,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觉得这首词要读出怎样的感情?

明确:豪迈;赞美;气势磅礴。

2.师:同学们把握得很准确,诗人柳亚子读后曾经这样评论(看PPT),咱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

师:连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同学们,毛泽东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文人,而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着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所以他的诗词豪放激昂、大气磅礴(板书),足以雄视万代、辉映千秋。

3.师:那我们先来欣赏主演毛泽东的著名演员唐国强朗诵的这首词。(PPT视频)

4.师:真是慷慨激昂,豪迈大气!

5.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向唐国强挑战的?(生读。)

师:你不但读出了音韵美,而且感情也很投入,我们大家都被深深感染了。(再齐读)

第二乐章:品读——品味意境

师:刚才我们一起领悟了诗的音韵之美、情感之美。

这又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好诗一定是有丰满意境的。下面我们进入诗歌学习的第二乐章:通过意读,品味诗歌的意境。(出示PPT)

(一)品壮美雪景

问:词的上阕描写壮美雪景,(板书:上阕)品读这一部分,想一想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请找出关键字词,结合描写手法加以分析。(师简要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应读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和歌颂之情。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1.品领字

①师:什么叫做领字呢?通俗地说,就是在词中起领起作用的字,他能领起词中的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同学们细细品读上阕,能不能发现上阕哪个字是领字呢?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思考一下如何朗读,再小组讨论。

生:“望”字是领字,它领起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须”以下是诗人的想象。

②师:下阕有一个字同“望”有异曲同工之妙——惜(生)。领字的巧妙运用,我们看出了诗人的写作思路,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开头两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从上阙的写景过渡到下阙的抒情)

③师:“望”能不能换成“看”呢?

生:不能,长城很长,用“看”表意普通,根本不能显示这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色。也说明诗人站的角度高,突出诗人极目远眺,视野开阔呀!(板书:视野)

④师:那首先请一组同学说说上阕该怎么读。

生:第四句的“望”要读出由近及远的眺望的感觉,要拖一点。“莽莽”、“滔滔”展现了那种几千里地都被大雪覆盖的场景,所以要有激昂的感情。“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试比高”一字一顿,就表现了能与天公比个高低的气势。最后“分外妖娆”要读出一种委婉的感情。

⑤师:让我们带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歌颂,带着自己的体味,走进北国的飘雪世界,美美地朗诵上阕。

(全班齐读上阙)

2.品手法

①师:写景都有哪些手法?

生: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描写角度,衬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

②师:现在大家和同桌一起从上阕中找出一种手法细细品味,说说他们好在哪里?

a.夸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用夸张的手法,让人十分形象地感受到雪下得大,绵延千里。

b.拟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白、山高,连绵起伏。

师:“欲”“比”拟人,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出这种斗志来。男生来一遍吧。

c.以动写静:一个“舞”字,一个“驰”字把群山高原写得富有生机。这叫“着一字而境界全出”。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诗歌语言凝练、含蓄的特征。

师:“银”、“蜡”什么意思?白色。不见雪字,但却写得雪景,这就叫做“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d.虚写:“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用的是想象的手法,虚写。

师:雪后晴天,分外地美呀!读得婉转一点,读出那种艳丽多姿。所以要美美地读呀!

这几句咱们女生一起读一读。(女生齐读)

小结:作者在这里运用精妙的语言和多种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板书:自然画卷)不仅诗中有画而且景中有情。现在我们再来齐读上阕,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全班齐读)

(二)品千古帝王

1.师:上阕是一幅意境开阔的自然画卷,下阕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板书:下阕历史画卷)作者将视野转向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作者对历史人物是怎样的态度?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从“惜”(惋惜)“略输”“稍逊”“只识”等字可见作者对他们态度。可惜啊,惋惜啊,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缺陷——只知武功,缺少文治,缺少文学才华。

(引导学生朗读,从惋惜到不屑的语气。)

2.师:同学们,秦始皇扫除六合,汉武帝平定匈奴,唐太宗南征北战,宋太祖结束五代纷争,成吉思汗更是纵横驰骋,他们都是英雄啊!但毛泽东委婉地批评,傲视群雄(PPT傲视群雄),可谓“欲与英雄试比高”,谁胜过这些英雄,比这些英雄高呀?

生:后来者居上,今人必定超过古人。诗人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PPT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品风流人物

1.师:毛泽东所指的风流人物是哪些人呢?咱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诗歌的写作背景。(PPT写作背景)

(生读写作背景)联系写作和发表背景谈谈对风流人物的理解。

发表背景:这首词发表于1945年8月,中国人民刚刚取得抗战的胜利,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为和平作积极的努力。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师:结合时代背景,毛泽东笔下的风流人物指哪些人啊?

明确: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大众,他们必将胜过古人,平定乱世,开创辉煌,迎来“分外妖娆”的明天,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流人物。

师:下阕评价千古帝王,歌颂风流人物,视野在时间上跨越上下几千年。作者大视野,大胸襟,大抱负,使得这首词大气磅礴。(板书:“大”字)现在我们都来当一回伟人毛泽东,共同演绎这种大气磅礴!(生齐读下阙课文。)

2.师: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什么样的人称得上风流人物呢?

生:在各种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贡献的人,科学家、体育健儿、戍边战士、劳动模范等。

3.师:十年后、二十年后,时代的风流人物是谁呀?(生:是我们。)

师:你们都有主席“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气概,让未来听到了我们的呐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只要我们大家立下鸿鹄大志,并为这个目标,拼搏奋斗,相信我们一定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定也会自信地高歌(PPT)——“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三乐章:情读——纵情吟唱

师:这真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诗歌。我们进入诗歌学习的第三乐章:纵情吟唱(PPT)。

师:现在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纵情吟唱,唱出诗歌优美的韵律,唱出诗人豪迈的激情,唱出诗人伟大的抱负,更唱出我们对未来的无比自信。

生全体起立。配乐。集体朗诵。(下课)

四、拓展延伸

1.搜集毛泽东其它诗词,摘录背诵其中名句,写在积累本上。

提示:可推荐《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等。

2.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

【课后记】

本课是在全市“精致课堂”教学观摩会上的一节展示课。“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吕氏春秋》),笔者抓住诵读这条主线,层层推进,不断深入,臻至高潮。到了最后一环,观摩的嘉宾甚至一起站起来,与学生一起高盛诵读,场面感人!有位嘉宾课后甚至留着眼泪对我握手致谢。“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似金声玉振。”(明·谢榛《四溟诗话》)依情赋声,因声入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风流人物首词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喜迎建党百年书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神回复
千古风流人物 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文物精品述略
宋高宗的眼力
风流人物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记得,我记得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