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高考语文写作的阅读思维训练策略探索

2018-04-04郭雅芬

魅力中国 2018年49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写作训练

郭雅芬

摘要:高考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考核的重要内容,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善于训练学生的理解性阅读思维、代入性阅读思维、评价性阅读思维、发现性阅读思维,达到审题准、入题深、立意高的效果。

关键词:高考语文;写作训练;阅读思维训练

高中语文教学,写作是重中之重。但不可否认的是,阅读素养与观察、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与写作息息相关。因此,在高考写作的训练中,阅读思维的训练是重要一环。笔者从高中学生学情出发,以材料作文的审题为例,试图探索以高考写作为目的的阅读思维策略。

一、在审题中训练学生的理解性阅读思维

一般而言,理解性阅读思维包括概括问题和抽象出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等层次。拿到作文题之后,通读材料后,概括是必须的。故事性材料,时事性材料等都必须对事件的内容加以概括,以便提炼出主题。笔者要求学生三遍读材料,每遍读得目的不同。第一遍泛读,理清事件大概脉络,即“何人(身份)做了何事,结果如何”;第二遍精读,抓住核心因素,即“导致此结果的根本原因何在”;第三遍思读,即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如果遇到同样的事,我们该如何做”。不断训练,不断点拨,学生的理解性阅读思维就逐渐形成了。

以下面的作文题为例,简要谈谈训练策略。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近日,新密市一学生骑电动车不慎撞上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导致宝马车倒车镜损坏,车身多处划伤。肇事后,该学生留下一封道歉信,然后用道歉信包着身上全部的311元现金,粘在宝马车左前门的把手内侧。第二天,车主薛战民发现了道歉信和钱,被感动。他报了警,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这位名叫陈奕帆的学生,将钱还给对方并决定资助其读书。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根据材料,训练如下:

一泛读,得事件概括:“学生(身份)陈奕帆骑车撞宝马,留下道歉信和现金”;“车主还钱并资助学生读书”。

二精读,品人物心理:“学生主动道歉,承担责任,车主被(他的精神)感动,既不要赔偿,又想给予资助。”

三思读,看人物品质:

1、学生身上有怎样的好品质?车主被他什么精神感动?

结论——勇于负责,诚信;

2、车主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结论——宽容,谅解他人;

3、我们遇到类似的事,该怎样做?(作者引导我们做怎样的人?)

结论——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诚信的人;做一个懂得宽容,体谅他人难处的人;做一个传播正能量,为他人着想的人。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经过三读材料不断训练,学生的理解性阅读思维能逐步形成。对于此类材料的审题渐渐能够轻松驾驭。

二、在审题中训练学生的代入性阅读思维

阅读中笔者一直强调要“入乎其内”,学生必须能进入文本,晓其意,知其理,觉其文字之底蕴,如果是故事,则要化身其人,想其所想,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这样才能吃透文中之情。审题中也是如此。如对上文例一的阅读中,笔者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入乎其内”化身为事件的主人公完成了对题意的进一步分析。

问题整理如下:

1、如果你是学生本人,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你觉得自己撞人家的车是种什么行为?

学生回答:错误的行为,莽撞的行为。

2、那你留道歉信和赔偿款是为了什么?

学生回答:承认错误,弥补错误。

3、你为什么要弥补这个错误?道歉信和钱分别为了弥补什么错误?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觉得自己给车主造成了心灵的伤害和经济的损失,所以道歉信和钱力求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小小的弥补,心里想能让车主少点难受。

4、如果不这样做,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觉得对不起车主,良心不安,有负罪感。

5、所以你这样做,实际也为了让自己怎样?

学生回答:为了让自己安心,让自己坦然。

6、那现在让你从学生的角度立意写这篇文章,你的行文思路有了吗?

学生回答:中心论点——承担责任,无愧此生。分论点一——承担责任就要勇于承认错误;分论点二——承担责任是为了减少他人的损失;分论点三——承担责任是为了使自己坦然无愧。

同样,从车主的角度,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层层追问,以启发思维。

如上所述,这样步步追问,引导学生代入情境,化身为事件中的人物,理解对方的思想、行为、情感,不光可以审透题意,甚至可以在审题中就理清了作文思路,而且阅读思维品质也能得以提升,可谓一石三鸟,一举数得。

三、在审题中训练学生的评价性阅读思维

能“入乎其内”,当然还要能“出乎其外”。评价性阅读能帮助学生“出乎其外”。评价性阅读包括评价材料中人物行为的正确性、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等层次。学生必须会评价材料才能做到立意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进行此训练的目的是不仅要知道材料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要知道写得对不对。即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表现的思想给予主观评价,也即在某种程度上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

如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让学生评价,学生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看法。同意者认为是坚持自我,张扬个性;反对者认为是固执己见,骄傲轻狂。同样,如果单看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谚语主张多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有人评价说这是缺乏主见的表现。之所以出现这两极评价,皆因两个句子在运用时都该有具体语境,而单独拿出来都有片面之嫌。但如果把两个句子作为一个作文题拿出来,学生就能得出全面而公允的立意,即两项兼顾,不可偏颇。

四、在审题中训练学生的发现性阅读思维

从2016年高考开始,全国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的题型命制出现了变革,如王永祥老师所说:“任务驱动型作文”打破了原来作文材料“二元对立式”的格局,开启了“多点整合式”的新篇章。据说2017年全国卷作文“十二个关键词” 按照两两组合,存在66种组合方式,按照三三组合,有220种组合,“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共有286种组合方式。但问题的关键是作文要求“关联”是必须“有机的”,“有机”意味着组合方式为文章的主旨服务,这就要求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有新的高度。因而,发现性阅读思维的训练势在必行。

发现性思维又可称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能引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相对于其他思维形式来说,这种思维因为有开创性,因而难度更大。但更有活力和挑战性。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只脚,实践证明,在写作教学中能够而且必须贯穿阅读思维的训练。语文教育的宗旨该是培养会思维的人。“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真正的學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虽然目前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但语文老师不应停止自己探索的脚步。我坚信,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备注: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构建高中语文“序列化写作训练”教学模式》(课题编号:163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写作训练
呼唤高考名句默写题的改革
抓文体特征 重整体感知
如何能让中学生写好作文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基于小学英语话题整合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探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
高考语文快速辨析病句的教学研究
中年段借助阅读教学开展写作训练二三法
运用讨论法强化写作训练效果
写作教学新法